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赵四娘家 > 分节阅读 173

分节阅读 17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落都要听全了才肯回家,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回来吃。他家小孙子不但爱听,他还爱讲,每天晚上都要把白天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家里人听,家里人都是他的忠实听众。

赵三娘就奇了,杨家将可不是市井里的话本,那是姜荷莲子替她家专门找人写的,全天下应该就只有她家的说书先生会说这个故事,怎么天桥下的说书先生也会讲呢

赵三娘还不知道有种行为叫盗版,客人在她家茶楼听得觉得好了就四处宣扬,传到一些说书先生的耳朵里后,他们就会过来听,听完之后再讲出去。整个过程中他们除了些茶钱,不用再花一个子儿。

可她隐隐意识到,杨家将好像很受欢迎,至于受欢迎到什么程度,她想不出来。

第二天,当同福茶楼的佟掌柜将上月账本送过来的时候,她才真正意识到杨家将受欢迎到什么程度。

杨家将是从上个月十五正式在同福茶楼里开讲的。前五天,同福茶楼的营业额没有太大的变化,从第六天开始,营业额开始逐渐上升,到了第十三天,以前平均上座率为四到五成的同福茶楼第一次达到十成。

客满不是终点,热度还在上升。据说,这几天甚至有客人不顾天气炎热,站在茶楼外面的屋檐下等座。

佟掌柜就问赵三娘,现在茶楼里每天说书的场数已经由三场增加到五场,推迟了一个时辰关门。可就是这样,还是有很多客人等不到座位。要不要在茶楼外面搭一个凉棚,那样就可以多接待客人。

赵三娘不答,佟掌柜又问了一遍,一直在愣怔的赵三娘才回过神来。

赵三娘仔细想了想,先没对佟掌柜的请示作出答复,而是问起程先生,近来茶楼里一天要说五场,他的嗓子可还撑得住。

佟掌柜面色有些奇怪,拧着眉头纠结了好一会儿,才道:“其实程先生一天还是说三场,另外两场一直是宋知言在说。宋知言他不要工钱,还搬出了姜小姐当借口,还有就是他讲得确实好,我就让他试了试。”

赵三娘有些诧异,暗道:这家伙说书还说上瘾了我就说呢,昨天姜荷莲子家的医馆开张,宋知言这个喜欢热闹的怎么没去凑热闹,原来是去同福茶楼当说书先生了。

正文 第三百一十六章 名噪府城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大漠英雄传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亮。有越来越多的人不辞辛劳,特地赶来冷僻的东城外,就为听一回宋知言说的书。

这一天,钱志新匆匆忙忙赶了过来,他倒不是赶来占位置听说书的,而是药铺里来了不少伤患,酒精不够用了,来求姜荷莲子多拨一点酒精给他。

姜荷莲子手中的酒精自然出自于赵四娘家的酒坊。

值得一提的是,赵三娘手头上的生意太多,经常忙不过来,家里人又一个比一个不靠谱,她只得向姜荷莲子求助。于是,姜荷莲子就主动接下了她家的酒坊。

自打酒坊归姜荷莲子管理后,酒坊就再没有酿制赵四娘所说的啤酒,除了酿少量的料酒,剩下的全部酿成了高度酒或酒精。

姜荷莲子会这样做,是因为她知道这年秋天燕元两国将会交战,两国交战自然会产生大量伤兵,急需大量伤药。她听赵四娘提过酒精的效用,觉得酒精实乃难得的治伤良药,便早早地开始储备起来。

只不过,再好的东西也得要应用得当才能发挥奇效。姜荷莲子为了确知酒精的用量和用法,就给了钱志新几坛,让他适当地用在前来求诊的外伤患者身上,看看疗效如何。

烈酒在燕国是稀罕物,售价极高。还没听说过有谁钱花不掉,把烈酒涂在伤口上的。使用烈酒疗伤,这对于钱志新这样的草根大夫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刚开始,他对酒精这种烈酒能否疗伤,是持有怀疑态度的。可多番小心地尝试之后,他完全可以确信,酒精确实可以起到遏制伤口恶化的作用。

他常年在乡间行走,多年下来接触了不少病患,不仅将他家祖传的正骨之术用到了实处,对于处理各种外科疾患也多少有了些心得。如何处理外伤属于金疮肿科里的一门学问,总的来说,他对金疮肿科还谈不上精,只能算是会些皮毛而已。可几个月前,也不知姜荷莲子从哪儿找来了一位老军医,他从老军医那儿系统地学习了金疮肿科的医术。

酒精于正骨之术来说,或许作用有限,可它于金疮肿科来说,无异于是一剂难得的灵药。

如今姜荷莲子家的医馆不光能够给人正骨,还能够治疗刀剪等利器造成的创伤,这就需要用到不少酒精。

只是姜荷莲子一直对酒精把持得很紧,每次都不肯多给。今日患者一多,酒精就立刻告罄了,钱志新这才不得不过来讨要酒精。

姜荷莲子寻思,或许是由于自己的提前预警,殿下有所防备,做了相关的应对,今年秋天的燕元之战并没有发生,至今为止,幽州还很太平。再加上殿下已经知道了酒精的重要性,听说已在隐蔽之处建了酒精作坊,开始进行量产了。如此一来,她手里的酒精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大可以放开手脚用起来。

于是,姜荷莲子这次很大方,直接拨了数倍于前的酒精给钱志新带走。

至于钱志新领走这么多酒精,会不会用不掉这就不用担心了。

如今府城及其周边的穷苦百姓几乎都听过惠民医馆,也就是姜荷莲子家的医馆的大名。

惠民医馆会这么出名,倒不是由于钱志新的正骨之术,而是源于一场疟疾。

今年夏末,府城里陆陆续续有人得了疟疾。

其实,疟疾已经不是第一次肆虐府城了,几乎每年都有不少居民死于这一顽疾。整个府城中,城北棚户区那一带尤为严重,一到夏秋两季,就有大批大批的棚民因疟疾而死去。

只不过,今年的疟疾来势汹汹,比往年严重得多,府城很多地方都遭了秧,棚户区自然无法幸免。

棚户区自来就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地方,外面的居民很少关心里面棚民的生死,最多看到病死的棚民被草席裹着扔去乱坟岗时,感叹一声这就是命。

可今年与往年不同,别的地方渐渐有人不治身亡,不少人家不得不办起了白事,而往年的重灾区棚户区那一带,不幸得了疟疾后却能很快痊愈,至今没有听闻那儿有人因疟疾病故。

这也太不正常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