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草根石布衣 > 分节阅读 494

分节阅读 49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说,我们还是从实际点滴做起,安排是这样,今天先过去见面给上上课,晚上回江州,距离上次拍电影来,我们又有了些变化,看看了解下,感受就像正在萌芽的孩子,也许过了牙牙学语该上学了,就该请你操心了。”

胡蓉梅居然说自己感到了压力:“都小四十岁,本以为早就看清楚了这活着是为什么,结果你给我来这么一出,我还真得在四十而不惑,抓紧时间充实自己,也好,这两年我孩子读书挺让我操心的,忙过这段我也可以全心全意知天命。”

石涧仁跟这位不需要啰嗦什么道理,但如果还在两三年前肯定是没有说服力的,这就是石涧仁长期以来的品性跟现在积累起来的实力体现,就算是有眼光的聪明人,也需要产业规模和资金实力这样的硬指标。

路上吴晓影还打电话来给胡蓉梅,不知道在电话里面嘀嘀咕咕说了些什么。

商务车抵达区有线电视台的时候,已经中午时间,胡蓉梅的确是个事业型的,拒绝了品尝本地口味的什么辣子兔,直接上楼去看东西,对菜市场后面的全国最基层小电视台也没觉得有多瞧不起。

所以石涧仁还得叫在院子碰到的罗明远去给买两个盒饭上来,胡蓉梅已经蹬蹬蹬上楼了。

简直就是夹道欢迎。

哪怕是中午吃饭时间,拍摄团队的人基本都在办公楼里,其他早就带着后悔的意思想加入团队的员工也在各自办公室磨蹭,这会儿听见下面车辆到达以后带着标准平京口音的对话,就全都涌到楼道上来。

胡蓉梅不算漂亮,脸颊略瘦,头也不是很浓密的那种扎在脑后,但半高领羊绒衫扎在黑色七分阔腿裤里面,一看就充满了文艺范儿,反正是小地方两电视台主播都穿不出去的艺术干练味道,然后无论在电视电影剧组能够hod住所有演职人员,还是在演唱会后台能管理所有复杂部门的那种傲然气场,走在这八十年代建筑里面,绝对是楼道上站着的这些员工需要仰望的,好像从都来的专家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还有人在后面忍不住出了啧啧的声音,反正胡蓉梅和石涧仁走上三楼,二楼要顿一下才立刻陷入议论纷纷,三楼的人则要看见那双黑色马丁靴消失在四楼台阶也才能长舒一口气,然后不由自主的又跟着悄悄挤着上去。

就在四楼新闻演播中心旁的编辑室里,这里有全台唯一的一台投影仪,哪怕投影灯泡都换过两次了,起码还是有足够的投射面积。

胡蓉梅被石涧仁引导进去后,负责后期编辑配音等工作的五六名团队成员还有七八个同事陪着的,立刻都站起来,大气不敢出,后面的人挤在门口,伸长了脖子,三四十个人居然都没什么嘈杂。

平京来的专家

这种巨大反差,可能是任何一个大城市的人都难以理解的。

这个本来就不大的空间里还准备了茶水和瓜子花生盘,石涧仁甚至还看见一盘堆得很规范那种柑橘塔放在茶几上,但胡蓉梅不拘言笑的不入座,直接站在中央抱起手臂示意:“不用浪费时间,开始走一个”

摁鼠标的那个简直手指都在抖。

等待投影幕布上那个倒数几秒的黑白动画时候,胡蓉梅皱眉转头:“要进来就进来,不进来把门关上,谢谢”

老投影仪的流明数不够,就最好在光线较暗的空间里才能尽量色彩还原。

外面的人简直都是挤进来然后艰难的让出门扇面积关上。

哪怕挤得都跟平京早上八点过的地铁车厢一样了,还是没嘈杂的声音,因为投影幕布上面已经开始播放。

那种厚重的男中音伴随一个个山顶景区画面开始出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千年前的古战场,承载了多少保家卫国”

反正就跟诗朗诵一样饱含溢出来的丰富感情。

石涧仁看过几遍,但最终配上音和背景乐的还是第一回见,也抱着手臂但退到墙角看得津津有味,同时还不停的把目光在胡蓉梅和在场其他人脸上掠过。其实一共只有一分钟,这在宣传片里面已经算比较长的了,一般都是十五秒到三十秒,到有些播出费比较昂贵的电视台播放估计还得剪成五秒的,国家电视台的各区县市级宣传片还有一秒级别的

拍摄团队的人脸上有点激动,毕竟准备一周,拍个周末又后期一周,现在看见这样的成品,还是充满了自豪感的。

虽然精度差点,清晰度也不是那么高,声音也有点浑浊,各个细节衔接还能看出些粗糙,但如果拿到江州电视台去放,肯定所有人都想不到是下面一个区级电视台的作品吧

做之前是肯定没想到能做出这样的东西来。

参与者骄傲,没参与的羡慕,还悄悄的给这些人递眼色。

但胡蓉梅没表情,看完以后简短:“再来一次”

那边赶紧把进度条拉到最前面

于是就这么一共看了起码十五到二十次

这样反复重复的看,就算第一次看这个片子觉得再新鲜再好看的,估计都会有种想吐的感觉

石涧仁都东张西望了,看见罗明远提着盒饭,估计是挤不进这边编辑室,只能隔着那边演播室的大玻璃悄悄示意,跟石涧仁回合眼神以后,也专心看了起码三四遍,而他前面站的就是杨玉国。

石涧仁踮着脚尖确认编辑台上的麦克风按钮是打开的,演播室那边悄悄站着的十多个人也能听见这边的声音,同时这一切也处在录音状态下,他就不动作了,还悄悄把自己往后面躲了躲。

果然,胡蓉梅终于在最后一次要完的最后三秒叫停:“哪怕我看了十九遍,最终能觉得稍微有点意思的,也就这一个镜头,其他的,都是废话和完全没有意义的镜头,这种水平在平京北三环中关村一带随便找个路边摊刻dvd光盘的,都能做出来,还要我跑这么远来看,你们这面子也是真够大的了。”

平京腔听着懒洋洋,稍加变化就很容易带着嘲讽味,刚才还觉得有点自我感觉良好的区电视台员工们感觉脸上被打得火辣辣的

马上元旦,祝各位快乐,照例加更,并奉上三千字章,求月票,特别是明天第一天,把月票给我好伐8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