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唐朝发明家 > 分节阅读 40

分节阅读 4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王公子所言极是,老夫受教了。”赵元楷这回可算没再犯迷糊了,听懂了王浩然的话里之话,第一点就是,做这事,王浩然赚钱,他则赚功绩;第二点算是给他提了个醒,只有像陛下那样爱民如子才有可能高升。其实这第二点,赵元楷又怎会不知道可自己没什么能力,就算爱民如子,也只能是小打小闹,又岂能入得了陛下的法眼如此一来,想要高升,也就只能另辟蹊径了。不过这回有王浩然出谋划策,又能高升又能得个好名声,有这好事,谁还会去走歪门邪道啊

随后王浩然与赵元楷大体商量了一下实施办法,王浩然所提的意见,赵元楷都一一答应下来。至于细节,王浩然还需回去再详细计划一下,赵元楷坐在家里坐等着就行。

王浩然回到王家楼,便把大家都召集过来安排工作。陈杰与常树生跟进铁矿场的开采事宜;余师爷名为余智荣,素有谋略,王浩然把他挖了过来,让他逐步接管蒲州的生意;赵文善熟知蒲州人情地理,便被王浩然安排到身边帮忙筹划“合村为城”的相关事宜。陈俊也加入了“合村为城”的筹划组,不过他重点任务是杂交水稻的培育实验。

常月娥兄妹见王浩然有如沙场点兵的大将,都能感觉到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动作就要开始了,也蠢蠢欲动,常月娥忍不住问道:“王公子,他们都安排有事干了,那我这俩姐弟做什么”

“他们都是我靡下大将,安排他们做事理所应当。你俩兄妹又不是,凑什么热闹”

“哼谁信啊那赵公子你都有给他安排任务了,他总不会也是你手下吧”

“嘿嘿,常姑娘,我还真是王公子的手下,我们还签了契约的。”赵文善笑道。

“”常月娥没想到连赵刺史的儿子都是这小子的手下。

“那我俩兄妹也加入你靡下可好”常乐康问道。

“那你们觉得你俩能帮我做什么事”

“呃”兄妹俩想了许久,除了打打杀杀,还真想不出来自己能些做什么。

常乐康又说道:“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便是。”

“你们想不出来啊”王浩然无奈地笑道,“我也想不出来。”

“”这俩兄妹被打击得受创甚深,难道自己除了打劫,就真的一无是处了吗难道只能去挖矿

王浩然等他俩兄妹沉思得差不多了,这才抛出橄榄枝,说道:“要不你们去给余师爷当帮手吧,现在朝廷要在铜矿场那边建造营地等设施,需要厂房那边提供水泥、砖头等等,会很忙。不过闲暇之时让余师爷教你们读书识字。”

“啊”听到要读书识字,常月娥兄妹就有些不愿意了。

“你俩若想将来有所作为,读书识字那是最基本的。还有你们的思想,有空多跟陈俊陈杰他们交流一下,他们能看见的世界是你们看不到的。”王浩然不知不觉的就又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话语老气横秋,俨然一副长辈训后生的姿态。

常月娥兄妹被十三岁的小孩训话训得很不是滋味,不过王浩然所说也都在理,所以也就没敢多说什么,既然安排有工作了,干脆就把话题转开。

“那曾公子做什么你还没给他安排工作呢。”

“他呀”王浩然调侃道,“我想把他调回长安去。”

“啊”常月娥有些急了。

曾承勇也急了,连忙说道:“小少爷,韩叔让我好好保护你,我可不能就这样回去啊”

“那这样吧,你就留在这待命,陈杰需要制作采矿工具时你就去他那帮忙,陈俊的实验忙不过来时你就给陈俊帮忙。”王浩然怎么可能真把曾承勇调走,他还愁人手不够呢。“以后若是常姑娘实在学不会几个字,你再回长安吧。”

“”

第六十九章 杂jiao水稻初见成效

事情都安排妥当后,王浩然便全身心的投入到“合村为城”的策划中,又是实地考察,又是写方案,用了近半个月才把策划书完成。

赵元楷也来干劲了,花了一整天仔细的审阅完厚厚的一叠策划书。见赵元楷召来几个书生连夜誊抄策划书,王浩然这才想起了活字印刷术,反正现在曾承勇闲着,活字印刷术又不是很难,干脆让曾承勇去捣鼓这东西,捣鼓出来就放到百货店售卖。

又过了三天,王浩然接到赵元楷的通知便前往赵府。等他到了赵府,赵府里面已经聚集了好些人,都是蒲州有些身份的大地主和富商,这些都是王浩然策划中招商引资的对象,这些人,将会成为华夏的第一批房地产商。

赵元楷见王浩然来了,便热情招呼王浩然到上座,这些人也纷纷向王浩然打招呼,想必赵元楷在这之前就跟这些人介绍过王浩然了。

“诸位,想必之前给你们的策划书大家都看了吧现在王公子已经来了,诸位若还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提出来。”赵元楷开口说道。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见大家都没有异议,其中一个富商便代表众人说道:“王公子策划甚是周详,我等都没有意见。”

“既然如此,那诸位就商量一下该怎么分这块肥肉了。”赵元楷笑道。

“老夫想占两成。”一个大地主比划着手指说道。

“两成你想得美。这里个人,你两成,那让别人喝西北风去”有人直接拒绝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有人说平分,可九个人怎么分呢这投资虽然巨大,可是这不是一次性投资进去,在王浩然的计划里,是先建造一些楼房先行使用,然后一边赚钱一边慢慢扩大。这样一来,这些大佬的资金都能周转过来,谁都想多占一些,久久不能得出结论来。

“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本官私下也投资一些。加上本官刚好十人,我们一人一成如何”赵元楷提议道。

原来这里坐着九个人是有原因的啊不过有赵刺史这位朝廷官员加入也好,能省很多麻烦。

赵元楷见众人都不反对,便再次强调道:“本官也只是私下投资,也不掺和你们的决议,具体要怎么经营,就你们商量决定就行了。”

他之所以一再强调,那是因为朝廷是禁止官员经商的,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在座的人都缄口不对外言,朝廷也没有办法,这也算是唐朝官员经商的常用手段。

王浩然也不反对赵元楷的加入,免得到时他看着这些商人赚得盆满钵满心中不平衡,随便做些小动作都能让这些人乖乖掏钱买平安。

为了商议方案时能有个落脚的地方,一个富商大方的把他在县城里的一座房子设做临时理事场所,专供九人理事会使用。

第一步要做的自然是测量购买使用地范围内的私人土地,对范围内的百姓进行宣传讲解、暂时移居别处进行妥善的安排。而计划中需要先行建造的地方则优先进行处理,不到一个月,便开始建造楼房了。

其实在“合村为城”的项目中,王浩然的投资并不算多,因为建设所用的水泥、砖头、钢筋等等物料都是由他提供,建筑工队也是他旗下的。

跟进“合村为城”的建设的同时,陈俊那边传来消息说水稻的花粉快要成熟了,王浩然连忙过去查看,再急的事也没杂交水稻重要,自己还得靠这个翻身呢。

王浩然知道水稻花粉怎样才算是成熟,之前他都摘取过的。这几天一直跟进水稻的成长情况,等花粉成熟时,便叫来曾承勇、常月娥等人一起帮忙,千叮万嘱的叫大家千万要细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