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赵四娘家 > 分节阅读 143

分节阅读 14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想到这儿,肖永业忽的心头一寒,暗道:赵二郎和李翠薇之间有私情,这事儿自个儿完全被蒙在鼓里,可厉氏却知道得一清二楚。那厉氏会不会也知道不管她知不知道那件事,身边有这么一号耳目灵敏的人物,真是够要命的

肖永业一时间心烦意乱,正在寻思对策,又听厉氏道:“咱给皮茂声找儿媳妇,可不是为了图他那聘金。就那几百两银子,我还看不上眼”

肖永业闻言,暗自撇嘴,心中冷笑道:看不上总共给了六百两,除去我爹当场就要走的二百两,还剩下整整四百两。当初说好回来就分我一半儿的,可到最后一个铜板都没给,全进了你的腰包。捂得死死的不说,还一直拿我当贼防,看得比什么都紧还好意思说“看不上眼”我呸

不提肖永业如何腹诽,厉氏继续道:“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守安给救出来。明儿你把李家丫头送给范文俊的时候,可别忘了和他提上一提。”

一听到厉氏提起心心念念的宝贝儿子,肖氏也道:“是啊,咱花了那么多银钱,都没能把守安弄回来,还是让人给送去了那啥胡逗洲。那到底是啥鬼地方啊听都没听说过。虽说也打点了一番,可守安在那儿肯定受着老大的苦,还是快些把他接回来吧”

肖永业暗骂:这俩老娘们儿,净给自己出难题守安是自个儿的亲生儿子,他能不上心吗不用她们提醒,他都会想法子的。可问题是时机不对呀明儿个送去的要是姜荷莲子,一切自然好办。可送去的是滥竽充数的李家丫头,人家范文俊不当场翻脸就天幸了,还敢和人家提要求,这是找死呢,还是找死呢要说你俩去说,我可不说。就算要说,也决不能是明天,得要过段日子才行。

不过肖永业心里头把母女俩骂了个半死,嘴上却答应得很利索,道:“娘说的很是,确实啥也比不上守安重要,他可是咱肖家的独苗啊明儿我肯定要提,怎么着也得让守安回来,好给咱家开枝散叶。”

厉氏觉得,肖永业说了一晚上话,就这两句还算中听,满意地点了点头。

肖永业再接再厉,又说了好些不要钱的好话,把丈母娘哄去睡了。然后打发走肖云裳,自己拾掇拾掇,便和肖氏睡下了。

肖家人睡下了,可受他们的吵闹所累,别人却睡不着了。

上房里,赵老爷子又一次翻了身,睡在他身边的赵乔氏终于忍不住道:“老头子,只要官老爷不找咱家的麻烦,管他们送哪个丫头去呢你就别在这儿咸吃萝卜淡操心了。”

赵老爷子叹了一口气,道:“当年咱家的积蓄都给老大拿走了,家里差不多啥都不剩。全家人勒紧裤腰带好几年,才拼凑出一个货郎架的钱。不过本钱就那么点儿,我走街串巷赚来的钱也就勉强够糊口。后来还是忠强兄弟仗义,借了好些银子给我,咱家才把赵家老铺给办起来。如今老大他们要算计忠强兄弟的小闺女,我要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任由他们行事,就等于是在恩将仇报啊我这心里、我这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啊将来到了地下,我哪有脸去见忠强兄弟啊”

不得不说,赵老爷子尚存着一丝天良,还念着当年李家对他家的恩义。只是这丝天良怕是极为有限,要不然前些年他也不会放任赵乔氏一直拖着李家姑娘,生生让李家姑娘熬成了二十岁的老姑娘,到了去年更是做出了让赵永孝悔婚另娶的行径。

