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草根石布衣 > 分节阅读 673

分节阅读 67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中的三代之治也不如蛮夷政体优良,原因很简单,中国历来讲究靠圣人治国,而西洋将政治公之臣庶,也就是交给臣民自己来做决定,所以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代代圣君立国,然后这事儿就靠运气了,蒙上个贤明的皇上,那就能开元盛世、文景之治、康乾盛世,多数时候只能熬着,相比之下西洋国家臣庶自治,却可繁衍无穷,所以西洋愈久而人文愈盛”

哎哟喂,这种政治场合,还敢公开说欧美国家政治体制优越,石涧仁这胆儿也太肥了。

学员们顿时哄的一声窃窃私语开来,他们大多数都是出过国,正儿八经比较过中外体制的,心中自然跟从未亲眼看见过的人相比有份自己的衡量,朱宏涛比较笃定,但还是得忍住皱眉,杨武军嘴皮都有点抖了

您这培训课是白上了么

还是那一贯笑眯眯的班主任可能见多识广一点,忍不住说了句:“请大家安静听学员代表发言完毕以后再讨论”特别把学员代表四个字加重语气,显然是在提醒身份,别说错话

还好学员代表一句话就捞回来:“大家注意,我说的是大清国时候,说的是西洋国家,不是指现如今。”他确实是即兴发挥脱稿讲的,就那么抓着麦克风平静得就像在节目录制现场讲故事,比万乾那不痛不痒的励志小故事吸引人多了,朱宏涛都笑了,很放松的对旁边领导用二指禅轻轻敲桌边,不知道在炫耀什么。

学员们确实都安静下来,专心倾听他说什么,哪怕之前不认真的,也被这个全场气氛波动给带过来,听见石涧仁琅琅上口:“天地万物都在变化,儒家推崇的三代之政能连绵两千年,证明在很长的一个阶段,这种制度都是优于西方的,直到西方民主制度在近代史上超越了中国的政治体制,确实获得了全面碾压,但这就意味着西方制度永远都是对的永远都会优于中国,或者说中国永远都只能照着西方这种制度走既然西方都能超越中国创新政治体制,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推出新的制度来证明西方这一套过时了呢,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未免有点不要脸吧”

专注的学员们有点笑声,朱宏涛忍不住记下这几句标注下,石涧仁却又来个九曲十八弯:“我并没说现行的制度就是优越又无懈可击的,但纵观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直到今天,在座都是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具有较高的视野和眼界,应该认同我们这个国家和这个世界正在上演一场变革大戏,百年前那个毫无话语权,只能被随意蹂躏的国家,现在可以在绝大部分国民国泰民安的状况下担任主演之一,而在座的各位,能够以佼佼者的身份进场观看到很多精彩的细节,切身体会到时代变革的脉搏,这不光来自于我们自身的努力,回看三十年前、五十年前、一百年前,你们得承认自己还有身处这个时代的幸运。”

这番话终于引起不少人共鸣,忍不住鼓掌了,在学员发言中鼓掌的,今天还真没有,都是讲完了礼节性的响几下。

石涧仁把话语放平缓:“这世间上没有容易获得的东西,各位都是披荆斩棘,越过一道道阻碍才站在今天的高度,历史和政治常识也不例外,如果你不学习了解,没有人能帮得了你,如果你以为电视上、杂志、畅销书上那些夸张的、惊悚的、匪夷所思的或者让你拍案惊奇的东西,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那么你永远都无法真正的认识这个世界,也无法知道你在这个时代所处的位置。”

“有人说过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你眼中的中国是什么样,你就是什么样,你对这个时代有多少的认同感,你对这个社会就有多少的担当和责任感,这就是我参加这次培训的感想,与在座各位共勉谢谢。”

完全不同于官样文章的声音,在会议室里稍微回荡下,安静了片刻,掌声非常热烈的响起来。

1208、坐公交车比劳斯莱斯更奢侈

一直到回了房间,杨武军都还在表扬:“你这发言把气氛带动起来,后面宏涛部长的讲话也有激情多了”

石涧仁一如既往下来就有点蔫儿:“这很正常,我一直认为不是群众素质不够,不能接受各种道理,而是理论不够接地气,没让群众有足够的兴趣去接受了解,普通人不会去研究、思考深层次的东西,也没那时间,所以只看结论跟身边的利益,那么重点就在于意识形态怎么去引导调控,我只是个普通读书人,尽可能在我能影响的范围内带动些思考,要给出解决的方案,可不是只会大放厥词,又或者喊些口号就能做到的,任重而道远呢。 更新最快”

其实相比几年前,王汝南去世以后追思会上石涧仁有点泼冷水的发言,现在的他显然方向性明确得多,但杨武军听起来还是觉得没那么热烈积极靠拢组织,赶紧转换话题:“小本呢,你那名单小本儿呢,看看我们对学员的考评观察有什么不同。”

石涧仁掀开电视机,抽出压了十多天的名单摊开:“有时候笔就是一把刀,这也许会影响到别人的职业生涯,所以我不会在背后说人是非,只是给你一个参考除了画圈的这几位,投机性比较强,心术方面还是要谨慎考察之外,划线的是心思比较开阔,很能够接受思索现况的”

杨武军迫不及待的拿出自己的考勤记事本对照:“啊这个陈洪元你不是很看好我还以为你对他的交际能力很欣赏呢,这些他的缺课时间是有点多,但每次都给了请假条的,他还是我们优秀挂职干部汇报成员呢,事业方面也很突出,还有这个蔡教授很不错啊,学习认真,态度严谨,非常正直吧”

石涧仁想想组织下措辞,主要他的确很少背后这样议论别人,况且很可能会影响到别人的几十年努力:“这就是两位截然不同的极端,溜须拍马的人比较容易被分辨出来,但这年头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不是什么稀罕事,越是能把这一套做到比较好的,越风生水起,可尝到甜头以后用得烂熟,未来是会栽跟斗的,而蔡教授这样的冷眼旁观或者清高不适用于这个社会,曾经我也选择看不惯前者,这种做法注定会被淘汰,因为处处受挫下心态再失衡,就会抱怨社会不公,明明自己没做错什么却被排挤,你回头注意看,蔡教授的发言或者交流中,已经有些怨怼的情绪,他把自己的不得志归咎于社会,归咎于周边,他的气色都显得有些憔悴了,我不是说像陈洪元那样随波逐流就好,但适当的懂得调整自己面对社会,这是个起码的成年人态度,某种程度上,成年人不讲对错,只谈利弊,但千万别走极端。”

杨武军张点嘴,有点愣住的听石涧仁分析,没有很明确的说谁好谁不好,但个中利弊确实清晰:“你到底是用什么标准来看的我怎么发现你居然是看的气色,还有表情之类的”

石涧仁当然不会给统战部培训工作处的副处长说自己是个看相的,笑着摇头:“怎么看不重要,我对这个比较敏感,譬如说这几位企业家里面,万乾虽然是比较年轻又有点招摇的,但他的可塑性比另两位强得多,如果未来他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会是个相当踏实的领导人物。”

杨武军再次吃惊的看看那张名单上第一天就悄悄注明在万乾名字下的小符号:“才一天,你就知道他不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