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赵四娘家 > 分节阅读 222

分节阅读 22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坚决不会认了。

赵老爷子和赵永年夫妇都逼着赵大郎休妻,没想到的是,听长辈的话听了一辈子的赵大郎这一回不听话了,说什么也不肯抛弃杭清溪母子。

只不过,老赵家可不是什么良善之家,哪怕少了赵乔氏和赵成青这两个搅屎棍,这儿依旧不是那么好待的。

赵永年夫妇在赵老爷子的默许下,每天变着法儿地作践杭清溪母子,赵大郎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在某个深夜带着母子俩悄悄走了。

老赵家原以为他们一家三口是回了静海,就对他们的出走没当一回事儿,很久之后,老赵家才得知他们根本没回去过。多番在外打听,却始终没有他们的音讯。

若干年后,赵氏一族的生意遍布了全天下。某个族人行商至番州,路过一个卤味小铺的时候,觉得那里的味道有几分熟悉,便驻足片刻,意外看到了一张熟脸。

“你可是赵家大郎”

“什么大郎二郎的,俺不认得”

正说着话呢,小铺的后院传来一声呼唤,听那话语,大约是那人的媳妇儿喊他有急事。那人闻言,连摊子也不看了,直接跑去了后院里,再也没出来。

都说乡音难改,无论是那人,还是那人的媳妇儿,说话时不带一丝静海口音。

应该是认错了吧那族人摇了摇头便离去了。

不管赵大郎一家去了哪里,反正他们是走了,而老赵家的其他人和乔家人依旧赖在赵二郎家不肯挪窝,看那架势,大有住到天荒地老的意思。

不过很快,赵四娘家就出了事,这些见风使舵的,一见情况不妙,就收拾包袱连夜走人了。

当然了,这是后话了,且说当前。

最近的事情实在太多,一件接着一件的,以至于一个月圆之夜过去了,又一个月圆之夜即将到来,赵思都未能和苏瑾琛联络,回家之事一直搁置在一旁。

“赵四,你给个准话吧,到底是走还是不走”

苏瑾琛实在是受不了赵思的拖延症了,不等赵思联络他,他就主动跑来找赵思了。

“走是肯定要走的,只不过”赵思咬了咬唇,耍赖道,“不是说从穿越那天算起,三年之内走就行了嘛,这不还没满三年呢,急什么呀”

苏瑾琛噎了噎,暗道,早知道就不实话实说了,直接告诉她这个月内必须要走,不就没这么多幺蛾子了嘛。

“三年只是理想中的期限,要知道,那一世的我们随时随地都可能说再见,这个谁也说不准。保险起见,还是越早回去越好。”苏瑾琛耐心地劝道。

“哦。”

这就没有下文了苏瑾琛不禁皱起了眉头,他深吸一口气,让心中的怒意消散一些,用尽量和缓的语气问道:“这儿有什么好的,让你这么留恋不舍”

“留恋不舍我哪有”赵思说话的调门一下子高出了八度,可她越是这样,越是显得心虚,在苏瑾琛充满压力的目光下,她弱弱的问道,“来这儿这么久,你就没有舍不得的人”

舍不得的人自然是有的。

前世里,苏瑾琛的父母早早就离婚了,各自组成了新的家庭,跟随外婆长大的他,几乎没有体会到过来自父母的温暖。可到了这里之后,尽管苏瑾的父亲也亡故了,可苏瑾的母亲卫夫人却视他如珠如宝,弥补了前世他所有的遗憾。

如果可以,苏瑾琛也不想重回前世了。可是,不回去行吗不回去的话,赵思必然不会选择他,唯有回去了,他和赵思之间才能够再续前缘。

“这里当然有我珍视的人。不过,前世的亲人,尤其是我的父母兄弟还在等着我回去,我不能为了这里的人,就抛弃挚爱的他们。”苏瑾琛说的像个真的似的。

不过,苏瑾琛这番鬼话成功打动了赵思。她在想,人家苏瑾琛为了父母兄弟,可以不顾一切地回去;我也有父母和弟弟,怎么就不能为了他们,放下这边的人和事,回去和他们团聚呢

一想到自己成为植物人躺在病床上,陪床的父母和弟弟肯定伤心极了,赵思就有些鼻酸。

为了能让前世的家人少伤心一点,赵思终于下定决心,于这个月圆之夜动身离开。

赵思和苏瑾琛虽然对燕云卫有所耳闻,但是到底没见识过,不知道那是多么厉害的存在。因而,即便他们在广济寺的许愿池前悄悄会面时,已经留心观察四周的动静,说话时还尽量小声,他们所说的内容还是没能瞒过有心人。

就在赵思亲口说出她的决定后不久,一只信鸽飞向了燕京。

正文 第三百九十六章 缺德冒烟

赵思决定了,不管发生什么事儿,她这个月十五都走定了。为此,她甚至开始偷偷做起了准备,将她手中所有的财产清点了一遍,打算找个借口移交给赵三娘。

赵思计划得好好的,却不想,几天之后赵四娘家竟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她因此被拌住了脚步,一时之间,是走不脱了。

其实,真正出事的不是赵四娘家,而是梁研家。

梁家世代经营粮行,主要做粮食买卖。可这回据说他家不甘心只做粮食买卖了,跑去和人家盐贩子呛行,捣鼓起了私盐买卖。

贩卖私盐本就是重罪,他家胆子还贼大,居然把私盐偷卖去了元国。元国可是敌国呀,向敌国输送重要物资,这是妥妥的通敌卖国。通敌卖国,这样的行径不管放到哪朝哪代,那都是重罪中的重罪,朝廷绝不会姑息。

毫无意外的,梁家上上下下都下了大牢,一旦坐实了罪名,绝对会被拉去菜市口,一个都跑不了。梁父作为主犯,说不定还能去燕京一游,在那里感受一番挨千刀的滋味儿。

按理说,梁家是梁家,赵四娘家是赵四娘家,两家不过有些生意上的来往罢了,梁家再怎么倒霉也牵连不到赵四娘家的头上,可问题就出在这么一点子生意上了。

最开始时,梁家之事还只是在静海县内传得沸沸扬扬,到了后来,可能是由于通敌一事太过于骇人听闻,此事渐渐传到了府城里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