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寻情仙使 > 分节阅读 637

分节阅读 63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费时间,还会有很强烈的异味咱俩是要探营去的,不是去示警”

老翁的嘴角抽动一下,又干笑一声,“不愧是医术大家,端的了得。”

两人在子末时分,悄悄从永乐城溜出去,在城外待到了午正,才又溜回来。

此刻的永乐城,已经关了三个方向的城门,只留下了西城门,郑王的军队想要攻城,得从东门大营绕城而过。

而郑王似乎没有强攻的打算,就今天一个上午,西城门那里就捉了五拨探子大多都是别处的混混,来到永乐城,似乎是要再制造个里应外合。

要不说郑王军队这打仗的风格,也真是没谁了,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只要能不强攻,绝对不强攻。

李永生和老海头进了城,直接来到了县衙后院,选一块阴凉地,弄了一张床榻来。

县令和县丞赶到的时候,老海头已经趴在了床榻上,李永生正在给他施针。

这两位想出声发问,哪曾想李大师看他们一眼,转头继续行针。

祭强走了过来,低声发话,“情况已经探明了,我们会尽快攻打大营。”

县令闻言,顿时有点傻眼,“尽快攻打大营尽快”

“是的,”祭强点点头,很干脆地发话,“拖得越久,郑王派来援兵的可能性越大。”

“可是我们的丁壮,还没有来得及训练,”县令感觉有点紧张,“人数也较少。”

“不用多少人,”祭强一摆手,大喇喇地发话,“主要是我们的人,兵贵精不贵多,要那么多人做什么抢亲吗”

“可是”县令听这话,实在不是好话,但他还无法辩驳,只能叹口气,“打算什么时候动手,需要配合吗”

祭强犹豫一下,才又低声发话,“时间不便说,就这几天吧,我们只需要几个勇士配合就成嗯,那个老海头也要参加。”

就在这时候,只听得老海头闷哼一声,嘴巴一张,一口黑血喷了出来,院子里顿时就是一股难闻的腥臭。

臭的还不仅仅是血,老海头整个下半身,都散发出淡淡的臭味,若是细细看的话,都是少阴肾经一脉的。

县令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李大师说得果然没错,要是带着这股子气味去偷营,隔着半里地,就会被人发现,真的成了示警。

而老翁趴在床榻上,也是呲牙咧嘴,一副痛不欲生的模样,不过终究是中阶真人了,再痛苦也得咬牙撑住体面。

县令看了两眼,就觉得不忍心再看下去了,于是点点头,“好的,那你们安排好了,我们这边,丁壮还是要继续训练的,就算城东大营解决了,郑王可还有二十万的军队。”

“嗯,不能掉以轻心,”祭强随口敷衍一句,他觉得自己跟这县令没什么话,要不是这次要在永乐搞风搞雨,他堂堂的真人,眼里还真看不上这小县令。

下一刻,他侧头看向老海头,心说行动就是在明晚,希望这中阶真人能发挥点战力吧。

第九百四十三章 土法练兵

老海头真的不想这么快地就攻打军营,因为他身上的伤,是十余年的老伤,根本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治愈的。

但是他心里也很清楚,自己的反对无用,人家李大师没有决定当天晚上动手,已经是给了他缓冲的时间。

雷谷的队伍里,只有三名真人,而郑王的城东大营里,也有一名真人坐镇,李永生这一方能多出一名真人,无疑会极大地增加胜算。

到了这一步,老海头也不介意再出一次手,虽然是有一定的风险,但是能够治好多年的痼疾,还是划得来的。

不过悲催的是,李大师或者有点过于看重他的战力了,所以在这两天的疗伤过程中,下手非常狠,让他感觉整个人似乎都散架了。

天可怜见,他蜗居在永乐县城,十几年下来,几乎都忘记了自己曾经多么威风,几千个闲散日子过下来,真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天。

两天时间,并不能治好他的痼疾,也不能让他调整到最佳状态,不过一番折腾下来,他觉得状态大大回升,倒也不怕去军营走一趟。

很快地,就到了出城袭营的时候,亥末时分,众人悄悄地出了城,为了防止被人发现,还是从西城门上缒城而下。

出来参与攻击的修者,一共一百零八人,在日后的永乐县志上,这就是那大名鼎鼎的“一百零八冲营义士”,也有人称他们为国士。

不过事实上,他们并不像话本里说的那样,在夜里义无反顾地冲营,而是颇使用了点小手段。

他们来到军营附近之后,先让大部分人躲藏起来,李永生和祭强则是每人带着五个修者,通过伪造的令牌和探听到的口令,进入了大营。

要说这郑王的军队,真不是一般的不靠谱,明明不远处的永乐城已经光复了,但是大营竟然没有多少警惕之心就算三万人很多,可终究挨着一个恶意满满的邻居。

李永生探查过大营之后,都忍不住想训斥对方一顿:咱们这是打仗呢,严肃点行不

其实大营里正在训练的军士,还不到两万人,其中一万多都是新来的丁壮。

尤其令李永生哭笑不得的是,大营的军规都执行得很不好,这大半夜的,还有不少人在喧闹,更有人喝了酒之后,直着嗓子唱歌。

李永生非常奇怪,这大营的统帅,脑子里到底进了什么玩意儿,竟然把军营管理成这样。

后来他才知道,合着郑王练兵的原则是“爱兵如子”。

郑王认为,想将这些丁壮训练成令行禁止的精兵,短期内是非常不现实的,那么就有必要想一想别的法子。

既然不能威压,那就只能怀恩,郑王屡屡强调“豫州子弟”的概念,也就是说乡党之间要生死与共,同时又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军营环境,不搞令行禁止那一套。

别说,这么做还真有效果,所谓练兵,从来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虽然郑王练兵颇不着调,但是这些丁壮粗粗演练一下,就能上阵杀敌。

严格来说,这也是因为豫州从不缺悍勇之士,平日里打架杀人,那是要偿命的,大家不敢乱来,现在有人撑腰了,杀人不犯法,当然就可以放手施为。

事实上,因为队里的乡党极多,谁要是不敢动手,消息传回家里,都无颜见家乡父老。

出于同样的原因,一旦战事不顺,大家跑得也快,不但自己跑,还呼朋引伴地跑。

等跑回去之后,大家才又相约回归军营。

这种训练方式,看起来非常不靠谱,但是郑王认为,短期内糅合战斗力,只能这么做。

王府有人提出了异议,说应该严肃军规,郑王也不反驳他,给了他一个万人的编制我让你训练一万丁壮,看你多久能整合出战斗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