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壮哉大唐少年郎 > 分节阅读 47

分节阅读 4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手掌大权。

孔颖达也是人,也会为家族争利。只不过孔圣人的名分限制了他们孔家的野心,很多时候,孔家人以治学为主,而不是踏足官场,科举制无疑是孔家的一个机会,一个让优秀子弟出人头地的机会。正因为认识了这一点,百般考虑后,孔颖达才有了这翻发言。

孔颖达色不改色、义正严辞道:“国家需要的是真材实料的人才,而不是庸才。真金不怕火炼,科举制足以度绝一些混水摸鱼的庸才。于国有利,于民族有利,故而,臣同意再开科举。”

种种意外、震惊、惊讶的目光,让孔颖达有种明星的感觉,眯着眼继续道:“百业的人才,也是人才。他们同样是推动民族前进的重要力量,作为读书人,更应该认清个中利害关系。能工巧匠可以让我大唐铠甲坚固,让我大唐兵器锋利;药术可以让全民幸福安康”举例了各家各业的好处后,老孔最后做了一个总结性的发言道:“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将百业杜绝于门外。要不然,受惠于百业之人将是忘恩负义之徒,老夫羞与其为伍。”

姜还是老的辣,孔颖达最后一言直接让半天回不过神来的一干儒生闭嘴。

朝中绝大部分大臣都让孔颖达说得无路可退,绝大数人不约而同的站立而起,拜道:“忘恩负义之徒,臣等也羞与其为伍。”

这些人包括了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侯君集、李靖、李绩、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等一群重量级的人物。他们是李世民最忠实的追随者,本就与其无二于心,再经李世民一开导,自然是一路跟到底。

他们呼喝声震动了整个太极殿。

一群大儒呆楞楞地看着这声势,吭哧半天放不出个屁来,他们尤自想不到孔颖达怎么说反水就反水了呢

李世民差点乐晕了,这老孔用一旦用好,也能起在意想不到的效果嘛。李世民原地站了起来,锵锵声音回荡在整个大殿,“朕决意重开科举,考核天下百业为大唐所用”

众臣凛然,李世民这话的语气以不容他人质疑,执反对意见的大臣默然苦笑。这些人不是李世民的心腹,被安排到一些无关痛痒的岗位上,李世民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如果自己出声反对,肯定让李世民以“忘恩负义之徒”赶出朝堂。既然改变不了,也只有随波逐流了。

逐个击破、分化离间对突厥有用,对内同样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好小子又让你猜中了。

推动孔颖达“背叛”的人是秦风,出主意的同样是秦风。见大家意见难得一次的统一,李世民得意之余,对秦风越加喜爱了。在他心中,秦风已经成了万金油,专门帮他治理各种不服。

早朝过后,在长安往来商旅及官方的大力宣传之下,开科取才、创武举的事情以闪电一样的速度传播五湖四海,造成的影响十分惊人。

当李世民刻意说出策划人、推动人是秦风之后。秦风在寒门士子及百业中的地位飙升,继书法宗师之后,秦风再一次成为人人仰慕的人物,天下有数之不尽的人将他视作再生父母一般。

第065章:作茧自缚

隋朝之前,选拔人才方式是察举制,有才华的寒门子弟想要得到皇帝的重用,只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本身拥有逆天才华,像汉武时期的司马相如一样,他人在巴蜀,但远在长安的汉武帝都知道他的名气,最终受到重用;而第二种办法依附世家,成为世家的门生、附庸,而后,请求世家向朝廷推荐,他其得到重用,又会回馈其所依附的世家,一切以世家的利益为中心,最终,世家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大到足以影响国策的地位,连皇帝都不得不妥协,汉末时期的袁家就是个中典型的例子,这也是李世民对世家一直没有半点好感的根本原因。

而现在寒门子弟不用成为世家的附庸,不用看世家眼色行事,即可凭借自己的才华在各种考核中展露头角,可以在各个领域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寒门子弟不用失去自我,就可实现理想与抱负,作为策划者,秦风是直接给了他们希望的人,如此恩情,在真心向学、真材实料的人们眼中,无异再造之恩。

