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壮哉大唐少年郎 > 分节阅读 319

分节阅读 31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功臣,帝国的勇士不容轻忽。儿臣一定办得妥妥当当,绝不负您之所望。”

看着李承乾的表现,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在他眼中李承乾一直少了一股锐气。

这也怪不了李承乾,谁让他头上还有一个牛逼的人物呢常年被李世民这样的人压制着,李承乾反倒是没有了少年人最需要的锋芒,但是秦风的出现却成为了他转变的一个契机。

至少从战场上归来以后,李承乾在面对李世民这个让他敬畏的父亲时,表现会变得不卑不亢起来,王者之风也会日渐成型。

从现在的情况看来,李承乾小小年纪,便是展露出了一代雄主的潜质,大唐的强盛看来能够在他的身上得以延续。

李承乾的转变李世民是看在心里,记在心里,他为什么会改变也了然于胸,这也使得李世民更清楚的知道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老子英雄儿好汉,我李世民称雄半生,也相信我的儿子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相信他比他老子强上十倍、百倍、万倍也相信我的儿子会以言行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为大唐的百姓造福,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的强盛。”李世民重重的捶了李承乾的胸口一记,直把李承乾打了一个踉跄,可就是这一记重捶,却让李承乾豪气万丈、斗志昂扬。

男人,不像女人细腻,更不会让华丽的词藻去说明什么。可这种肢体语言,有时候却比世上最好的形容词都要强。

就像现在,李承乾感受到了李世民的欣赏与鼓励而李世民同样看清了李承乾的决心与担当。

“做好这件事,朕请你们两个小家伙喝酒,咱们一醉方休、不醉不归。”李世民整理了李承乾有些松散的对襟,笑着承诺道。

“好儿臣这就就去将咱们的大功臣接回来。”李承乾也笑了,他知道李世民指的另外一人是谁。

纵观史上李承乾之一生,可以看到李世民虽然作为大唐帝国高高在上的天子天可汗,但是在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儿子时,却只如同天底下千千万万个最普通的父亲一般,细心栽培耐心教导,特别是自己的这个爱子将要继承自己的帝业,更是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与精力。

李承乾不足6岁时,唐太宗便让赫赫有名的儒学大家陆德明教导他;李承乾12岁时,唐太宗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其处理政务的能力;在李承乾年岁渐长不循法度后,李世民煞费苦心地想要将他引回正道,甚至一听说有人猜测李承乾的储位不稳,立马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以绝众望;哪怕后来承乾犯下了谋逆这等滔天大罪,唐太宗失望之余仍要绞尽脑汁保住他的性命,甚至在改立太子时满心都在为自己的这三个爱子做打算。失去了太子之位的李承乾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而李世民对这个自己曾经寄予厚望的爱子的离世究竟有多悲痛,流传下来的说法已经很难知晓了,但是据说就在承乾去世后的这一年,唐太宗写下了一首:

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

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

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

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

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

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

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

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无论是惟见秋菊点缀花丛的寂寞冷清,还是别鹤、离猿这些意象所象征的哀愁,无不在暗示着李世民对已离开人世的爱子的深深思念。只是李承乾已逝,曾经备受万众瞩目的大唐太子再也不会回来了。

李承乾之变之死,李世民却又有着太多的责任,作为一个父亲,他对爱子们一视同仁不错,可他除了父亲这重身份,还是一个皇帝,皇权是独一无二、是唯我独尊的存在,对于这个位置,不动心的又有多少人呢最终,他的一视同仁让其他儿子会错了意,让李承乾误以为自己地位难保,也让李泰、李恪对太子之位发起了冲锋号,使得兄弟离心离德、渐行渐远,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再一次上演,虽无玄武门之变之血腥,可却也差不到哪里去,想必那个时候的李世民,也终于明白李渊当时的心境了吧。

而现在,有了秦风明里暗里的提醒,以及父子“将相和”后,李渊毫不言讳的直接警告,让李世民蓦然惊出了一冷汗,一直关心国家大事,而忽略了孩子们教育的他才发现,自己正一步步的把儿子们推向难以回头的深渊。

好在亡羊补牢,尤未为晚

李世民已经开始补救。

第458章:灭其形

东突厥实力雄厚,曾是亚洲地区第一霸主,他们威慑天下,乱世时的中原诸侯,以当突厥的走狗为荣,刘黑闼、梁师都、高开道、徐圆朗等势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西域诸国对拥兵数十万的突厥汗国也是望而生畏,臣服于颉利可汗的威望之,以附属国的方式年年上贡。

大唐出兵之际,西域诸国与草原上的一些部落也在观望,他们其实并不看好这新生的王朝,再知道大唐骑兵寥寥无几,就更持悲观态度了。

可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他们认为弱小的大唐,却是一战而定突厥,导致草原上数十部落一并上书臣服,并且推举大唐皇帝为天可汗,以号令北地草原所有部落。如此胜利如此战果不仅是大唐立国以来最大的外战胜利,还是百年来外战最大的胜果。

突厥自从崛起之后便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利用北周和北齐之间的矛盾,就不断极尽纵横之能事,或出兵北齐谋北周,或联合北周攻打北齐,从中渔利,干扰中原的统一进程。

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说是目光长远之士,即便是百姓也知道突厥的险恶用心,将之视为世仇。

隋朝的崛起,中原人扬眉吐气了一把,但终究时日太短,因杨广的穷兵黩武,突厥再度崛起,甚至兵围雁门关,险些将杨广生擒,百年的仇恨,就如汉与匈奴一样,就算是百姓也将彼此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但是大唐竟然一战而全功,不但灭了东突厥这个世敌,连罪大恶极、罪魁祸突厥可汗颉利都生擒住了,而且还让虎贲大将军斩断了一条腿,如此辉煌的大胜是所有百姓都料想不到的。

大唐获胜的消息好象火星掉进火药桶似的,一下炸开了,整个大唐百姓,百姓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不信这是真的。经过短暂的震惊后,无不爆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实在是,实在是

在民间有个说法,说是突厥来去如风,无从捉摸,更有人比方说“与突厥打仗,就是在和影子作战,纵然壮如牛,能打得着影子吗”

突厥可畏可怖,不可战胜形象。

在民间根深蒂固,要他们相信大唐一战,就灭了强大的突厥,确实需要时间去消化。

“不会吧前年,突厥攻至距长安仅4o里的泾阳,京师震动。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皇帝陛下巧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位大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后杀白马与突厥可汗结下所谓的渭水之盟,突厥兵于是退去。这才多长时间,突厥就让我们大唐歼灭了”

“是啊,肯定是虚报战功”

“当今皇帝陛下英明,经陛下的治理,天下吏治清明,国力蒸蒸日上,若不是真的,谁敢如此大张旗鼓的宣传虚假消息”

“是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