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草根石布衣 > 分节阅读 100

分节阅读 10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人群,往前面挤,好心的老婆婆着急的拉拽她:“妹仔,不要,不要去”

就在小小拔河赛紧张进行的时候,赵倩紧握的移动电话突然响起来

书评4、书友江南萧萧的书评

本书最早是从楼主处得知,我见不肥便顺手收藏了,没看。后来楼主发帖,我也只读书评,并无探讨之意,一来楼主胜我远矣,二来作品尚未拜读。记得数日前,和楼主在内的几位朋友聊天,又谈这本书。我对楼主说,你分析人名如此深刻,恐怕作者也要看呆,心里纳闷我取得名字竟然这么有内涵么楼主说不会,你看文就知道,这位作者是个真善知识,说其文以载道也不为过。我说我没看呢,这书讲的到底是什么内容楼主说,是讲修行人入世历练的事。我说那可不容易写,真能把上上玄理化入日用平常就了不起了,再能提炼世情、敷衍成文,令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就更难得,必是仙草无疑啊。

之后,楼主的一位老师插言说,楼主所言“小学功底”书友多不明其意,便令我略作解释。我于是领命,勉力解释一二。可毕竟修养浅薄、辞不达意,竟惹纷争,实非我所愿。

不久前,楼主又建议我,书已肥,可开宰。并提醒不可囫囵吞枣,只宜细细玩味。

我郑重地开始看书,毕竟楼主反复推荐的小说,这是第一本。目前只看到五十四章,但也已完全认可楼主对作者的推崇。为什么没读完就写书评呢因为主角和王凯冲突那一段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

这本书确实把抽象的道理化入了形象的故事情节,确实是修行人入世历练,确实当得起文以载道地评价。

主角虽然没有上过学,虽然是没见过世面的土鳖青年,但是作者给了他一个极强的金手指,那就是师父通过十几年的教导,给主角培养了极高的价值判断力、健全的人格、深厚的修养以及守经达权的上乘智慧。这是真正的金手指,是人生的大根大本,是理体,而进入社会后的种种际遇只不过是从体起用、学而时习、随缘任运。这个金手指比什么老爷爷、什么系统、什么重生都强太多了。

阿仁面对一次次鄙视、嘲讽、侮辱,为何能如此淡然从容即便王凯暴起发难,依然没有妄动无明,依然是借力打力,虽然因养气功夫未臻圆满,泄露了一丝火气,但事后阿仁立刻进行了自我检讨。看到这一段我不由想起了苏东坡所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我想这就是原因所在了。阿仁虽然从事了棒棒的职业、从事了模特的职业,但他的内心没有认为自己是棒棒、是模特,不会把自己这样一个完整的人和一个具体的职业符号划上等号,正所谓君子不器。他知道自己是布衣传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才是他的志向。在等待机缘的时候,他修炼,积累,并随缘度众。所以,在生命境界上,其他人与阿仁就有不同。

一般的人,便如荀子所言: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便如告子所言:食、色,性也。举止行为的无非出于生存的需要、趋利避害的本能,直到寿终。整个人生是平面的,虽然每天说话做事不尽相同,但并无本质的跃迁。胆子小的,因惧纲纪国法而不敢任性为非;胆子大的,见利忘义,因满足一己私欲而能干出任何事情。这种人性中本能的一面,与动物共通。

但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人还有一点点是和动物不同的。这个一点点,古人多称为“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但我习惯称之为“觉性”,可以说这是人类独有的功能除非禽兽草木能超脱物类所限,成妖成精。这个觉性,说的俗一点,就是人类对于真、善、美的天然追求。阿仁之所以和一般人不一样,就是他的觉性已经觉醒。他能够明白,人的本能需求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孟子告子中孟子说:“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几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如果人最要紧的是生命,那为了活命什么事不能干呢如果人最厌恶的是死亡,那为了逃避死亡什么事不能干呢可有人明知做了某事就能活命却不去做,有人明知做某事可以逃避死亡却不去做。“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以就知道一定有什么东西比活着更重要,比死亡更讨厌。

可见人性的问题,先辈们早就掰开揉碎,剖析的清楚明白了。人之所以为人,就是有这么一点点的东西与动物不同。把这一点点东西找出来,保养它,栽培它,最终依靠它令自己挣脱本能地束缚,超越命运地摆布

人的觉性与生物本能都是与生俱来,只是有的人觉性被遮蔽了,用吕祖的话讲:气拘欲蔽,日失其真。什么是修行人呢,修正错误行为的人就是。日日自省,扫除觉性上的遮蔽。

从理体上讲,芸芸众生与阿仁没有任何不同,都是一样的人、一样的觉性,但从修证境界上来说,阿仁毕竟已经先行一步,初步摆脱了人性之中动物性的缠缚,不同于凡流了。

阿仁是小说人物,作者给他安排了一个师父,但我们没有。觉性就好似灯盏,师父给阿仁点燃了那盏灯,我们的觉性之灯又由谁来点燃呢佛经中说: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我们的父母没有这个知见,没有给我们点灯,我们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的灯也没人来点亮。谁来点灯这是大问题。

这部作品的可贵之处也正在于此,作者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主动承担起了点灯的重任。若有缘人读此书而燃起觉性之灯,想必作者定然足感慰藉,冥冥之中也自有天降功德。而楼主的作用则仿佛给本书作了注解,来与作者共襄盛举。这和阿仁所为无有不同,都是修行人入世历练,都是践行大愿,都是为众生点灯。

179、做大事的人,抛妻离子是斩断烦恼

半小时以后,匆匆赶回老婆婆家拿了自己那几个手提塑料袋和棍子,告别担心的阿婆,返回每天摆摊那个地方,赵倩无比惊慌和不可思议的看见了石涧仁,自己的父亲,还有一个不认识的男人。

惊慌是因为除了自己的父亲,石涧仁和那个男人都浑身是血

不可思议是因为石涧仁双眼明亮,一点没有失血过多的萎靡,还居然驾驶着一辆黑色的别克牌轿车,放下墨黑的驾驶座车窗让赵倩看见了血迹的同时,给她指指后面车门:“是你父亲么”看赵倩呆呆的点头就简短:“上车马上走”

难以置信的姑娘打开车门,看着后座上一身灰色西装,双眼却充满亢奋的父亲,赵倩忽然觉得无比的陌生,反而是那个前座的男人才更真实,只来得及匆匆坐进去把东西堆在两人之间的座位和脚下,对着父亲却说不出什么话,就双手抱住驾驶座的头枕:“你怎么了”

石涧仁的声音都充满健康:“没怎么,抱这个倒霉蛋沾了一身的血,我的旧衣服带上了吧,赶紧的,稍微走远点找个地方清洁换了。”

那个把全身挤在副驾驶座的男人有气无力,却勉强挤出点笑容:“你才倒霉嗯,我也是活该倒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