从物欲横流、宣扬读书无用的社会中前来的秦风自然无法体会寒门、百业这种感觉。但这份恩情,走在街上的秦风却感受到了,识得他的人纷纷上前问好,有些话口中未明说,但对方的眼中透露的情绪却让他别有一番感受。

当然,也是因为李世民的随口一说,将秦风推到了世家的对立面,一下子冲到了刀尖浪头,成为世家眼中钉肉中刺。但是秦风害怕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他知道世家已经蹦跶不了几年了。最后的疯狂只会毁灭自己,在强势的帝王手下做事,只要你行得端站得正,他会帮你消灭掉一切阴谋诡计。

李世民无疑是一个强势的帝王,敌强则更强。

与开科取才并列轰动的则是秦风遇刺一案,在秦风成为人人仰慕的恩人的同时,舆论将长孙冲推到了天下人的对立面,没办法,秦风在朝堂上的话漏洞百出,天下不乏明眼人,个中真伪一眼就瞧了个通透。

舆论的浪潮已经撕开了伪善的风平浪静,突然间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力量,长孙冲、长孙无忌顿时成了人所皆恨的对象,甚至,长孙家的仆人去买菜,都让菜贩子给轰走,以前无往而不利的赵国公仆人的身份,一下子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紧接着,李世民、长孙皇后也受了牵连,各种明里暗里都有人在埋怨,在愤慨,在述说李世民的种种不是。

而李世民又不是那种愿意一辈子呆在宫里的君王,他自恋的要死,空闲的时候隔就会出宫一次。他出宫的目的只有一个,看看大唐的繁华,看看自己治下的百姓是多么的富足,听听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戴,从中满足那份小小虚荣之心。

这一天,忙完国事。

李世民乔装打扮,带领几个侍卫体察民情民意。

中午时分,抵达了上次与秦风相遇的那家酒楼,由于有了秦风那首龙飞凤舞的“满江红”,酒楼的生意相当红火,食客也是以文人墨客为主。

在以前,一楼是贩夫走卒行脚商人的栖息之地,而现在,被店老板弄成了文人墨客聚会之所,处于低层次的百姓反而高高在上,个中变化让人啼笑皆非。

生平自诩是皇帝中的文人的李世民入乡随俗,好不容易才花大金钱占据了秦风当日的那张桌子。

简朴的李世民叫一壶酒,配八样小菜,一碗素汤,与几个侍卫并坐一桌,聆听着四方走卒口中趣谈,边饮边听。

而此时,各地行脚商人议论的话题无外是“开科取才”一事,莫不大赞秦风的恩情与李世民的伟大。

李世民也是一代奇人,他以言论来下酒。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半壶下肚就已红光满面的醺醺然。

似醉而非醉的李世民正听得起劲,突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开始兴起。

一个寒门士子装束的人道:“皇上英明神武,秦先生才华出众、胸襟广阔是不假,可皇上顾念亲情而枉顾国法,实在让人失望。秦先生以德抱怨的胸怀让人不得不佩服。”

“谁说不是呢秦先生多好的一个人,文武双全、才华出众,还是长乐公主未来的驸马,也是皇上半子,论亲情不让赵国公,可秦先生遇刺后,皇上不但不给帮秦先生讨还公道,还以皇者之威逼迫,实在,实在是唉”实在是什么,接话的书生没有说,可大家都是聪明人,结合之前的话,谁都知道他是在埋怨李世民处世不公。

“天下承平不久,百姓家园未建,突厥虎视耽耽,皇上就如此循私枉法,确实过分了。唉亏得我眼巴巴的从巴蜀赶来,试图以生平之所学报效国家,可这样的皇帝让我犹豫了。”

另一人失落道:“一样啊本以为有了一个出人头地的希望。可皇上说一套做一套,唉,我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金钱白白就浪费掉了,还是回家种田吧好在,见识了秦先生刚劲有力的书法,也算不虚此行了。”

“以前,我还以为房遗爱、杜荷作恶多端,是权贵子弟中最恶劣的人,可是拿他们与长孙冲一比,简直好上百倍千倍。毕竟,他们从来没有伤人,做的事情也只是游手好闲而已,动刀动枪从未有过。轻易放过扉人杀人的长孙冲,往后就会出现千千万万个长孙冲,到那时,这大唐拿什么来治理国家,又怎能让人心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