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笼雀 > 分节阅读 213

分节阅读 2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火行刑,猩红的火焰在浇了油的木柴被点燃的瞬间腾起,直扑向他的双脚。他感觉到脚上钻心的疼痛,脚上的皮肉在被火舌舔到的一瞬间缩紧,继而如同被榨干油脂般慢慢蜷缩皱起,暖风送来了他自己皮肉烧焦的香气。他疼得全身忍不住不停地痉挛,他身上冒出的冷汗瞬间被火焰的热度烤干,他却知道这只是开始,这火刑将会从脚下一点一点往上烧,直到烧到要害为止。

他痛得想破口大骂,却是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能竭尽全力用整个胸臆发出如野兽一般痛苦的嘶吼。实在是太过痛苦,痛苦得他根本无力去看在一旁同样被行刑,与他发出同样嘶吼的长子一眼。开始有吏员上前来加木柴,让火焰的高度窜到他大腿的位置。那随着增加的木柴而迅速窜高的火焰跳跃在他因痉挛而迷蒙的双眼中。他在昏眩和痛苦中抬眼看向对面的酒楼二楼的那扇窗子,露出一个极为诡异而残忍的笑容。

姬渊皱起了眉头,他看见一旁同样被火焰蚕食的萧镜之的脸上也露出了同样的笑容,那笑容透着一种嘲弄,透着一种玉石俱焚的决绝,让他心中腾起一种不好的感觉。

“姬渊,你可认为我做错了”楚玄突然问,他明知宁国公留了一手,却依旧不肯让步,宁可让朝局动荡,也要为苏家正名。

“殿下没有错,”姬渊转首看他,认真道,“苏家一事代表了太多的东西,既是皇上对殿下的让步,也是决定殿下今后要走何样的路的重要基石。我很欣慰殿下没有退让。

有时候看似简单无谓的一件事往往能在人的一生经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转折,苏家旧案便是楚玄生命之中至关重要的转折,若是他这一次放弃为苏家申冤,纵走宁国公,他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为苏家申冤的机会,还是他的信念,他的决心。

“那些被撤换的官员本就是大魏朝廷的沉疴毒瘤,终究是一种隐患,还不如就借此机会一次性拔除。至于边境”姬渊继续道,“若是那时西南军当真反了,情势的确难定,但我们已经拿下了宁国公,安抚了西南军。我现在想无论是西狼,南梁,亦或是戎狄,若无万全把握,谁都没这个胆量打破如今这份平衡,趁此机会轻易对大魏动手。”

只是,他依旧很在意宁国公和萧镜之方才的笑容。

刑场上,火焰还在燃烧,那烈火带着洗净一切污秽的激烈舔上宁国公与萧镜之的腰间,舔上他们的胸膛,最终将他们完全吞没,只余下他们在火焰中挣扎的影子和痛苦的嘶吼。那影子如同的扭曲狰狞鬼魅,那嘶吼如同那山间深夜垂死的野兽的悲鸣

全场围观的所有人都极安静,他们静静地看着那两个十恶不赦的罪人被大火吞噬殆尽。喝彩声如洪水一般暴发在安静之后,所有人欢呼喜悦,拍手称快。

姬渊沉默地盯着那还在燃烧的两团火焰,莫名就觉得心绪不宁。他起身走向雅间门口,拿起放在一旁的月白色绣银莲纹斗蓬穿在身上。楚玄问道,“这么急着去哪里”

“如今皇上身边已没有我的位置,我陪着殿下走到这一步,能帮殿下的怕是也不多了。”姬渊回眸一笑,“既然一无是处,我便只好回去做我的渔翁。”

“姬渊,我会让你光明正大地站在我的身边。”有柔和的春风自窗外吹入室中,吹起楚玄鬓边碎发,发丝轻轻飘在他郑重许诺的双眼上,“相信我,很快会有那么一天。”

“我如今已被皇上厌弃,若真有那么一天便只能是殿下登基之时。”姬渊拉上斗蓬的风帽,打开了雅间的门,对着楚玄轻笑道,“可如今皇上才经历了秦王之事,警惕的很,殿下的时机可遇不可求,怕是还要两年之久,到了那时也许我已做惯了渔翁。”

楚玄没有说话,只是坐在春风吹拂的窗边静静含笑看着姬渊。姬渊与他对视片刻,才转身出门离去。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想再写多一点再发,结果又接到医院电话让过去交钱。。。。。虫还没捉,回来睡一觉再捉吧,剩下的晚上发,接下来几天时间比较松,会尽量每天万更到完结。。。。。这文我是一定会写完,唉,你们如果弃文,我也无话可说,毕竟是我自己的错。。。。连求你们别弃文的脸都没有。。。。。otz。。。。。

第201章 捉虫

作者有话要说:捉虫,非更新。。。

宁国公一门被处死之后, 他的党羽自也受到皇上毫不留情地清洗, 这一次秦王和宁国公之案牵连甚广,再加上那些被宁国公捅了一刀的官员,朝廷六品以上半数官员都被撤换, 大魏朝廷以极其突然又激烈的方式脱胎换骨,迎来了新生,只是这新朝气息中却隐伏着不安定。

然而,大多数人都未曾注意到那份不安定,他们的注意力已全然被重归储位的楚玄所吸引。苏阁老在正名之后,皇上下旨重新为其举办一块风光葬礼,葬礼那日天下素缟, 大魏百姓都自发为这位为朝廷鞠躬尽瘁,却背负污名死去, 直到如今方才昭雪的老臣服素。也因了百姓对苏阁老这份哀痛之情, 激发了大魏民众对太子楚玄的同情和拥戴, 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将他的权利和威望推至了顶峰, 再加上先前的官员更替, 如今楚玄在朝中的地位已非从前那般轻易可以撼动。

与之相反,皇上的威望却是在苏家一案和宁国公所犯罪行大白于天下的同时,跌落至谷底。纵然一切皆是宁国公之过,可他识人不明, 昏聩不察是事实,无论是苏家满门的惨死,还是十多年前十万西南军的全军覆没, 都是皇上洗不去的污点。更何况,宁国公之女,那倍受龙恩的萧贵妃如今还在宫中,地位不曾有分毫动摇。

民心如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那些平头百姓看似纯朴无知,看似微不足道,看似轻易便可被上位者所摆布,可当他们万众一心时,却可影响乃至撼动整个朝廷的局势。他们用言语,用赤心,用义愤联合在一起,动摇着那大魏江山至高无上的权威。除非皇上欲以镇压,否则万民的悠悠之口,是不能被轻易堵住。

然而如今的大魏局势是不能再用强权,皇上也不想用,他不希望后世史书上自己当真就有了暴君之实。终究,他为平天下民愤,下了一招罪己诏,历数自己登基以来数桩大罪,其中自有枉杀苏阁老,和被宁国公蒙蔽之罪。他沐浴斋戒,亲赴太庙向大魏先祖忏悔罪行,如此一番作态下来,才算是将民愤平下。

只是他的皇权终是不再如同从前那般不可动摇,他的帝威也不再如同从前那般令人高山仰止。他新立的太子,他唯一的嫡子,掌中已有了可以直面他的权力。权力这种东西,从来都是此消彼长,那个比他年轻的男人,那个脱胎于他血肉的男人正在一点一点蚕食着他的一切。可他只能沉默地看着这一切往他原先所预料的方向发展,却不能阻止。

每每此时,他总会回想起玉山别宫那夜,姬渊在未央宫中问他,皇上敢不敢做这千古第一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