果不其然,赵乔氏下面的三言两语就轻易打消了赵老爷子对李家的歉疚,他不再为袖手旁观而过意不去。

正文 第二百二十九章 回乡过年

只听赵乔氏道:“我说老头子诶你要是拦着老大,不让他们把李家丫头给送过去,说不准咱明儿就得去地下和李忠强相见了。这当口你就别操心身后事了,还是让老天保佑咱能过了眼前这个坎儿吧再说了,李家是借了咱家钱没错,可咱不是都还给他们了吗早就两清了,你压根儿就不用觉得欠着李忠强。”

赵老爷子犹疑道:“话是这么说”

“咱还让老四娶了他闺女呢他那闺女颧骨那么高,一看就不是个有福的,别人家谁肯要啊也就是咱家厚道,才肯把她娶进门。多亏了咱们,不然他闺女就得做一辈子老姑娘。关冲这一点,李忠强就得对咱感恩戴德。就是往后在地底下碰见,他也不好说嘴的。”赵乔氏理直气壮道。

赵老爷子叹了一口气,便不再作声,不一会儿就打起了呼噜。

大晚上的,不但赵老爷子夫妇被吵得睡不着,就连一墙之隔的赵永芳夫妻俩也睡不着觉。

不过赵永芳夫妻俩不是被吵醒的,他们是激动得睡不着觉。

为啥睡不着还得从今儿下晌开始说起。

今儿下晌,离家多日的赵永芳驾着骡车匆匆往家里赶。

靠近年关,不少乡亲从镇上赶集回来,还有一些在外做长工的村民陆续返家。半路上看到赵永芳,纷纷和他打招呼,然后就直接往车上跳。还没到赵家村,车上就载满了蹭车坐的村民。

“永芳,你发财啦我的乖乖,居然买了这么多年货。”

只见赵永芳驾着的骡车上大包小包的放了一大堆。虽然这些东西里有些用油纸包着看不清里头都装着啥,可篓子里装着的上好猪肉,搁在篓子边的两坛子酒,还有两匹质地上佳的细布,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全看得清清楚楚。

大伙儿都是一个村子里出来的,谁家匙大碗小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在赵家村,赵永芳家绝不算穷,就凭有房有地又有车这一点,就算得上是村里的中等人家了。别看他家房子的屋顶是茅草做的,可屋子本身却是实打实的青砖,虽然比不上隔壁老赵家的青砖大瓦房,那也是村里头数得上的好房子。而且赵永芳爹娘开明,早早就让几个儿子分了家。他老两口跟着大儿子赵永江住,二儿子赵永芳家里头就夫妻俩外加一双儿女,按说日子应该过得很是轻松。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前些年赵永芳家的儿子生了一场大病,好不容易捡回来一条命,可肩膀却塌向一边,变得一边高一边低。更糟糕的是,为了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家里元气大伤。直到近两年,赵永芳在大哥的帮衬下,家境才渐渐好转。眼看好日子就要到了,可这个时候他闺女又出了事儿。就在今年秋天,他闺女在河边洗衣服,不知怎的脚底一滑摔了一跤,脑袋正好磕在了一块尖石上,当场就血流如注,很快陷入了昏迷。伤了脑袋这可是大事,就连镇上的申大夫看了都直摇头。为了救闺女一命,赵永芳把闺女送去了县城看病。后来命是救回来了,好不容易存下来的那点儿银钱又折腾了个精光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就连家里那辆骡车都给拉出去抵债了。

那么问题来了,赵永芳流年不利,家徒四壁,那他哪来的钱置办出这么好的年货呢现在他赶着的这辆骡车是双骡车,比他家那辆拿出去抵债的单骡车要好多了,又是从哪儿弄来的呢

于是就有村民好奇地询问起来。其实不光是开口问的这个人,在座所有人都大感好奇。

“这些不是我买的,都是永忠兄弟家发的,车也是永忠兄弟家的。”赵永芳笑道:“有些乡亲常年在外可能还没听说,永忠兄弟在府城开了铺子,听说我有难处,就把我招过去给他家赶车送货。不光每个月给我开一贯钱的工钱,到了年底还给我发了这些年货。”

“不是说永忠兄弟在姜家滩开饭馆儿吗怎么又去府城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