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草根石布衣 > 分节阅读 667

分节阅读 66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建议报告能不能被国家领导人引起兴趣多看几眼,这里,标题下面还有两行小字,就是你的文章内容摘要,麻烦你们每天写建言还是上点心,那个谁,你写关于生猪基因工程保护的建设建议,洋洋洒洒的从养猪历史开始几万字,你觉得谁有心思关心你那猪的品种源于何地简单明了,简明扼要,我觉得我真的要教某些同志重新学些写作文的技巧,一千五百字足矣”

下面大多数是教授开始哄笑。

这位的课堂气氛就相当好,可能涉及到了实际操作,更有这位的谈吐接地气:“好比这篇关于城市内涝的建言,送上去三天就获得了副总理批示,相关部门开始运行调整,真不要婆婆妈妈的掉书包,你们可能在某个方面是专家,但各级领导不是,他们是政务管理领导,你跟他絮絮叨叨的说那么多专业术语根本就是白费力气,直接点,什么问题,危害有多大,如果解决怎么做,结论结果是什么,语言通俗点,别以为领导就应该什么都懂”

下面又哄笑。

甚至有些直言不讳到石涧仁都惊讶:“这个提议搞食品安监的不可能,你这建言看起来千真万确都是大道理,但实际操作不可能,触动了其他部门的利益,你说起来是个民生细节,但如果要做相应的修正调整,那就意味着要合并我国三大职能部门农业部、质检监察、工商卫生,这种类似的事建国后每生一回都花了十多年的功夫,当然你锲而不舍的一直把这个主题写十几年,我也敬佩你是条汉子”

写这条建言的就是一位搞农业生物研究的教授,听了当时就举手反驳,结果专家对处长就够碰撞了,一个学术派一个代表官僚机构当面争论,毫不避讳。

还是那句话,换做几年前,就连石涧仁自己都想不到,自己一个棒棒,短短几年时间,能坐在这样的环境学习如何给国家写建言献策的报告。

老头子没跟他讲过这个,不知道以前那位徐大人和师父交流的时候有没有谈过国家有这种社会各界交流渠道,反正老头子给石涧仁说得更多的还是君君臣臣的那种架构,回想上下几千年,中国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局面

一说起政府就是黑暗一片的人,知道这种交流渠道跟模式吗

政治从来就没光明过,权力本身就是种不公正的根源,只把目光盯在这上面思维就走进死胡同了。

石涧仁这会儿才知道好些个现在已经变得理所当然的政策法规,其实就是从这样的建言献策里面筛选出来的。

如果只看到那些肥肠满脑的大吃大喝官员,只看见行贿受贿的贪婪嘴脸,就彻底否定了这一切

否定了这个巨大体制的运转和修复能力

反正石涧仁看着眼前这种有想象不到,却又真实出现的场面,沉思得有点多。8

1199、我知道你

如果说这位专门负责帮各位民主人士改稿子的研究处处长还是官员的话,接下来的实务课就是纯粹的党外人士。

而且和前面的授课老师一个个带着笔记本电脑t过来按照投影仪内容讲课不同,这位据说已经担任了近十年全国代表大会成员的无党派人士是个律师,口才着实了得,基本上几个小时全程脱稿讲解,却依旧能按照明晰的思路大纲,毫不偏差。

石涧仁再次确认只有站在更高的层面,才能看见更多优秀的人,这位操着一口标准江州本地口音的全国代表他在几个月前旁观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的确有打过照面,但当时纯粹是以外貌接触,没有资格在任何会场里面看到对方表现。

结果这位五十余岁律师的讲课更高,直接以无党派人士如何参政履职作为自己的课程主题,教导台下基本上还在三十多岁的青年无党派人士,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假若有一天能走到市一级代表大会参政,乃至全国的代表大会参政,具体该怎么做:“当你站在政治舞台上,你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群众,也不是政府职能部门官员,你可以选择喊口号,不问缘由的举手表决,不痛不痒的当过客,也可以找寻真正的需求出发点所在,成就你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留下或浓或淡的笔墨,各位能做到么”

明显从建言作文课开始,学员们的专注度就高得多了,这位律师的课程更是座无虚席,在场大部分人都随着台上的侃侃而谈神情认真。

简单的表明态度以后,这位应该站到了全国最高政治舞台的律师给菜鸟们详细论述了自己参与国家政治的一系列实际操作,既有成功推动了某些法律法规的成立,更多却是一次次失败,本以为费尽心思搞出来的方案,从地方到中央,一层层争取博弈,最后在平衡了各方利益之后被改得面目全非,展现在全国民众面前,律师没什么悲怆:“任何法律都是各级部门机关、社会群体、商业利益的博弈,永远不可能站在某一个角度全面符合这边的利益,那必然会造成对另一个角度的全面伤害,从那一刻起,三十三岁的我彻底懂得了这世上没有完美二字,如果带着理想主义,带着非要较真的态度在政治舞台上跟所有人搏斗,那必然很快会被所有人摒弃,妥协从来就是政治的一部分,况且在我们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国家,可以说诸多问题都来源于一个快字,我们的发展进度太快了,快得原本应该齐头并进的各方面被拉扯得七零八落,总有掉队的方面,撕裂感非常强烈,举个例子”

这一堂课,石涧仁学到最多的恐怕就是这“举个例子了”,可能太过丰富的工作、从政经历,这位律师每说一个观点要点,都会信手拈来的举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从提案、议案怎么撰写、怎么上报,又如何尽量提高自己的议案提案被关注度,到作为一个全国代表或者省级代表,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哪些会议才是最应该抓住机会传递民生大计的,具体到作为一个全国代表每年需要做什么,像他这样没有在任何政府部门任职的党外人士,大概一年有一个月会直接消耗在这份参政事务上,其他时间除了做代表调研,还是在干自己的本行。

一项全国代表大会的建议,自己一个人捣鼓签字就行,但正式交出来的议案那就起码要三位代表签字,譬如今年市里面那个高速公路的议案为了成为全国讨论的重点议案,几乎全江州市的代表都在上面签字了。

石涧仁也是第一次听说,原来当了这种代表,基本上就有某种意义上的法律豁免权,执法机关必须先经过相关代表机构许可才能执法,而且全国代表还有点钦差大臣八部巡按的味道,只要有代表签字的来信上访案件,百分之百会进入审查程序,多半会立案,看看一年上千万的全国案件,超过百万份上诉的案件,这全国代表的权限是不是有点逆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