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小说 >重生科技狂人 > 分节阅读 597

分节阅读 59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所以,收购香江电灯,固然要比当初怡和从勤和手里抢走香江电灯的时候还难,但勤和的应对能力也下降了。

如果像香江电讯这样的姐妹公司,打算出手相助,那自身势必出现漏洞,而传说有无限提款权的刘峦雄,绝不会放过新的狙击目标。

“还真分析得精彩绝伦啊”龙颜大悦的首富先生,拍着这份金融时报,不断称“好”,似乎说到了他的心里去。

过了好一会,唐焕才想起来询问,“你还没说呢,这份金融时报的真正老板是谁”

“玉郎国际的创始人黄裕郎。”翁菁晶没好气地回答了一句。

“原来是他啊。”唐焕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随即疑惑地追问,“黄裕郎就算打心里恨我,但也没有必要冒风险、跨领域地进入香江报业这一行吧再者,他怎么开始帮刘峦雄摇旗呐喊了”

“你不知道了吧,黄裕郎、刘峦雄、林健岳这些人,都是潮州老乡啊。”翁菁晶嫣然一笑道。

“原来如此。”唐焕再次恍然大悟,“还是你细心。别说,这几个头脑灵活的精明人凑到了一起,倒是真的不能小瞧了。”

翁菁晶继续往下说道:“其实,黄裕郎投身于香江报业,也不算完全地跨领域发展,只不过之前失败后,便不得不专心于漫画了。而现在的牛市、玉郎国际的上市,以及老乡刘峦雄的表率,给他带来了新的施展抱负的机会。”

原来,别看黄裕郎在漫画界混得风生水起,但他的真正梦想是成为第二个金庸,其撑起明报,靠的是一支绝笔写武侠,而他有一支妙笔画漫画。

这种情怀也很容易理解,由于作品低俗的行业风气,当时的漫画难登大雅之堂,漫画社老板做得再好,哪有报业大亨来的光鲜。

早在1970年代中期,黄裕郎不过20几岁的时候,事业小有成就的他,便创办了以漫画为主、消遣性文章为辅的生报,但这份报纸的最后结果还是呜呼哀哉了。

年轻气盛的黄裕郎当然不肯死心,此后又接着办了远东经济日报、胜报、香江日报等报纸,可还是办一家垮一家,幸亏他有那支漫画笔,没有因为连续亏本而被打回原形、流落街头。

对于黄裕郎在报业发展上的连番失败,香江传媒普遍认为:“黄裕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又没有报刊编辑经验,失败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个分析不无道理,倒不是说没文化无法成事,而是某些领域,天然就对专业程度要求更高。

当香江前途问题明朗化、随之香江股市开始火爆后,黄裕郎将玉郎国际成功推上股市,由此带来的身家暴增,让他重拾发展报业的雄心。

要知道,当时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分部载文介绍黄裕郎的时候,称他为“画出彩虹”的亿万神童。得此评价后,黄裕郎顿时欣喜若狂,个人膨胀得一时之间飘飘然不知身在何处,随即向员工自封起“玉郎大帝”来,整个集团是“玉郎帝国”,连印刷厂也冠之为帝国印刷厂。

老乡刘峦雄从股市抽血的手法,给了黄裕郎灵感。玉郎国际上市之初,他拥有百分之七十五的股份,由此具备了“供股集资花销”的极大操作空间。

香江股市大牛使得这个简单的敛财模式,再一次给黄裕郎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有了现金、腰杆更粗的他,开始大手笔收购先是斥资7700万港元,得到天天报业的7成股权、天天彩印的全部股权,接办消遣性的综合大报天天日报;接着以2520万港元的价格收购清新周刊、930万港元的价格收购青春杂志。

更夸张的是,黄裕郎在接下来创办了金融时报后,又漂洋过海,跑到了马来西亚,斥资7000万港元,收购了胡氏家族在那里的第二大报星洲日报,俨然要成为胡仙那样威水的传媒大王。

如果这些收购还不够实在的话,那摔出1300万港元,拿下柴湾康民工业中心,做为所谓的帝国印刷厂厂房,以及斥资7000万港元,从星岛报业集团主席胡仙手中,买下10层高的英皇道新闻大厦,做为玉郎集团的行政及制作总部,就足以表明黄裕郎现在如何大杀四方了。

见翁菁晶对黄裕郎的彪炳战绩如数家珍一般,娓娓道来,唐焕不禁失笑道:“为什么如此关注这个玉郎大帝啊,该不是见猎心喜、产生了爱慕之心吧”

见大老板又和小情人打情骂俏了,马世民赶紧端起杯子去倒水了。

翁菁晶微微一笑,眼里闪着危险的光芒,“他敢针对你,我当然要把情报工作做到位了。”

第0756章声势无两的寰亚台庆

“我的小了哥,变成小雌虎了。”唐焕开心地哈哈大笑,随即指点道:“刘峦雄、黄裕郎这些一夜暴富的人现在确实风光无限,如果他们肯保持低调、踏踏实实倒也罢了,可偏偏嚣张狂妄、上蹿下跳,那就危机四伏、前途未卜了。”

“罗鹰石家族的罗旭瑞,这几年也是一个在香江资本界呼风唤雨的人物,先是联合外人,趁着整个家族产业陷入经营危机,收购了其中的富豪与百利保,自此独立门户;接着狙击中华巴士;失败后又拿下了世纪城市和国泰置业。”

“短短几年之间,罗旭瑞的步子迈得也很大。但和刘峦雄、黄裕郎这些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后者只知道费尽心机地从股市抽血,供股集资花销的循环往复不断;尤其黄裕郎,如此短的时间内,收购了这么多的产业,可还不住手,诚然,收购是一条捷径,但他以为这些资产不需要消化的么勤和在融合怡和资源的时候,花了多少心力而出身名门的罗旭瑞则显然是一个做实事的人,一直注重消化收购来的产业,特别对国泰置业的管理,被渣打银行大加赞赏,不常在香江的我,都有所耳闻了。”

若有所思的翁菁晶,翻开了一份文件,“玉郎国际上市之前,收益结构为,刊物占百分之五十八、印刷占百分之二十、版权及广告占百分之十二,现在则显然全部身家都押在了股市上。据说,黄裕郎供股集资,斥资26亿港元投机股市,大炒股票、期指,其中从刘峦雄那里购得3410万股的中华娱乐股份,就等着股价飞升呢。”

“飞升也不知道破碎虚空后,会是一个什么模样”唐焕不屑地摇了摇头,“刘峦雄本身算是一个投机专家;罗旭瑞则是找到了原来的和黄大班韦理斯做合作伙伴;黄裕郎在资本操作方面有什么堪称专家级的帮手么”

“没听说。”翁菁晶想了想,然后回答道:“在报业上,鉴于以前的失败经历,黄裕郎倒是高薪聘请了媒体资深人士在具体业务上挑大梁,但股市上一直都在单干。”

“那我们可要为黄裕郎祈祷,别太早摔跟头,以至于无法在报纸上为香江电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