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位面转生 > 分节阅读 166

分节阅读 16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一会,这马车从沿着大路穿过白玉京的一环,来到最核心处。

一座灯火通明的大宫殿群,在黎明前尚属黑暗的城市里,十分显眼,正是皇帝所居的帝宫是也。

这大殿群前后分三组殿,中间由一道笔直的道路沿着中轴线穿过。庭院明朗开阔,各宫殿群的主殿四角上都各有十只吉祥瑞兽。

七皇子在大殿前的中路上下了车,手里持着奏折,就往帝宫正殿走去。一边走时,一边也有不少官员走上来与其打着招呼。

人群之中,工部侍郎陈建也在,他上前请了个早安,得到了七皇子的点头示意后,就自觉地下去,重新混入人群。

毕竟帝殿之前,皇子与臣子还要有些避讳。

等到七皇子进了大殿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又一个高大的身影从百官中穿过,站到他面前。

此人看上去跟七皇子面貌很相似,只是更加高大,且已经蓄须,目光深沉阴冷。

“大兄”七皇子主动招呼了一声。大信世界讲究礼法,要兄友弟恭,所以七皇子首先要打一个招呼。

“七弟早。”大皇子淡淡应了一声,就不再说话。

七皇子嘴角扯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也就沉默了下来。他乐地大皇子不搭话,毕竟两个人已成政敌,真没什么好说的。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很多时候一旦立场相左了,那人与人之间就有了化不开的结。

且说大皇子站定不久,大殿上方三声磬响,清脆的叮当声传遍大殿内外时,原本还在左右相顾的官员们顿时肃穆地站直身体,不再说话。

上方,一位执礼的太监高声喊:“皇帝驾到。”

一个身着明黄色帝服,头戴缀九道明珠金冠的中年男子就在内监的服侍下,坐上了帝座。

皇帝看上去年约五旬,双鬓有些白,眉眼粗重,眼神十分锐利。这正是新朝开国、能力高卓的太宗皇帝。

随着皇帝的现身,下方的官员都纷纷俯身做礼,新朝为示对士大夫尊敬,所以官员们在朝会上不兴跪拜之礼。只有私下见皇帝时,才会跪拜。

“诸位大人请起。”执礼的太监依旧高声喊了一下,下方的官员们才整齐地重新站直身体。

“诸位爱卿,昨日定江沿岸一直大雨,如今其全域水位大涨,各地昨夜均发急件过来,想必你们也有各自的渠道知道这消息了吧”

等执礼太监唱完礼,皇帝就迫不及待开口说,他声音浑厚,心态虽然着急,但语气倒也和缓,显然是心性超人之辈。

“回禀皇上,确有此事,下臣昨天一直在与几位内阁学士们商议,有许多事情还需皇上做主。”内阁之首,大学士顾长山首先在众位臣子中开口解释。

内阁是朝廷之中第一机构,顾长山可以称得上是天下官员之首了,所以此时只有他才能第一个说话。

“不知道你们商议出什么结果来”皇帝淡淡问道,声音十分威严。

“回禀皇上,定江乃是天下第一水,更有高位水神,历朝历代都时常有洪灾记录。治理定江,实际并无良策,一般都是泄洪、安抚为主。”

“我们几位内阁学士的建议还是疏散河水,另外为定江水神加封安抚。”顾长山年纪不小了,约莫六旬出头,他颤颤巍巍地皇帝说道。

他口中所说的加封,实际上是由皇帝出面,对水神下旨加封香火的意思。凡人朝廷心系天下民意,积累大量的香火之力,这皇帝和百官也是有意无意了解过。

不过凡人自然用不上,所以利用香火为天下神袛加封,就是安抚众神的重要手段了。

顾长山代表内阁提出的这个建议,十分守成,也是历代朝廷对定江和定江水神的常用之法。

“定江泛滥,可能要水淹天下,朕心里也实担忧。思前想后,并未良策,顾阁老所言,也是惯用,朕也很认同,此事就这样定吧。”

皇帝歇了许久,才又开口慢慢说道:“工部主持泄洪事,户部主持赈灾事,内阁众位学士,谁愿意替朕总管”

此时,几位内阁阁老就沉默不说话了。

“回禀皇上,内阁事务繁多,这治水总管一事,臣以为还是由几位皇子任职更好。”顾长山又代表了内阁做出表态,对这番苦差事,人精一样的阁老们自然是能推就推了。

“那就按惯例,大皇子来总管了吧。”皇帝想了想,也明白大臣们的心思,于是将自己的大儿子点了出来。

皇帝虽说是天下之主,但是实是与众臣共治天下,他的权力虽大,也有制衡,就随手将治水的主官按给自己的大儿子了,一边还有锻炼其的心思。

朝廷讲究礼法,虽然也有立长立贤双重标准,但是立长还是第一顺位的,所以皇帝习惯性地将治水主管按给了大皇子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我有意见

“诸位爱卿,可还有意见”皇帝心里此时却有点不满意,毕竟按照大臣们的方案,依然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更因为定江事涉神道,皇帝更觉得那水神有种绑架凡人性命的嫌疑。历朝历代,对定江水神的加封,更有种养虎为患的感觉。

“父皇,儿臣有意见。”下方的众人里,七皇子越众而出。

刚刚,皇帝将总管治水的事情又交付给大兄,他心里本就有点憋屈,但是皇帝和阁老的决定来的太突然,自己又不好插话。

七皇子面对这情况,心里实际上已经急地不行。

此时皇帝发话再问意见,七皇子就赶忙出声。“昨日大水之后,儿臣在家中也和几位大人思索良久,最终得到了一良策,已经写成了奏折,还请父皇审阅。”

七皇子说完,将宽袖子里放着的奏折取了出去,恭敬地呈现。

“你有心了。”皇帝看了一眼,淡淡说道。随即,他用眼神示意身边的侍从,下到七皇子面前接过那奏折。

于是就有一个内侍接过奏折,双手捧着送到皇帝面前。

这奏折只有几页,十分单薄。皇帝看着奏折,心里并没有抱期待,还以为是什么疏散群众,疏导江水之类的老话。

但毕竟写奏折的是自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