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小说 >重生科技狂人 > 分节阅读 498

分节阅读 49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其建议宝岛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发展应该优先研发如何生产出来尺寸更大的晶圆,而非曹兴成所认为的制程工艺,然后凭借这个产能和成本优势,积极开拓方兴未艾的晶圆代工制造业务。

显而易见,这种全新的营运模式,也可以避开近在咫尺的日本同行的产品倾销剿杀,而且看起来比曹兴成的传统思路,前景更为美好。

如此一来,原本大受追捧的曹兴成处境如何尴尬可想而知,不吝于被人在脸上狠狠地抽了一巴掌,颜面扫地,声望大跌。

更为重要的是,曹兴成之前争取到的包括资金、人才等等在内的资源,都暂时停止了调配,似乎要被转到张仲谋所描述的那个模式的项目上。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宝岛家底有限,得来不易,自然要考虑优先级。

失宠的曹兴成,难掩悻悻之色地说道:“看来,张仲谋在宝岛还真是名声在外了,就连唐先生也如此印象深刻。果然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如果他仍在美国的话,估计很难进入唐先生的法眼。”

了解过了曹兴成和张仲谋之间的嫌隙后,唐焕不禁莞尔,心里暗自嘀咕,这两位还真是一对冤家呢,不管在哪个时空都少不了瑜亮之争的戏码。

不可否认的是,看到晶圆代工这个产业趋势的张仲谋,确实在眼光上比曹兴成高明一些。

这也难怪,年长一些的张仲谋,资历在那里摆着呢。

早在1955年,他便进入syvania西尔沃尼亚公司半导体部门工作,正式开始了半导体领域的职业生涯;等到1958年的时候,供职的公司变为德州仪器,而且埋下头来一干就是25年,最后升任为德州仪器内负责全球半导体业务的副总裁。

如此算来,张仲谋在半导体行业内摸爬滚打了将近30年,自然而然地对这个领域的发展趋势有着更为敏锐的洞察力。

唐焕推心置腹地低声问道:“是不是你和我走得太近了,上面在有意拿张仲谋来打压你和联华电子。”

“即便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也不后悔。唐先生为人仗义,值得深交,比那些口蜜腹剑的政客强了无数倍。”

曹兴成不以为意地摇了摇头,随即懊恼地叹了一口气,“主要是因为我做人技巧有欠妥当,春风得意之下难免得意忘形,惹得一些人不高兴了。比如同样都是说话直来直往,对于在美国生活了30多年的张仲谋就理解为西方最为平常的交流方式,对我就是骄狂自大。”

听完了曹兴成的反省后,唐焕一琢磨。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于是他建议道:“你的根基是联华电子,把它发展好了,自然无需在意任何人的眼色。”

“问题是,工业技术研究院现在调配资源,开始有所保留了。”曹兴成无奈地摊了摊手,酸溜溜地抱怨道:“见我这个长子能跑会跳了,他们便开始把全部心思转到为即将出世的小儿子筹备更优越的成长条件了。”

唐焕倒也能够理解曹兴成的心情,类似本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独生子女,听说父母要给自己带来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不可避免地心生失落。

“张仲谋不是要接任工业技术研究院的院长职务么,他的那套经营理论,要想落到实处。恐怕短时间内难以成行吧”唐焕试探着询问。

“按理说来是这样,但在消化完了rca的技术成果后,工业技术研究院目前正和飞利浦谈合作的事情。照着这个趋势发展,肯定又会有一家半导体企业像联华电子之前那样,被输血扶持起来,包括人才、资金在内的大量资源,势必分流过去,我这边想要雨露均沾都难。”曹兴成显得有些忧心匆匆。

“我和飞利浦也有合作,它的底细我还是比较清楚的。看来,工业技术研究院希望尽快取得6英吋晶圆生产技术的突破,以取代联华电子目前的4英吋晶圆生产技术。”唐焕自言自语地分析着。

“我也是如此推测的。”曹兴成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恼火,“现在联华电子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没想到还要提防祸起萧墙,我的原有计划一下子就被打乱了。”

“不管怎么样,这已经是既成事实了。你若想妥善应对,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过来。”

唐焕轻咳一声,悠悠地说道:“从上面的角度来看,肯定不希望下面一家独大,进而形成尾大不掉、难以指挥的局面。平衡之道是政客的基因,你应该理解他们的心思。联华电子在宝岛半导体业内需要一个对手来制衡,而且这种布局可以包装成为鲶鱼效应,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联华电子内部也会承认这种生存法则。”

曹兴成颓然地摆了摆手,“唐先生目光如炬,虽然心有不甘,但我现在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

“那接下来的走势就简单了。”唐焕反问了一句,“谁是鲶鱼谁是金枪鱼”

不等对方回答,唐焕淡淡一笑,“当然价值最大的一方是金枪鱼,而鲶鱼的价值只是负责督促其保持活力、不断前进而已。联华电子只要让自己具有金枪鱼的价值,何必在意那些鲶鱼来竞争资源如果鲶鱼多了,自然会有人捞走几条,以维持均衡之势。你所担心的宝岛半导体行业生态环境天下大乱,不会出现。”

“唐先生可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曹兴成心悦诚服地端起了杯子,等干了之后,他沉吟道:“只要联华电子抢先研发出6英吋晶圆生产技术,那么业界地位自然稳如泰山;同时再通过优厚的待遇吸引,最为重要的人才也会争相投奔。可这一切的前提是,唐先生在技术研发和生产订单两方面,加大照顾的力度。”

“没有问题,我们可以继续仿效te8086和te80286兼容cu的项目合作模式,搞出宝岛的第一家6英吋晶圆制造厂。”唐焕慨然应允,“不过,你可要做好掏钱的准备了,有些环节我也无法做出过多让步。”

“明白,能有机会用金钱换取时间和空间,就已经非常不易了。别人想要这个机会还得不到呢。”曹兴成点头说道。

又聊了一会,唐焕站起身来,“我这次会在宝岛多呆一些日子,详情到时候再细谈。现在我先去帮你称一称竞争对手的斤两。”

德州仪器在几乎和英特尔同时研发出了微处理器后,便把精力先后放在了计算器、廉价个人电脑等终端产品上。

在这一点上,德州仪器和英特尔所采取的策略完全不同,后者承诺不和自己的客户竞争,而前者则撸袖子亲自下场分食蛋糕。

1970年代初的计算器大战,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杀得血流成河。

用德州仪器cu和元器件制造计算器的厂商,哪里比得上德州仪器自己有成本优势,纷纷黯然出局,以至于最后这个市场被集体玩坏了。

好在有个人电脑市场接档,让德州仪器得以继续照搬这个模式进行发挥,可它也遇到了势均力敌的对手。

做为计算器大战当中的惨败者之一,康懋达公司的杰克特拉梅尔也注意到了个人电脑市场的前景,并且总结经验教训,在1976年收购了陷入财政危机的ostechnoogy,从而捡了os6502这个大便宜,按照德州仪器的模式,有了cu和存储器的话语权。

杰克特拉梅尔在成本控制方面更有独到之处,和德州仪器在几百美元的廉价个人电脑领域大打出手,斗得昏天暗地,甚至最后双方杀价到了100美元,结果诱发了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