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小说 >重生科技狂人 > 分节阅读 155

分节阅读 15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给你一根骨头要不要”林清瑕笑着捏住了唐焕的鼻子。

“不要,我想吃馒头。”唐焕伸出了舌头。

“坏蛋。”林清瑕红着脸掐了一下这个既无赖又霸道的男人,呢喃地问了一句,“你老实回答我,去年我们在夏威夷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当时我就一个念头,就算拼了命,也要让这个美丽的女子,远离世俗的纷纷扰扰,再也不愁上眉梢。”唐焕卖力地灌着迷魂汤。

这句没多大技术含量的表白,顿时让林清瑕意乱情迷。

“华尔街日报的人,什么时候到”林清瑕温柔地替唐焕扣上衬衫袖口的扣子。

“十点钟。”唐焕长身玉立,在镜子里欣赏着林清瑕忙碌的倩影。

“你自己打领带吧,我不会。”林清瑕摆弄了半天领带,最后放弃,捂着嘴,不好意思地吃吃直笑。

“可以慢慢学的。”唐焕玩味地笑了笑,心里嘀咕,邓俪珺和林凤皎可是都修过这门功课的,你也跑不了。

“我很笨的,学不会。”林清瑕连连摆手。

“那我给你做个榜样吧。”唐焕把林清瑕按坐在梳妆台前,拿起梳子,挽起了林清瑕的头发。

“你行么,最起码要配合我的脸型。”林清瑕的语气里透着明显的不信任。

“放一万个心吧,娃娃脸的,瓜子脸的,鹅蛋脸的,都不在话下。”唐焕自信地哈哈一笑。

“你个大坏蛋。”林清瑕吃味地拽过唐焕的手,咬了一口。

华尔街日报的人到了之后,唐焕微微一愣,以他敏锐的目光,立刻发觉了,对方似乎分成了两派,这是什么情况

做为一位新晋的亿万富豪,唐焕自然没有必要小里小气地藏着掖着,于是,他坦率地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唐,你的观察力非常惊人。”一个四十出头的男人主动伸出了手,“自我介绍一下,robertbartey,华尔街日报社评版的主编。”

原来,和唐焕约好采访事宜的是华尔街日报的新闻版,其和社评版是两个单独的部门。

但由于短短一天之内,很多人迫不及待地向华尔街日报社评版表达对苹果公司上市所造就的财富神话的看法,而四个亿万富翁当中最惹人注目的又是唐焕,于是社评版便强插了一杠子。为此,新闻版的人还有些不痛快。

“罗伯特巴特利先生,你好,能劳动你的大驾光临,实在让人意外。”唐焕一边和对方握手客套着,一边开始不易察觉地小心谨慎起来。

要知道,罗伯特巴特利这个人非常不简单,他是经济学供给学派诞生的推动者,早在1970年代,便结识了供给学派的开创者robertaexanderunde罗伯特亚历山大蒙代尔,后者在原本时空里的1999年,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更被誉为“欧元之父”。

1970年代的罗伯特蒙代尔还是无名小辈,但他有着非同一般的洞察力。在其看来,“惟一的经济就是世界经济”,当美国对其他国家实施经济制裁或是设置贸易障碍后,最终都会惩罚到自己。

由于凯恩斯主义盛行多年、强调竞争决定一切,罗伯特蒙代尔的思想简直可以说是一种异端,但罗伯特巴特利却积极地接受了它。

现阶段,美国经济的一大问题便是通货膨胀。

主流观点认为,通货膨胀仅仅只是价格上涨,当价格得到调整,通货膨胀就会像噩梦一样消失了。

但罗伯特巴特利和供给学派的那帮经济学家则提出,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给引起的,这就意味着得通过降低税率、鼓励生产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

在华尔街日报的社评版,罗伯特巴特利频繁地推出了这些理论。

一些评论家和学者接受了该观点,更多的人则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罗伯特巴特利掉进了旧时自由市场理论的陷阱,华尔街日报社论版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仅危险,而且具有破坏性。

结果罗纳德里根在1981年上台后,制定了以供给学派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复兴计划,并从1983年开始,美国的经济温和复苏,华尔街日报社评版由此被认为是共和党复兴的功臣。

在唐焕看来,供给学派的那一套,归纳起来大致就是减税、拉动需求、刺激消费。

而里根执政时期,美国的贫富差距在明显拉大,只不过无论是上层,还是底层,都得到了足够闭嘴的利益增长,于是就成了经典案例。

但不要忘了,美国可是超级强国,它可以随便玩,比如通过让日本在广场协议上签字进行日元升值之类的抽血,要真是以为美国靠着单纯的灵丹妙药缓过劲来,那就未免有失偏颇了。

不管怎么样,罗伯特巴特利在华尔街日报的社论版上,宣传供给学派的那些观点,确实被里根采用了,堪称改变了一个时代,让媒体光环更加高大上了。

但另一方面,罗伯特巴特利的笔杆子也极具杀伤力。

1979年,罗伯特巴特利写了标题为查帕奎迪克岛与可信度的社论,对准备参加总统竞选的爱德华肯尼迪的道德观提出了质疑,从而影响了这个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成为入主白宫的第二个肯尼迪的机会。

1984年,罗伯特巴特利编发社论,指出民主党副党魁杰拉尔丁费拉罗的公司可能与一宗犯罪有联系,传闻华尔街日报新闻版编辑曾拒绝刊登这条新闻。

1988年,罗伯特巴特利的社论又指责马萨诸塞州州长迈克尔杜卡基斯不肯公开他的医疗纪录,是因为其整个家族都可能有精神分裂病史。

当克林顿上台之后,罗伯特巴特利又把他暴露在聚光灯下,尖锐地批评了白水开发公司案、莱温斯基性丑闻,以及克林顿将阿肯色州的多名旧部带入白宫。

罗伯特巴特利的口诛笔伐,最为公众知晓的一次,是他对白宫的副律师、希拉里当年所设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vcentfoster文森特福斯特的抨击。

1993年6月,从谁是文森特福斯特的评论开始,罗伯特巴特利质疑文森特福斯特在白宫所扮演的角色。

一个月后,不堪舆论重压的文森特福斯特自杀,其公文包中的一个便条写到:“华尔街日报的编辑昧良心撒谎。”

毫不夸张地说,民主党的苦主罗伯特巴特利,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要大过他在新闻上的影响。

对于这样一位咬人一口便要疼上一辈子的狠角色,唐焕不得不加上十二分的小心。

至于面前华尔街日报新闻版和社评版的泾渭分明,源于罗伯特巴特利经常搞得社评版的观点和新闻版对立,两班人马自然不免有些貌合神离。

不过,搭了顺风车的巴特利,也知道进退,他让新闻版的同事先来采访,自己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因为唐焕在美国的两家公司哲儒美国和ea,潜力并不逊色于苹果公司,所以成了华尔街日报新闻版追逐的热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