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赵四娘家 > 分节阅读 149

分节阅读 14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心发现,一些陈国公府的老仆纷纷开始揭露当年他的继母是如何栽赃陷害他,又是如何四处败坏他的名声。后来甚至爆出他生母之死的隐情,原来那里面竟有他继母的手笔。

消息一经传出,不等王敏之发作,陈国公府就自动自觉地行动起来了。他们先是送他继母去死,然后将他继母生的几个儿女逐出家门,甚至王敏之的父亲也跟着吃了挂落。

简单点说,名字臭大街的昔日纨绔一朝成为帝国的高官,惩治后娘,报仇雪恨这就是一个从炮灰配角逆袭成人生赢家的精彩大戏。

这出大戏让一众吃瓜群众看得不亦乐乎,不仅在街头巷尾广为流传,甚至传入了深闺,就连一直待在祁王府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姜荷莲子也有所耳闻,还和她的侍女议论了一番。

不过当时姜荷莲子听过也就算了,顶多是记住了“王敏之”这个名字,并未觉得有任何不妥。

在前世,她和他应当没有任何交集,可为什么她在看到那个背影后会心生不安呢

姜荷莲子道:“这个王敏之”

可姜荷莲子话到嘴边,却没有接着说下去。

殿下即将正式重返幽州,为了不让殿下的回归不出任何漏子,殿下麾下之人都在忙碌着。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她无凭无据地就说“这个王敏之不简单,最好派人详查一番”,毫无疑问必会耽误殿下的人做事。

其实,耽误事还是其次,怕就怕查了半天结果什么都没查到,白费了好一番功夫。这种可能性还很大,毕竟前世今生她都没有察觉出王敏之有什么问题,顶多就是人家升官快了些,可升官快又算什么不妥呢实在要说王敏之有什么地方让她介怀,也就是刚刚他那背影让她深觉不安,可这个缘故也太荒唐了些,她现在想想都觉得自己太过疑神疑鬼了。

姜荷莲子理智上告诉自己不要再在王敏之身上纠结了,可她还是忍不住问道:“方才你说王敏之是静海的上一任知县,后来成了幽都府的知府。可要是我没有记错的话,静海的上一任知县是公认的不管事儿,在任上表现平平,而且任期未满就被调走了。既然如此,现在这个王敏之年纪轻轻,又没什么出众的能为,怎么就能升任知府了呢”

正文 第二百四十一章 可回来了

万俟弦道:“王敏之虽是探花出身,可他做事吧,说得好听些是循规蹈矩,说白了就是怕担上事儿,从来都是畏首畏尾的。其实,他的座师也是我们阵营的人,当初我们也生过拉拢他的念头,可看他那办事儿的样儿,也就歇了这个念头。

“说实话,你刚刚和我说王敏之将来能坐上吏部左侍郎的位置,要不是我知道你的为人,还以为你在胡说八道。要知道,单凭他自己的才干,吏部左侍郎呵呵,怕是倾其一生调回京城都难,哪有可能成为那样的大官

“不过话说回来,我虽然无法想象他以后做了些什么,能够一跃成为从二品的实权京官,却知道他这次为何能够升任知府。”

据万俟弦介绍,王敏之虽然不为陈国公府所喜,可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好外家。他的外祖父徐令则官至左都御史,乃是两朝元老,不但深受先帝喜爱,也为新帝所信重。前不久,徐令则意外死在了任上,新帝大为痛惜,便想要加恩于徐家。只是徐令则虽有一个儿子,他的儿子却没有走仕途,徐家就只有徐令则独女的儿子也就是王敏之在任上。于是新帝便把恩典给了王敏之,破格升他为幽都府知府。

万俟弦道:“听你说这番话之前,我还以为王敏之这一辈子也就止步于知府了呢毕竟这种恩典对于爹不爱娘不疼的王敏之是极为难得的,恐怕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了吧。”

姜荷莲子随口敷衍道:“是啊。”

万俟弦看出姜荷莲子还在凝眉苦思,便又道:“早在王敏之三番五次接近小姐的时候,咱们就对他起了疑心,彻底调查了他一遍。陈国公的次子曾是新帝的长史,有所谓的从龙之功。因而,新帝登基后,陈国公府确实倒向了新帝那一侧。不过陈国公府怎么样,和王敏之并不相干。王敏之的仕途全是靠了他的外家,他的外祖父徐令则是人所共知的纯臣,只忠于皇帝。我们查过,徐令则表里如一,确实如此。

“深受外家影响的王敏之亦是如此,哪一边都不靠。鉴于他日后能够升任吏部左侍郎,那他之前的所作所为,极有可能是在故意藏拙。不过他之所以会藏拙,多半也是为了避免被任何一个阵营拉拢。如此表现,也算是纯臣了。

“至于他作为纯臣,特别是受了新帝的恩典才得以升任知府,会不会是受了新帝的指使前来接近小姐,我们得说这不可能,至今为止,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和燕京那边有私下的联系。而且小姐的身份绝密,就凭新帝和他手底下的那班酒囊饭袋,决计不可能查出来。”

至此,姜荷莲子算是暂时消除了她对王敏之的怀疑。

恰在此时,路上来了一辆骡车。万俟弦拦下一问,得知这辆车是去城南拉货的,便给了车夫十个铜板,让他顺道载她们一程。

“阿荷,你可回来了”

风尘仆仆的姜荷莲子刚从骡车上下来,还没来得及跨进自家大门,就被一脸焦急的赵三娘给拦了下来。

姜荷莲子诧异道:“三娘,前几天我不是捎信给你了吗四娘不会有事的,你不必这么担心。”

这两天情况十分危急,赵三娘急得嘴里都起了燎泡,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姜荷莲子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心虚,径自说道:“四娘平安,这我知道,现在我不是在为她着急,我是在着急二郎。再不想办法,二郎就要被弄死了啊”

原来正月十六那天,静海县衙再次开印。放了这么长时间的假,衙门里积压了不少案子,但大多是些鸡零狗碎的,最受人瞩目的还是赵二郎一案。谋杀亲爹,这个罪名,无论放到哪个朝代都是十恶不赦的。县衙开张第一天,赵二郎当仁不让成为了第一个受审的人犯。

得了赵四娘的提点,赵二郎这回没再胡说八道,全都实话实说,据实已告。就连案发当晚他在李记里和李翠薇喝酒,那把凶器看上去很像肉档里的剔骨刀,都给一一交待清楚了。

赵二郎这么做相当于当堂翻供,皮茂声听了大皱眉头,也不管他说的是真是假,先就赏了他四十大板,这还不算完,又罚他去外面站笼。

即便赵四娘家走了徐牢头的路子,在赵二郎脚下多垫了两块砖头,可一天下来,赵二郎回到牢房里的时候就只剩了一口气。亏得灌药及时,又将伤口做了妥当地处理,才险险保住了一条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