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草根石布衣 > 分节阅读 13

分节阅读 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加上点水,用一把人家的小刀把肉皮上轻轻划开横竖几条线,看着跟网格一样,就点燃了炭火慢慢的煮,一边煮才一边把那些香料清理出来隔一会儿撒一点,专注程度很像在搞化学实验。

碾碎的姜丝认真嗅了嗅,比山里农家的味道差点,所以要多放点去腥,八角看来是好货色,香得要命,那就要少放点,桂皮得尽量撕碎了,筷子头试探肉块的程度,时不时还要翻个面,个别地方压一压,类似在锅底上煎一下。

总之就是丁点大的一块肉,他当成珍宝一样来烹调,时间拖得极长,天都黑完了,旁边几户都胡乱煮熟饭食吃了,他还蹲在那斯条慢理的黑摸摸捣鼓,甚至旁边的灶空出来他才开始用个破搪瓷缸子洗点米,放在一锅水里蒸饭。

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木炭燃起来的火苗带着红光,映射在了石涧仁的脸上,也许只有这个时候,看着那些跳跃火苗,才好像回到了过去,那无数个山里安静的夜晚里,同样的火塘边,老头子拖长声音讲述那些波澜壮阔的乱世英杰,追涨杀跌的天才谋略,只有这时候,他才清楚自己心里不是那么洒脱得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也许只有这超出身体的劳累,才能让自己不想念那个死老头子。

说到底,他还是个十九岁的少年郎啊,相依为命的就只有那个老人。

有点沉默的拿木柴去拨弄火焰。

还好有过路的棒棒以及家属好奇:“也石娃子,你在炼丹嗦煮的啥子嘛,嫂子看看呢”很不见外的还直接揭开锅盖看。

及时的把石涧仁从略微黯淡的情绪中拖出来,笑着回应:“红烧肉”

哦没什么出奇嘛,只有个别心细的会问一问没看见酱油老抽之类的必备调料,石涧仁已经彻底摆脱出负面情绪,很和气:“就是山里面的土做法,不需要的。”

对的,住在山里哪有什么色拉油、老抽之类的东西,只能就着手边能找到的各种香料调味,他就爱这个,一点点试着把味道调整出来,有种蛮有趣的感觉,哪里在乎什么菜应该是按照什么菜谱做了,从祖师爷开始,师父给自己说的就是别相信什么权威,身为布衣就是要藐视一切。

等到到餐馆去吃了豆花饭回来的杨德光也溜过来,一直蹲在旁边聚精会神的看:“耿妹子遭她妈打了两巴掌,还是犟在座位上不去拉客,看着就痛。”

石涧仁没什么惜香怜玉:“要想做出改变,当然得付出代价,所以要让她的事情做成,你明天就要多用点心,联系好的雇主,准确按时的把货物给别人店里送过去,收钱回来交给她,如果她明天早上又招揽到了几个雇主,你就要去找老冯,还有大张来帮你,这两个人比较老实。”一边关注小锅子里面的肉,一边顺手拿筷子的另一头在地上画:“市区里面拿货的,其实无非就是这四五个大的精品街商业区,现在刚开始,宁愿累点什么地方都接,但是等以后多了,就集中在这四五个精品街上的店铺送货,四五个搬运跟你一起就够了,钱会越来越多的。”

杨德光听得热血沸腾:“别的没有,我就是有一把子力气,一定要把事情做好”看来耿妹子的遭遇让他格外受到激发,有种拼死力也要效命的态度。

石涧仁不多说了,文火慢煮的香味已经开始蔓延,火光之下,能看见开始白水煮肉的颜色已经变深,好些个香料熬制的汤料已经变成酱汁,酥烂挂酱的肉块喷香扑鼻,杨德光都忘了要为自己女神奋斗的事情,使劲吸着口水靠近点:“好香,好香哦”但还是使劲拍自己的肚皮:“还好我已经吃饱了”

石涧仁笑着看自己的伙伴,转身把旁边蒸的米饭给端出来,就是最普通的白米饭,却拿唯一一个破瓷碗直接从里面挖了小半碗饭和筷子一起递过去:“尝尝嘛,就是配着这样的米饭吃,味道才好。”

杨德光不会装模作样客气,嘿嘿笑着不好意思的接过去,连忙就拿筷子到红烧肉里面掏,之前石涧仁没有把整块肉给划成小块,现在只是肉皮上给分成小块,所以筷子下去立刻就散了,慌手慌脚的杨德光挟碎了好几块都没得手,石涧仁另外拿了筷子,就端着那个搪瓷缸子:“都炖烂的了,要从下面往上轻轻抬,别着急。”

熟烂的肉块被他挟起来的时候,已经像肉丝缕一样,上面肥肉颤颤的放在米饭上还凉了一下才和着饭放进嘴里,外观可能乱糟糟,色泽更是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金黄饱满,但是味道却浑然天成,浓密醇厚,舌尖上似乎每个味蕾都感觉到能拧出余香满口的肉汁来,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说法,就是直奔俩字:好吃

明确自己的目标,抛开不重要的那些细枝末节,只要最终的结果。

这就是优秀谋士习惯的思维模式。

最后杨德光差点没把锅子给端起来全都倒自己嘴里

024、找明主和找妹子是两码事

石涧仁没说错,早餐车的确得找个人来代替耿妹子,因为第二天杨德光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把三家市里面店铺的货给送过去,要的东西是前一晚打电话给耿妹子记录下来的。

每家店收了十二块钱的搬运费和两块钱车费。

相比自己一早四五点就辛苦的跑到码头批发市场拿货,中间的车费、时间、同样也要叫棒棒搬运,而且上车下车估计还得叫两次以上的搬运,这个搬运费几乎没多花,最重要是完全省去了耽误早上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谁愿意大清早就离开被窝艰辛的坐在公交车上打盹

而对于杨德光来说,两个小时时间其中大部还是坐在车上,就找三十多块钱,这也是个很大的跨步。

确认了这个方式能行的耿妹子立刻就找了个小姐妹代替自己卖早餐,自己到批发市场里面游说拿货的商贩,要不是凑起来垫付货款的资金有限,这一天就能招揽二三十个年轻女商贩的业务

到第三天就能送十四家的货,第四天更多点。

也真像石涧仁建议的那样,杨德光找来两个比较老实的棒棒一起干,一人负责一条线要带好几家的货,其实就是坐公交车顺着一个方向把货挨个送过去,耿妹子帮他们仨办了公交月票,进一步压缩了成本,每天收回来的除了货款,搬运费耿妹子收在一起发工钱,开始两天钱还少点,多过得几天,不算很劳累的忙碌一上午,杨德光他们每个人就能拿六十块左右了,三个棒棒有些惊讶,以前拼死拼活还不一定每天都能保障得到这个数呢,重点是这个数目好像是固定的,这就非常难得了。

所以耿妹子跟他们拿一样的钱,杨德光还担心她拿少了,一个劲的给另外俩解释:“耿妹子要联系雇主,要去找雇主,应该多拿点”

那两个同伴也使劲点头同意。

耿海燕笑而不语。

以她的脑瓜子,搞懂了石涧仁清理的这个思路,就开始整理客户,也就是尽量都在三条线上,而不是天远地远的独立一家耽搁时间,这种宁愿被放弃,然后尽量选择集中在一两家档口拿货的商贩,这样她每天在同一家拿的货就数量可观,再让杨德光他们熟门熟路的直接去库房拿货,又省了人家档口搬来搬去的麻烦,有了讲价压价的资本,这种谈下来的折扣虽然不大,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多,非常可观的全都落到她腰包去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