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科技皇朝 > 分节阅读 94

分节阅读 9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身,拿了生产部副总监的职位安心坐徐家晖副手了。

这些东西总归都不用夏宇太操心。

他现在急着赶完手头的事情为美国之行做准备,所以正和极星一众高管,商定马上召开的k2项目奖励的事儿。

虽然华国人都是过农历新年,但马上迈入2005年,又正值s1突破、k2提前也达到20万台的销售目标,这个奖励夏宇打算可以重一点。

“参照k1的标准,上浮20怎么样当然也有特别贡献奖,这个另说。否则极星上下这么多人,支出就太大了”

在夏宇简单介绍过情况后,人事经理李雪琴第一个发了言。

夏明德也是这个意思:“是应该控制一下。”

这个夏宇当然知道,所以先定了基调:“放心,又不是年终奖,当然不是全员发。人事部和行政部都有基本绩效考核吧,这个算参考,但根本还是照成绩来。比如研发部和市场部,这次就要重奖。”

这个说出来倒是没人反对,而且定下基调,接下来的讨论就顺畅多了。

萧文静的意见是限定奖金总数,然后根据名额和贡献来划分;刘明胜则表示可以在会上定下部门奖,然后由各部门领导自行分配;还有罗东也提了个好建议:除了奖金,也可以多一些相关荣誉和隐形考核上的鼓励,双管齐下。

杨春生和宋小刚这两位都没多说话,按夏宇对研发工作的重视,他们部门怎么都不会亏了。

倒是徐家晖提出工人那边的奖励额度不用太大,面积也不要太广,以重点奖励为主,应该跟其他行政部门分开来算。

“这个徐总说的是,不过极星上次发奖就是这样啦”萧文静忍不住提醒道。

“那我就没意见了”

徐家晖果然不说话了,但也在感慨极星虽然成立不久,可各种人才和各项制度真的很让普通人羡慕,又有夏宇这个奇才在领头,异军突起真心不是偶然。

一群人讨论了半个小时,结合上一次的经验和极星新的发展情况,最终确定下来了一个全新的项目奖励方案,并初步定了章程,作为今后的参考规范。

其中,总奖金额度定量,以该项目在奖励期内的基本利润3来定,按k2来算就是4110万的3,1233万元;同时按部门贡献讨论划分,这里最辛苦的研发部拿到40成,市场部是25,人数最多的生产部20,其余15留给其他部门,且由各部门负责人和主管副总来商定具体的划分记录。

同时按照罗东的提议和大家的一致认同,已经参与极星股改的高层管理人员,并不计入项目奖中,而是在年终分红时进行特殊贡献奖励。

这点保证了这一次到普通员工手中的奖金比上次有平均20以上的增幅。

这个相对复杂的奖酬体系,也就是一众没有私心的高管群策群力才能这么快搞定,否则真不知要愁死夏宇多少脑细胞。

张梅是现场的会议记录,在一旁认真地记录着。

她也是见证着极星从刚刚成立一路走来到现在小有成就的元老之一,不过并不算高管,这次作为行政部经理倒是也有一万多的奖励。

恩,小夏总果然没忘了咱

这姑娘傻傻的想着。

会议将近结束的时候,夏宇趁大家都在,简单说了一下过些天去美国参加ces展会的事儿和简单工作安排,同时也正式提出要提出3200万的账面现金,委托到蓝星创投中,作为资产升值管理。

这个决议除了有人不太懂没太在意,加上夏宇在战略上一直以来的出色表现,大家也没人反对。

萧文静也是瞪了他一眼没说话,心里倒是甜甜的。

目前为止,蓝星创投还都算是夏宇和她之间的小秘密呢

因为员工增长了一倍还多,这一次的“北极星k2销售突破20万台庆功奖励”,自然不方面傻乎乎的现场大发现金了,而是由各部门领导从财务部领钱后下去发。所以尽管早过来下班时间,也没人舍得走啊。

不过当公司绝大部分人拿到一个月工资左右的奖金、部分人员甚至是两倍三倍时,仍然按捺不住激动,小声呼喝起来。

很快,第一波声音又矜持地消散,可没多会儿,又从另一处爆发开

大家也算是心照不宣了。

各部门领导请客,火锅城走起吧

2005年的元旦前夜,极星电子上下都是在狂欢中渡过的。

第122章 保送名额引发的血案

作为省内排名前三的高中,羊城一中在整个南华国都有不小名气,全国名校的保送名额也会多一些。

但这并不意味着,华清大学这种顶级高校的保送名额,所有达到保送资格的学生都能有份。

没办法,一中的竞赛风气本来就浓,像夏宇当初也是从高一就开始跟着老师报名参加各种竞赛的,所以最终能获奖的也多少有些。

不过,一中就是底气再足,这一年获得的华清大学保送初选名额,也只有十五个,而满足条件的高三应届生,则是将近四十个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费姜生真是对夏宇寄予厚望,而且有多么重点关照了。

但没想到这事儿还被人盯上了。

“费老师,你们一班这次保送的比例这么高啊,恭喜啊”高三年级组办公室,这会时间还早,人也不多,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老师冲着正埋头看报的费姜生说。

算上其他几个有自主招生资格的985高校,高三班直接获得了九个名额,其中华清大学是三个,夏宇也在其中。

这还是因为一些同学觉得部分高校保送没啥意思,都是重点班的,还不如自己拼一下没准能考更好呢

事实上这种黑马哪年都有。

费姜生扶了扶眼镜,笑着说:“孙老师,你们三班不也有八个,差不多啦,同喜同喜”

“我们报了十四个,是重点班最多的,才批了八个;你们报十个批九个,您老说说是不是该好好恭喜下”话说到这,那中年声音有点变味了。

费姜生也听出来他的弦外之音了,这是在抱怨嘛不过谁让咱在一中待了十五年,教务处的老大都是当年学弟呢再说你们班也不是最少的,跟我冲有啥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