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大明风月 > 分节阅读 202

分节阅读 20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山月。现代。无名氏。

我曾踏月而来,

只因你在山中。

山风拂发,拂颈,拂裸露的肩膀。

折桂枝前行,

而月光衣我以华裳。

月光衣我以华裳

林间有新绿,

似我青春摸样。

青春透明如醇酒,

可饮,可尽,可别离。

但我们多少物换星移的韶华,

却总不能将它忘记。

更不能忘记的,

是那一轮月。

照了长城,

照了洞庭,

而又在那夜,

照进山林。

从此,悲哀粉碎,

化作无数音容笑貌。

在那些夜里,

袭我以郁香,

袭我以次次无尽的欢快情怀,

毫无感伤。

这首白话文诗歌着实把旁边的乐官们忙坏了,如此为白话文诗歌配乐之事还真没干过。

还好领头的乐官比较精明,看出皇上此诗有些类似元曲中的清唱,没有完全对仗的韵脚,只在首末段的末字有一个“裳”和“伤”字的韵脚,所以曲调配得还算可以,没有出现岔音。

李太后和张、冯二人,更是象听天外来音一样,听得如痴如醉。

全诗流露着浓浓的情感,让这些平时听惯了“之乎者也”的人振聋发聩。原来人世间的语言,竟然可以如此直白,如此打动人心。

即便是元曲中写男女思念欢情的句子,也不过如此吧。

朱翊钧念诵完后,兀自惴惴不安。这其实是席慕容的山月,写得着实很美,其中写折桂枝一句是他自己加上去的,其他地方略作改编。

要知道这首诗可是他的最爱,也是他在大一新生晚会上朗诵的成名作,让无数学院美女为之倾倒,从此一举奠定了他万女偶像的酷霸地位。

因为在后来又表演了很多回,所以这首诗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他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读起来也确实颇有意境,百转千回,旖旎无限。

受刚才冯保所念诗词作者是无名氏的启发,他在说朝代的时候说了现代,让他们听上去感觉这就是当下流传于大明市井间的白话文诗歌,又将席慕容的名字隐去,也说了个无名氏。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革命,总之把大伙儿都听傻了,好半晌才回过劲儿来。

李太后先是惊愕,后是陶醉,最后是享受。她听得出来,这首诗好象是读给晴天听的。

在诗会之前听说这些桂、菊之诗都是晴天与儿子通信时告知他的,这首诗不会也是他俩共同写作出来的吧。真要如此,也真是相得益彰了

“好”她带头鼓起掌来,带动着仍在兀自发愣的张、冯二人也不停地鼓掌。

那些刚才一通忙碌的乐官,此刻也放下了乐器,拼命鼓起掌来,偏殿内顿时喝彩一片。

朱翊钧仍然有些不好意思,见他们三人只顾着鼓掌,也不点评,自嘲地笑了笑:“这首白话文诗歌其实写得奇好,不如朕开一个先河,自己来点评吧。”

“自己点评”这位少帝还真是不断推陈出新,刚才出人意料地诵念了白话文诗歌,现在又要求自己点评,真是闻所未闻。不过,对他时常不按套路出牌的方式早已见怪不怪,所以张、冯二人也只有点头称是。

“这首诗分为四片,片片递进。第一片以山月照桂为开端,表明心迹,月光衣意音我以华裳,着实很美。第二片点明青春韶华难忘,而迅速又引出第三片的山月之夜最是难忘。第四片作了解答,究竟是什么以致最终难忘呢,是无数音容笑貌,是欢快而毫无感伤。”

皇帝自我点评完,骤然而止,面色如水,俨然已是一代国学大师的模样,看得大家肃然起敬。也是,如此熟悉而钻研一首诗,有几人能做到,正所谓卖油翁之技,唯手熟耳。

“妙妙妙我主圣明即便是六一居士欧阳修在世提倡之新古文运动,也不过如此”

“正是我主点评也妙,寥寥数语,将此无名氏之白话文诗歌尽皆描画,妙哉妙哉”

现场气氛顿时又被张、冯二人推高,大家都倒满酒盏,相互平端敬之,一饮而尽。

如此之夜,如此之酒,如此山月,如此风清,如此忘归

不知明日之清晨,会不是一个艳阳晴天。亦不知明日阳光里,晴天来时,会是怎样场景

临散场的时候,朱翊钧已经是微醺了,酒劲开始向上涌。

旁边的李太后对张、冯二人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准备散场,都别喝多了。

皇帝却好象看到了母后这个眼色,似乎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样,拉住了太后的胳膊:“对了母后,孩儿想起来了孩儿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说呢”

李太后笑着看他:“还有事情是什么事情呢”

他用手一指张居正和冯保:“你们两个,今天连母后都称你们为文武魁首了,还不赶紧谢谢母后”

二人闻言,急忙跪倒磕头:“臣等谢谢皇太后谢谢皇上皇上、皇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