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三国之无限乱入 > 分节阅读 215

分节阅读 21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十大传奇之二:威震逍遥津。

张辽,有武勇,有将略,有忠义,有作说客的才能,是三国第一狂关羽的好友。张辽这一段,我是当信史来看的。其中唯一不太可信的,就是“贼来乃发”这个曹操的锦囊妙计。不过,即使有这个锦囊,曹操也只是划定了这么一个以攻为守的方向,谁知张辽直接以突袭退敌,这样的结果恐怕是曹操也始料不及的。王歆说“辽能全功,或端赖权之功耶一笑。”也只一笑而已。与赵云的冲阵相比,一个是劣中求胜,一个是败中求存,张辽占了上风。威震逍遥津是名将的传奇,壮哉文远,三国第一名将。

十大传奇之首:桃园三结义。

刘关张兄弟每次回想起桃园结义之时,都会想提一坛好酒,将兄弟三人聚齐,共谋一醉,我甚至可以看到杯盏之间兄弟眼角的泪花。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他们越来越明白当初的承诺有多么沉重,也越来越感激上苍赐给他们这样的兄弟。桃园三结义是一个终结性的传奇,整个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这个传奇的注脚。这个传奇也为人与人之间增加了一种新的关系,虽然两千年后有个叫古龙的说兄弟是用来出卖的。

总的来说,对于原作者的观点小白只赞同一半,最主要原因是立场的不同吧,原作者是小编,涉及的范围很广,所以理解可能不怎么深,而小白是写网文这种不怎么严谨的小说的,但是比较喜爱三国,相对理解也深入一点,而且三国是本小说,和我应该有相同的地方

不过以上内容看看还是不错的,就当丰富一下理解吧。

再补充一个脑洞很大的兄弟推理出来的故事:

读过三国志的朋友一定知道,真正斩华雄的是孙坚,和关羽没有一分钱的关系,为何罗贯中要如此安排,而且就算要把孙坚的功劳转嫁到关羽身上,为何又要用潘凤来做无谓牺牲呢

现在,让我们来到数十年后,兵败麦城的关羽被东吴大将潘璋手下马忠所擒,被孙权杀死。

你明白了么这是一个因果循环,罗贯中是一个很尊重历史的人,他不会乱改历史,他之所以抢孙家功劳,是因为日后他正死于孙坚儿子之手,既然他让关羽抢了孙家的功劳,他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暗示,让我们明白,所以,在演义里,事实上是关羽抢了潘凤的功劳,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华雄可以一招杀死孙坚手下大将祖茂,又连杀袁术手下余涉和潘凤,关羽在三国演义里并非神勇之人,他与被张飞轻松杀死的袁术帐下纪灵大战五十回合都不分胜负,怎么就能瞬间杀死华雄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华雄其实已经死了,而杀死华雄的当然是前一个与华雄交战的潘凤,那么潘凤又是怎么死去正式被关羽暗箭射杀,所以日后关羽从不射箭,直到水淹七军,他才再次射箭,这也是作者留给我们的线索,当时关羽用冷箭射死庞德副将,以关羽的仁义名声,为什么要暗箭射死庞德手下这是在复现他暗杀潘凤的过程:

以韩馥这无能之辈,如何能占据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中原沃土,正是因为有中原战神潘凤,为什么袁绍不带颜良文丑就进军汜水关,正因为联军中本来就有无双上将潘凤,在潘凤面前,颜良文丑都不值一提,袁绍有自知之明,当然不会自取其辱。大家再想一想,在俞涉被华雄斩杀后,联军并未慌乱,而潘凤死后,联军陷入空前的恐惧与混乱中,袁绍开始感叹没带颜良和文丑。这正说明了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潘凤在联军中拥有崇高的威望,是中原战神,无双上将。

再看关羽此时突然从人群中钻出来请战,我们看演义,凡是关羽张飞在一起,几乎都是张飞先请战,为什么偏偏这次是关羽请战正因为他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他已经借潘凤之手把华雄打成重伤,自己其实只是去捡人头而已。这里又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大家还记得关羽当时的职位么对他是马弓手什么是马弓手就是使用弓箭作战的骑兵,他作为一个骑兵,完全有条件在华雄与潘凤单挑时作为联军压阵的士兵站在潘凤的背后,罗贯中真的不能再写的更明白了,再写就没意思了。

番外篇 三国十大谋士一

以下内容转自网络,不作排名。

一、荀彧字文若王佐文若,才冠三国

荀彧一生为曹操屡出奇计,每一计都是对曹操势力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曹操来说,没有哪个谋士能有荀彧那样重要。对于曹操来说,荀彧不仅是“萧何”,同时也是“张良”。

战略方面:

1,曹操在初步稳定了陈宫张邈的叛乱后打算再次东征,趁陶谦死夺取徐州,然后再回过头平定吕布。荀彧站出来指出曹操的战略错误,劝曹操“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建议曹操先稳固刚刚平稳的政权,“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再征吕布,破陈宫,杜绝征徐州时吕布偷袭的可能。然后结扬州,讨袁术,各个击破,最后再伐徐州,征天下。这是荀彧版的隆中对,清晰的为曹操早期统一北方指明了战略方向,避免了曹操初期处于四面受敌的窘境。

2,公元196年,荀彧敏锐的看到了汉献帝巨大的政治号召力,劝曹操迎接汉献帝来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实在是一步高招,曹操从此占据了政治的制高点,也为自己的扩张铺平了政治道路,袁绍后来反应过来想迎献帝来河北却已经来不及了。

3,官渡前夕,曹操欲与袁绍决战,恐不敌,荀彧站出来提出“四胜四败”,为曹操分析了必胜的原因和袁绍必败的结局,给予曹操很大信心。同时,荀彧也献计暂时稳住袁绍,先灭吕布,西线则派钟繇安抚西凉马超等诸势力,防止官渡之战三面受敌。曹操采纳其计,为官渡之战做好了准备。

4,官渡之后,曹操欲先征刘表,荀彧再次改正了曹操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