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小说 >重生科技狂人 > 分节阅读 707

分节阅读 70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题材搬上大屏幕,没有那么容易。

从剧本的第一稿出来后,刺杀肯尼迪便遭到了华盛顿邮报国家安全通讯记者乔治拉德纳的严厉抨击,自此卷入到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中。

当刺杀肯尼迪上映之后,众多美国主要报社都撰写社论,以严厉的措辞批评奥利弗斯通亵渎历史、不尊重史实,以及他对时任副总统、后来继任为总统的林登约翰逊,也参与刺杀约翰肯尼迪这一阴谋的指控。

比如,纽约时报的伯纳德文罗唱衰道如果华纳能让刺杀肯尼迪走远,那就是好莱坞的奇迹;他还在文章中呼吁华纳做自我检讨。

再如,该报的文森特坎比,通过针对这部电影本身所写的一篇评论,批评道:“奥利弗斯通对影片制作采用的风格非常随便,很多很短的,频繁的,不知所云的,一个接着一个的镜头,夹杂着背景音乐、噪音,对话,还有更多的噪音,更多的对话,像夹心饼一样。”

甚至还有媒体直接发文“抵制奥利弗斯通编造的事实”,来攻击刺杀肯尼迪。

当然了,也有媒体人赞赏刺杀肯尼迪,比如华盛顿杂志的一名资深电影评论家派特多维尔,但在提交评论时,被主编约翰里姆伯特驳回了,理由是不想看到对该影片正面的评论,他和其他杂志的编辑都一致认为这部影片是荒谬的;为此,派特多维尔当即辞去了职务。

与此相比,声望更高的罗杰利伯特,就能发出声音了。他在芝加哥太阳报中对刺杀肯尼迪表示了赞赏,“这部电影的成就,不在于它解答了肯尼迪遇刺的秘密,而在于它正试图唤醒自1963年之后,在人们心中渐渐逝去的民族精神。”

做为导演,奥利弗斯通个人自然是压力巨大,甚至在接受电视采访后,收到了死亡恐吓信。

梳理一下对刺杀肯尼迪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对新奥尔良检察官吉姆加里森的描述是否准确,以及在改编的历史资料片中,加入了被人为混合的片段。

为了回应这些批评,奥利弗斯通写了一本长达593页的书刺杀肯尼迪–关于这部电影的书,其中包括了剧本的全部注释,另外还有97条来自支持和批评者的评论,以及340条研究记录。

在这种铺天盖地的争议声中,华纳对刺杀肯尼迪支持,可以形容为“力挺”,仅表示由于电影时间过长,长达三个小时,上映场数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冷眼旁观的首富先生,在听取部下工作汇报的时候,顺便打听了一下相关的详细消息华纳为刺杀肯尼迪的营销,投进去了1500万美元;而这部电影在上映的第一周,和美女与野兽并列排在了全美票房的第五位,直到1992年1月的第一个星期,也有了实际突破,缓缓上涨的全球票房达到了5000万美元,同时正面评论呈上升趋势,甚至还获得了8项奥斯卡奖提名。

在唐焕看来,暂且不论肯尼迪遇刺事件里有多少阴谋,就电影本身而言,奥利弗斯通的导演功力是不容置疑的,将如此千头万绪的历史事件搬上大屏幕,光下死功夫还不够,要不然,也不能吸引观众在电影院里坐那么长的时间。

不过,话说回来,奥利弗斯通再有才华,没有资金支持,电影不可能拍出来;没有能量更大的无形之手托举,电影刚上映就肯定被口水淹死了。

正如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格尔八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业力钦,当天9时38分,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被俄罗斯国旗取而代之,这里面的按部就班,说没有猫腻,谁肯信啊。

反正看了刺杀肯尼迪这部电影后,首富先生对再去德克萨斯州这个共和党的大本营,有了心理阴影,但和加州“硅谷”遥相呼应的“硅丘”,就位于它的首府奥斯汀,每年不视察几次还真不行。

第0881章给自己的女人颁奖

大章先发前半部分,明天早上发全文。已经打开本章节的起点或qq手机客户端,到时候可以在目录界面长按这一章节名,重新下载即可。

如此光明正大地晒儿子,唐焕还是第一次,进而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理所当然。

人们好奇得可谓百爪挠心如此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会带孩子么

事实证明,他们想看笑话,可没有那么容易。

智慧如海的唐首富,不会的东西还真不多,没热到,没渴到,把一对双胞胎照顾得无微不至;而锦星和锦果也乖乖地呆在父亲的腿上。

虽然差不多一岁的锦星、锦果,一直呆在欧洲,但通过照片、视频电话等方式,对自己的爸爸并不陌生,一见面、一听声音,就亲热得赖在唐焕的怀里不下来了。

带着同一款耐克网球帽的父子三人,就这么频频出现在镜头里,也不知道前年担心受到负面影响而解除商业代言合同的阿迪达斯,现在为保守得放弃同胞的决定在如何后悔。

其实,得益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风气的开放和宽容,施特菲格拉芙未婚先孕一事只是热闹了一阵,便丑化不下去了女方无怨无悔得甘愿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男方不忌讳自己的身份地位勇于承认,即使双方结婚没有可能,可坚强的单身妈妈独自抚养儿女的现象很普遍,再加上首富先生为其专门成立了基金,解决方式俨然超脱了世俗规则的约束,别人想不服气都不行,顶多酸溜溜地说上一句,施特菲格拉芙真傻,唐焕手腕真高。

就这样,在自己男人和一对结晶的现场助威下,施特菲格拉芙迎来了复出后第一个大满贯的决赛,而这场前后两代世界女子第一的争斗,也被炒作得风头盖过了吉姆考瑞尔和佩特科尔达的男单决赛。

本届法国网球公开赛,施特菲格拉芙和莫妮卡塞莱斯被安排到了上下两个分区,后者位于第一分组,前者位于第八分组。

在此前的半决赛当中,莫妮卡塞莱斯的对手是南美洲体育史上最佳女子网球运动员来自阿根廷的加布里埃拉萨巴蒂尼,其在1988年的成绩令人瞩目,分别在汉城奥运会和美国网球公开赛上获得亚军,而胜者都是施特菲格拉芙。

可惜的是,复出时间不长的施特菲格拉芙,并没有能够遇到具有心理优势的对方,而是遭到了西班牙运动员阿兰查桑切斯维卡里奥。

这位有着“巴塞罗那大黄蜂”绰号的女汉子,正如媒体所描述的那样“不断地追着每一个球来打,从不因为距离过远而放弃球,进而不断施压对手和打击对方士气“,在球场上斗志非常顽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