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大明风月 > 分节阅读 141

分节阅读 14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此次重在考察场上六位佳人的综合弹唱能力,考察的乐器将是被称作最难驾驭的重器古琴,现在已经摆在了舞台正中。她们的表现如何,我们将采取考官评分和现场评赏结合的方式。”

台下顿时起了不少的骚动。

还有现场评赏看来这个时候就已经有很强的市场意识了。

这也难怪,青楼嘛,自古以来就是:腰中有钱貌似潘安,怀里无银形比乞丐。要让花魁们看着你帅,起决定作用的,只是你怀中揣的银子,别无他物。

唐易先笑着解释了一下:“考官评分,就是每名考官手中有三枚青叶,每枚青叶只准投给一位佳人,最后以每位佳人面前的青叶计数。现场评赏,就是由大家向这六位佳人面前的箱子里随意投赏,打赏没有限制,银子和银票都行,到最后谁的赏银最多,谁就获胜。”

话音刚落,有几位男子就迫不及待地从怀里掏出了银票,准备上台去投赏,惹来众人的一阵哄笑。

唐老爷子让旁人拉住了他们几个,大笑着说:“看来经过前几轮的比赛,台上的各位佳人已经有了很高的人气,都有死忠的拥趸了这一轮竞赛还没进行,就有人愿意上来投赏了”

“哈哈哈”人群中爆发了善意的笑声,可那几个男子却丝毫没有尴尬的神色,纷纷向旁人解释着。

“我就是要投花团”

“我也是,我投五十两”

“我投锦簇,也是五十两”

看来这几个还是个有钱的主儿,没等这轮竞赛开始,就急于表现自己的强力支持。

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花团”、“锦簇”现在人气的爆棚程度。

唐老爷子笑着挥手:“死忠的拥趸没有问题,但是咱们的规矩不能乱还是请大伙儿在表演结束后按顺序排队上台投赏,咱们可都是知书达礼之人,是吧”

“是”台下的众人热烈的回应。

只见一声清脆的锣响,最后一轮竞赛开始

这轮竞赛的顺序按照上一轮确定的名次倒序进行。

第一位表演的佳人,是“红花堂”的花魁“雪仙”,刀子是上一轮的第六名。她款款来到古琴前坐下,当中的题板出现了让她弹奏的诗,是一首乐府诗集中的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

她显然没有想到这最后一轮竟然考起了乐府诗集,这让她非常措手不及,而且这首诗她也不太认得,当时就有些慌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 及时行乐与等期

其实这首乐府诗,还非常符合今天的情形。

在欢乐的宴会上弹起古筝,乐曲飘逸。懂调的论调,会音的听音。音乐的本意是大家的心愿,但是谁也不愿意把它说出来。人生一世犹如尘土,刹那间被风吹散。为什么不捷足先登安享富贵呢,不因贫贱而失意,不因不得志而苦苦煎熬,放松一切,享受当下。

多好的意境,如果能够理解其意,用古琴弹出来,一定是一件唯美之事。

可是“雪仙”因为没想到题出乐府,有些慌了神,第一个音竟然弹破了,虽然后面极力挽回,但只能是手忙脚乱,眼睛死盯着大题板,嘴里无序地唱着,手指再慌乱去找音。这效果就差得多了。

这曲弹完,台上的考官纷纷摇头,台下也陷入了沉默中。

她尴尬地站起身,只得到了象征性稀稀拉拉的安慰掌声。她的妈妈桑“老知了”,更是急得在台下捶胸顿足,流露出了深深的惋惜之情。

接下来的比赛,因为闯头关的“雪仙”折戟,其他几位佳人都受到了强烈的刺激,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第二位出场的佳人,是“竹兰院”的花魁“湘妃”。

这时候大题板上出现的也是一首乐府诗集中的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这是一首抒发读书人感叹的诗,寒窗苦读,却没有好的结果。

明月当空,蟋蟀低吟。北斗星移,夜空璀璨。又见深秋白露,时光飞逝。树间秋蝉流鸣,鸿雁已经南归。同门苦读的好友,早就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却把我当作了陌路人。遥望星空中那著名的“南箕”、“北斗”和“牵牛”、既不能颠扬、斟酌,也不能拉车,为什么还要取这样的名称,就象当年“坚如磐石”的同门之谊,如今“徒有虚名”,又有何用呢

这位“湘妃”吸取了刚才“雪仙”的教训,弹奏得要好一些,但是她只考虑到了要用乐府调,却忽视了这其实是一首感叹诗,她还以为这一轮的整体基调不会变,所以一开始还照着上一首的平静淡雅来,等弹奏到了后面,才体会到这首诗的感伤情绪,却已经晚了。

这曲弹完,众人的掌声稍微热烈了些,但台上的考官们仍是微微摇头。

到了第三位佳人出场,正是“春风楼”的“如花”。

她习惯性地抿了抿性感上翘的嘴唇,先在琴上试了一个音,再去看大题板上的诗。

这一首也是乐府诗集里的,题目是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是一首两地分居的思念之诗。“如花”还算聪明,她吸取了前两个人的教训,先望向了此首的最后一句,对这首诗的意境作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首诗写思念之情写得特别的好。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和兰草,采了后想送给谁呢,那位心里的人儿还在远方。每次都不停远望通向故乡的长路,可是一眼看去,总是无边无际。心在一起,可是地处两方,始终不能在一起。只能伴随着思念和忧伤,孤独终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