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壮哉大唐少年郎 > 分节阅读 323

分节阅读 32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步河南,所向披靡的时候,也未能获得如此盛大的欢迎仪式。

来到距离李世民规定距离之外,李靖、秦风、李绩与他们身后的战将先后翻身下马,步行到李世民近处见礼。

“末将李靖”

“李绩”

“秦风”

“率领麾下将士兵卒拜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这个时代并没有跪礼也没有“万岁万岁万万岁”的习惯,据说万岁万岁万万岁是从武则天开始的,在唐初还是沿用隋朝流传下来三称万岁的叫法。这三称万岁也是沿用于传说汉武帝山呼万岁的因由。这个时代“万岁”是一种庆贺语,并非规定是对皇帝的称呼,就算是遇到李世民遇到救命恩人称万岁表示感激欣喜也是可以的。

在以李靖、秦风、李绩为首的三大将的率领下,身后的所有兵卒将士一并三呼万岁的拜见。

李靖、秦风、李绩等人要见李世民不难,但是寻常将领兵卒要见皇帝一面何其困难,在封建时代的影响下皇帝的地位之高无上,能够见皇帝一面是莫大的荣耀,一个个呼喊的格外卖力。

“诸位我大唐的功臣平身免礼”李世民脸上充满了难以掩盖的笑容,高声应对着,感慨万千的看着一位位为大唐取得至高荣耀的将领兵卒,高声道:“诸位为我大唐抛头颅洒热血,万里出征,一举将威胁我大唐的宿敌突厥歼灭,为我大唐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是我大唐的英雄。为了庆祝你们所立下的功绩,朕与诸位英雄饮上一杯敬诸位英雄。”

李世民激昂的说着,就算是作秀,他也将这个秀做的异常高明,令人感动感激。

身旁侍从早已备好器械,将盛满酒的酒盅递给李世民。

紧接着同行来的数万兵卒将领都挨个分配到了一杯酒。

“来,我们同饮这喜庆之酒”在李世民的引导下,数以万计的人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秦风品味也这是珍藏三十余年陈酿,回忆起在草原上所喝的马奶酒,感觉那就是马尿一样,这酒还是中原的过瘾,瞧者政客气息十足的李世民,想着如果在李世民的带领下,所有人都酒盅丢在地上摔个四分五裂,那种场面才叫一个壮观。

不过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酒盅大多都是各地筹集起来的,用了还要还回去。

现在的大唐王朝只是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的开端,王朝上下穷的叮当响,哪会干那么奢侈的事情。

李世民着重嘉奖了李靖、秦风、李绩三人,领着他们一并进入长安城。

宽阔的长安城的朱雀大街左右聚集满了为官看热闹的百姓,在李世民领着凯旋之师出现的那一刻,欢呼声登时如同山呼海啸一般的响起来。

但是这一次感觉格外的不同

秦风之前经历的仿佛更像是作秀多一些,百姓麻木、漠然的看热闹,而真正欢呼雀跃的都是那些有权有势,生活滋润的大富之家。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周边的百姓也跟着舞动着鲜花,带着嘶声裂肺的呼喊,似乎发泄着自己的喜悦:他这离开了两年半,似乎变化很大

确实如他察觉的一样,李世民在他离开长安的一年多时间里,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帮助下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治理天下:他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百姓的生活,选贤任能留心吏治,以防止贪官污吏。在政策上以农为本,以商辅之,厉行节约,还完善科举制度。这大乱之后,本来就是民心思定的时候,李世民采用的制度又极其合理,坚固百姓生活,大大的加强了唐朝的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作为国都的长安,受到的好处是首当其冲的,人均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都百姓归心。

对于大唐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他们与有荣焉,不在是看热闹的心态,将自己视为大唐子民,由衷的欢喜。

贞观之治的风貌已经初步体现在这国都之中。

在长安百姓的一路欢送之下,以李世民为首的浩瀚队伍由承天门进入宫中,前往太庙、太社告奠天地祖先。

古人对于祭拜天地祖先视为一件神圣的事情,也因故有跪天跪地跪父母一说。

但凡出征凯旋,逢年佳节都要告奠天地祖先。

秦风作为后世人,有些不喜欢繁杂的礼节,但是古人重礼并不是全无因由,盲目的寻求礼法。他们的每一个礼节,都有一定的意义,都能体会古人在道德上的重视。反观后世少了礼节,少了礼法,论及文明素质,修身养性的素养,现代人与古人相差何止千里。

奠天地祖先因为重视,也由此显得格外庄严肃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