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草根石布衣 > 分节阅读 541

分节阅读 54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时刻关注他的,连忙伸手挽住嬉笑:“谢谢爸我们会好好的,不过我们准备这几年不要孩子”

她的确是下了功夫准备,果然这个观点抛出来,那个婚礼的事情就变得无足轻重了,柳妈立刻被带走注意力:“什么不要孩子你多少岁了”转头又拿柳爸发飙提升士气:“吃吃吃就知道吃”伸手一把端过柳爸刚伸筷子的一盘卤菜:“我给狗吃都不给你吃”

转手却放在石涧仁面前:“阿仁你吃,你说该不该生孩子”

“狗”拿着筷子讪讪的尴尬

柳清已经笑得前俯后仰了。

读者来信1

亲爱的老五:

你好

我是你的读者。一晃眼时光匆匆,我开始拜读你的作品也有4年半了。从舵爷开始一直到现在的草根石布衣。我一直在追随着你。我也从一个初二的陆文龙变成了高三的石涧仁。其实有点惭愧在石布衣之前我一直都是在看盗版,原因无他只是父母管教太严,看小说已经是他们的最后底线了,要花钱确是他们不许的。多亏现在能微信支付,我也能尽一点绵薄之力。抱歉

其实今天是我的18岁的生日,我不想和其他同学一样向父母要几百软妹币,然后去找朋友吃一顿,去唱歌。在个成人的时刻,我决定做一件与众不同的事。就是感恩,感谢我生命中出现过,帮助过,改变过我的人。于是我在感谢完父母的养育之恩后,就想感谢老五。

时间回到初二的时候,我当时沉迷于上的各种无脑套路小白文,但无意中在的首页上看到了舵爷。看了简介觉得这个作者真ow,连简介都不好好写。不过正处于书荒的我看到熟悉的川音,出于老乡情节我就打算随便看看。说实话一开始我就觉得五禽戏有点意思,估计陆文龙会凭着它大杀四方,威震武林。不过接下来的剧情远远出乎我的意料。小说中种种对生活温馨细节的描写一次次打动了我,人物语言上的留白,以及充满人生思考的旁白,让我醍醐灌顶。

然而这并没有真正对我改变什么,那些触及心灵的语言与思想也是在看完之后吃吃饭,洗洗澡就抛之九霄云外了,直到一个情节的出现。

陆文龙被高年级的学长叫到学校外决斗,胜利的人就可以接管初中。陆文龙赴约,干净利落的以少胜多,问题解决。面对被打倒在地的敌人,众人都以为陆文龙要好好羞辱一下他们,我也是这么想的。突然也觉得这小说也不过如此和那些小白文没有什么区别。

小说继续,陆文龙从容上前,扶起刚才还不可一世的敌人说“兄弟,我们并无深仇大恨。我们也是不打不相识,以后我们就是兄弟了。这片区域以后你就帮我管。”我无地自容,和陆文龙一般年纪,缺心胸如此狭小。给我的内心敲了一记警钟。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井底之蛙,这世上还有很多我不懂,不了解,和他一比我实在太渺小了。

就此之后我开始改变,以陆文龙,巴克,石涧仁的优秀的品质要求自己,我不再故作大大咧咧的表现所谓的男子气概,不再小肚鸡肠为一点点小事长挂心上,不再每当发生不好的事之后只知道怨天尤人,不再每天上课走神开小差,不再对外人软弱对父母大呼小叫。我开始学会忍让,学会吃亏,学会守护,学会宽容,学会倾听,学会面对困难迎面而上,学会像主角一样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渐渐地我也发现这样朋友多了起来,大家对我的评价也好了起来,同时让自己言行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为人处世。

假如我不曾与你相遇,难以想象现在的我。多半已经和其他同龄人一样背起行囊去北上广打工了吧。小子一个理科生,文笔有限,还请海涵。最后我想斗胆称呼您为老师,以此表示心中对老师的感谢。老师虽未对我面提耳命,甚至还不知我姓谁名谁,但缺比任何一个熟知我的老师都更像一位老师,因为你交给了我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课堂上的东西只是用于高考,而你的思想与言行足以影响我一生。言尽于此,已抒心中感激。六月份我会报考zq医科大学哦

祝: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您的学生: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2017年1月30日农历大年初三

免费感言

之前一直说过,这本石布衣很接近进入书库的精品频道,也就是均订人数达到一条界线,对于大神们来说每本书的最低要求,对我这个码字已经五年半的笨拙之人,却好像很难企及。

结果春节这段时间的双更,还是得到了书友们的捧场,不经意的就跨过那条线,成为五十万本书库里不到一千本精品书之列,也就类似少林寺进了罗汉堂,算是各位对我码字一千七百万字以来的肯定。

谢谢各位了。

石布衣这本书,已经写了二百五十万字,按照合同,这本书不会超过四百万,也就是过了三百万字以后,随时可能结束,所以在这个春节以后重新开始码字的时候,我也难得聊几句这几天停工以后的思考。

当年是信手随笔之作,连试水都谈不上,仅仅因为写着玩打发时间才开始捣鼓的,但找到乐趣以后才有了,后者是我写得最轻松也最受好评的书,因为军事枪械是我本来就热爱的事物,大国博弈也是男人喜欢夸夸其谈的玩意儿,难得让自己过把瘾,只不过当年的女编辑不太明白这种军文的爽点在哪,所以才放到别处去发了,重新写的前者。

两本书之间本来前者是主业,后者是兴趣,虽然双开很累,也颇有乐趣,结果后来的反响大出意料,一路飘红,却叫好不叫座,还随时面临打黑的压力,所以后来重心转移到上,也是这本书的影响力和成绩,让我重新回到这里来,写了。

这本书的波折就不用多说,在完本感言里面说过,今天主要说石布衣。

这本书用主编的话说就是没想到成绩这么好,其实这话是很脸红的,我这点成绩在大神们看来不屑一顾,但对我这个小众写手来说,真的很难得,这一切都来自于各位的认同。

我以前就说过,我是学美术出身,对于所谓艺术性跟市场化的博弈观点都理解了二三十年,书站的爽文几乎都是市场化的代表,而传统文学就是艺术性的延伸,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似乎是不可调和的,但放眼看去,网文界和传统文学业内水火不相容的斗争其实在美术界,几十上百年前,国内国外早就上演过,到最后,赚钱的固然是市场化,但流传经典多半是艺术品,而我不自量力的就想做这个两者契合点的先锋。

十多年前我看网文的时候都得偷偷摸摸看,因为我最好的那个朋友一贯笑话我爱看小黄文,到现在提起写网文或者看网文也依旧是登不得大雅之堂的消遣娱乐。

而传统文学的穷困潦倒在我参加一些会议的时候有点难以置信。

但看看地铁、餐馆、路边那些拿着手机看小说的路人,这就是历史滚动的车轮不可逆转的,这两者之间最终一定会沿着数字化这条道路前进,纸质书不会消失,但主流会是数字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