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元末之雄霸天下 > 分节阅读 89

分节阅读 8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最后察罕帖木儿在山东被田丰等人杀死,也算是一个悲剧的结局,本来想要恢复蒙古帝国的荣誉,但是最后竟然死在降将手中。

此时山东的战局倒是一片顺利,毛贵在耗时半年之后,终于攻占了济南和益都,牢牢地控制住了山东的局面。

然后毛贵并没有急着北上攻打大都,而是开始清理山东各地残留的元军,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派遣官吏接收城池。

刘明远对毛贵的才能赞赏不已,估计毛贵也是看到了天下大乱,唯一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就是巩固根基,用心经营,这样才是立于乱世的王道。

元帝在看到山东被毛贵控制之后,心中大为惊恐,派出刘哈刺不花防御毛贵,刘哈刺不花也是一个将才,他知道分兵守卫已经毫无价值的一些州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于是他将散落在河北各地的元军和百姓全部迁移到大都外面的蓟县安置,在那里建造营寨,加固城防,发展生产,准备抗击毛贵的北上。

和毛贵的稳重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刘福通的另外两路北伐大军,一路是关锋、潘诚率领,杀入山西之后,攻城略地,杀的山西元军望风而逃,一路攻占了山西大量城池。

但是两人没有学习毛贵,巩固地方,清理元军余孽,而是看到各地地主武装风气,认定守卫城池最后的结果就是被围困,于是在对攻占的城池一番劫掠之后,继续北上,一路跃过太行山,竟然进入了辽阳地界。

刘明远认定关锋他们就是流寇的本质,只知道享受眼前的利益,不知道长久打算,同时元庭治下腐败,于是让这只流寇竟然流传了千里,区区五万人不到,竟然进入了辽阳地界。

同时在陕西,李喜喜也在盲目扩张,在攻占了重镇长安之后,并没有巩固根基,而是派遣大军奔袭凤翔,想要将陕西全部纳入统治。

但是毕竟陕西和山西一样,各地蒙古人和色目人地主武装猖獗,而且随着各州府战乱的开始,各地地主武装也开始崛起,并且都是避开大城重镇,盘踞在村镇之中,这些人将来都将是义军重大的隐患。

刘明远对于山西和陕西的两路义军根本就不看好,一个只知道掠夺,另外一个这是盲目扩张,不知道巩固根基。

而且就在李喜喜奔袭凤翔之时,李思齐也领着五千人马进入了陕西,李思齐首先佯装成义军,然后骗开了潼关的义军守军。

义军本来就军纪涣散,加上扩张迅猛,于是很多士兵都是没有训练过的农夫,就是守卫潼关的也都是一些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的民夫。

于是李思齐以刘福通派遣援兵的名义成功骗开了潼关守军,并且一举攻占了潼关。

之后李思齐并没有乘着李喜喜奔袭凤翔的机会攻打长安,他则是一边牢牢控制潼关,然后占领了已经是荒废之地的延安一带,然后开始在那里招募人马,联系地方地主武装,很快就聚集了两万多人。

但是李思齐依然没有急着攻打长安的计划,而是一边练兵,一边巡视周边县镇,避开长安和凤翔一带的义军,在广袤的西北活动,扩建人马,编制百姓,恢复生产。

至于李喜喜,此时也根本不在意李思齐,知道他跑到了远离长安的陕西西北贫瘠一带的地方发展,也做大不了。

此时李喜喜的目标就是攻下凤翔,依托长安和凤翔两地牢牢地控制陕西,这就是他的计划,此时对于西北荒凉之地,李喜喜根本就没有看在眼里,也没有派出人马攻打李思齐。

于是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李思齐就在西北站稳脚了,身边聚集了三万人马,近十万百姓,然后开始就地屯田,恢复生产,同时训练军队。

刘明远知道北方的各路义军最后还是灭完了,原因就是这个察罕帖木儿,虽然察罕帖木儿非常善战,但是各路义军灭亡都书都是自己的原因,不重视根基的建立,盲目扩张,训练不足,这都是败亡大的原因。

就在刘明远关注北方战事的时候,宋思贤传来了好消息,名士刘基想要来金陵看一看。

刘明远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顿时大喜,他可是对这个被后人盛赞为诸葛亮转世的刘伯温好奇不已,早就想见一见了。

第117章 刘基来金陵

刘明远得知刘基要来金陵城,就知道这一定是宋思贤的功劳,刘明远给宋思贤安排的差事就是寻访在怀远军治下的名士,争取让他们出山为自己所用。

宋思贤之前拜访了朱升,最后在一番畅谈之后,说动了朱升出山的念头,最后刘明远又拜朱升为老师,这才让这位江浙名士出山。

在宋思贤送回来的信中,刘明远得知刘基也有出山的意思,但是还是非常谨慎,这才提议去金陵城看一看,有考察刘明远的意图。

刘明远对于刘基的考察还是非常自信的,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刘明远就是如此,他自认为做到每一件事情都是对的起黎明百姓,问心无愧,于是也不需要遮掩,只管叫刘基来便是。

刘基,字伯温,温州青田县南田乡,刘基天资聪明好学,聪慧过人,十二岁考中秀才,十四岁的刘基入府学读书。泰定四年,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元统元年,二十三岁的刘基赴元朝京城大都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

但是因为元末,兵荒马乱,战火连连,刘基在家闲居三年,到至元二年才被元朝政府授为江西高安县丞。

刘基赴任之后,对高安县中官吏和盗匪勾结横行不法,蒙古和色目权贵霸占田地等种种不法事情大为愤怒,于是决心为民除害,大力整治不法权贵,打击盗匪,赢得了百姓的欢喜。

虽然除掉了几个恶霸豪强,但是终因得罪了地方权贵,宣告失败,最后刘基愤恨辞官,回到青田讲书。

中途虽然元廷多次招返,刘基也多次入仕官场,但是都因为看不惯暴元残暴腐败,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

刘明远没有想到宋思贤竟然这么快就请动了刘基,虽然刘基只是说去金陵城看一看,但是刘明远知道刘基是动心了。

于是刘明远在接到宋思贤的书信之后,立刻派出上百名侍卫驾车去青田迎接刘基,虽然怀远军治下治安很好,但是刘明远还是担心刘基的安危,不敢有任何怠慢。

刘基也不着急,宋思贤也就一直陪着刘基,在刘基的草堂里面,两人探讨理学,谈论古今,一时间也欢快不已。

这也是为什么刘明远让宋思贤出马的原因了,毕竟宋思贤的学识摆在那里,可以和刘基这些名士说到一块去,如果让刘明远和手下的一群大老粗武将去,就连对方说什么都弄不清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