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位面转生 > 分节阅读 124

分节阅读 12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唉,人还是老了,和刚从飞仙阁中出来时相比,竟然多愁善感了许多。”摇了摇头,明云看着路上的风景,稍稍转移着注意力。

从自家的小院中出来,沿着门前的珍珠街,明云在马车中浮想联翩,大约一刻钟,就到了书坊之中。

本朝历经了战乱,人才凋敝,科举正是大兴的时候。这书坊之中,真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读书人因为识字,普遍更有见识,再加上信息渠道比其他人多,这书坊之中,不但有各种书籍买卖,也有不少手抄报纸出售。

和官方的邸报只分发给各级官员不同,书坊之中发行的手抄报,普罗大众也能购买。

而且官方邸报只有官场任命,皇帝圣旨等信息。书坊中发行的手抄报信息就全面了许多,还有不少衙门里的案件,老百姓喜闻乐见,就有不少人买。

寻了一家书店,明云就走了进去,和老板说明了来意,就选了经典书籍若干,付了钱,打包进了马车上。

才上了马车,冷不丁地就有一位卖报小童飞快地从身边跑过,一边跑一边喊:“芙蓉镇出现惊天大案,百余人一夜命丧,今日手抄报五文一份啦。”

“芙蓉镇,那不就是清福寺边吗想不到新朝初入太平,又发生这种乱世之灾啊。”明云不以为然地感慨一下,他也才经历过乱世,这种事件发生的太多,引不起自己的注意。

“震惊十岁孩童都不放过,芙蓉镇学案现场血腥记录。今日手抄报五文一份,剩余不多,赶快抢购。”

又一位卖报小童从远处一边跑着过来,不断挥动手中薄薄手抄报。

这次的卖报口号比较吸引人,几位读书人模样的,就喊住这报童:“给我来一份。”

这报童就笑哈哈地接过钱,将手抄报递给对方。

两位读书人接了手抄报,就看了起来。

此时,明云已经坐上了车,就要吩咐车夫开动。

“我的天,李兄这件案子可真是不小,恐怕要惊动知州大人啊。”

“是啊,王兄,你看看这血案,真是耸人听闻。百年古刹,一夜血洗,百余口人命丧梦中。”

“可不是嘛,还都是被割喉而亡啊太凶残了,这里面的小沙弥,很多也才十来岁呢”

两个人旁若无人地评点起案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马车中的明云,听到这里时,脸色突然煞白。

一种不妙的预感,从心里生出。他几乎是连滚带爬地从马车上下来,三步并作两步,抢身到那两位读书人身边,一把抓住手抄报,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你这人怎么这样无礼这手抄报可是我们花钱买的”那两位读书人火了,扯着明云的手臂就叫了起来。

但是明云哪里会理睬,他一边看,脸上的表情瞬间变了几次,一会红一会白。

直等到将那手抄报看完,明云紧紧捏着手抄报,对身边的两位读书人深深作揖道:“两位相公当面,在下失礼,这血案如此骇人听闻,在下一时心情急迫想看,还请包涵。”

“想看也不能抢啊,五文钱一份呢。”一位读书人不满道。

“抱歉容我赔罪。”明云一边说,一边从怀中取出一块碎银,怕不是有一两,看了不看就塞进这两位读书人的手中。

“些许银两,给二位赔罪,顺便买了这份手抄报,在下告辞。”明云做了一礼,就上了自家的马车,也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

“快些赶车,我要立刻回家。”明云一进车厢,语气急促地吩咐,一面又再度拿出手抄报,细细地看了一遍,神色黯然,眼眶含泪。

泛着黄色的劣质手抄报上,大大的标题写着:“百年古刹清福寺,一夜之间112口人被割喉”

第四十三章 死亡现场

一根焦黑的木梁,倒在地上,灰烟还在上面萦绕,焦糊味扑鼻而来。

咔嚓一声,一只白底黑面的布鞋踩上这根手臂粗的木梁,后者应声断裂。

鞋子的主人,身着缁衣,衣服纯黑,这乃是古卿大夫居私朝之服,到了新朝,这种服装传到了民间。

虽然流传到民间,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穿,这种缁衣,如今大多是在州县衙门中,三班衙役里盛行,只有衙役里是级别最高的那位才能穿出来。

人靠衣装,这身衣服,代表着主人的身份,乃是一位衙役捕头。

这位捕头,名叫邢名,年近不惑,乃是金陵城上级单位,吴州州府衙门里派来的,是三班衙役中专管缉捕的快班捕头。

此刻,邢名捕头拿一只手帕捂着鼻子,已经在四下里转了良久。

入眼是一片断壁残垣,这是一处被烧毁的建筑,空间不小,高大的雕塑和粗壮的房梁伏在地上,还能看出来其原本的模样正是一处寺庙。

“这大雄宝殿里没什么问题,我们到后面再看看。”邢捕头捂着鼻子退出去后,才对身边一位衙役说着。

从这大雄宝殿出来,站在殿前,下方是一个广场模样,正是一个制高点,将寺庙前后看得清楚。

这寺庙前低后高,原本也是一片庄严净土,可是眼下全都冒着烟气,被一把火烧成了废墟。

如果方皓泽或者明云等人站在同样的角度,就知道这乃是百年古刹清福寺。

“捕头大人,目下这情况,您可看出来点什么了”离了气味焦糊的大雄宝殿,身边一位衙役开口问。

“唉,出了这么大的案子,想必不久就要上达天听了。我们吴州僧录司那些老和尚们,从昨日得到消息时,就一直盯着知州大人,知州大人又盯着我,难啊”

邢捕头满面愁容,两道眉毛几乎要皱成一团。

“你说,这清福寺也不是什么江湖门派,更是百年大寺,寺里和尚平素也向善,怎么出了这么大的血案呢”邢捕头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说。

他口中的血案,倒不是夸大。这位捕头年纪不大,新旧两个朝代交替的时候,他也才出生,没见识过更严重的惨重案件。

自打昨日进了这寺庙,看到各个寮舍中横七竖八的尸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