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大明风月 > 分节阅读 29

分节阅读 2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先帝在位的时候,迷恋比老身小将近一半的张贵妃,冷落老身和你母后,老身也很看不惯这个张贵妃,在她和朱存孝一同被囚禁在冷宫的时候,老身和你母后也觉得大快人心,她是罪有应得”

“可是,直到前日接到大伯来信,老身才知道她是大伯的亲生孙女,大伯也是出于无奈,不指着这个孙女能光宗耀祖,只求她能平平安安。现在大伯一家受到此事的牵连,已经是游离失所、家破人亡了,这才千方百计找到老身,恳求老身放她孙女和重外孙朱存孝一条生路,让他们过平民的生活就好。钧儿,你说老身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大伯好呢”

窗外传来“隆隆”的雷声,看来是要下雨了。

朱翊钧看了母后一眼,发现她的脸有些苍白,急忙拉了母后的手和陈太后的手握在一起:“太后,孩儿和母后已经去看过她们母子了,母后仁慈,已经决定以德服人,下令改善她们的生活条件,既然太后这么说,孩儿和母后就还她们母子一个自由身,找个机会让她们出宫去吧。”

陈太后紧紧抓住他俩的手,这次却是将眼睛死死盯住了李太后:“此话当真”

李太后毕竟是女人,心里那种微妙复杂的情绪始终挥之不去,本来以为不杀掉张贵妃和她儿子,就已经够仁至义尽的了。而且上午还决定给予她们足吃足穿,免除苦役,真的算是以德报怨了。但如今按照陈太后的说法还要将她们母子解放出宫,还以自由,就不免有些太便宜她们了。

因为如果换个角度,张贵妃是肯定不会这样轻易放过自己和儿子的,绝对是眼中钉,肉中刺,除之而后快

但是,既然这是陈太后的临终遗愿,也只能这样满足她了,就算做善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吧,只希望这个张贵妃以后不要利用这个幼子朱存孝生出什么变乱来才好

李太后定了定神,抓住陈太后的手,脸上绽露了一丝笑容:“当然是真的,姐姐妹妹就听您的,放过她们母子俩吧”

陈太后的神情缓和下来,眼睛的光若隐若现:“果真是这样,那老身就放心了,老身走的路上,就没有什么遗憾了妹妹,这是老身大伯的信,张贵妃还有一个小妹妹,叫晴天,已经在官兵抓捕时候逃脱走失了。有可能的话,你把她找到,让她入宫来服侍你吧,也算代替老身照顾这个远房侄女,还一还老身欠下未还大伯抚育的债吧”

话音还未落,一阵狂风吹过,又把刚才关严的窗户吹开了。“咔嚓”,一道巨大的闪电闪过,就在不远的前方炸响,发出巨大的亮光,映照着陈太后越来越苍白的面孔。

“太后”

“姐姐”

可是,不论皇帝和李太后再怎么呼唤,陈太后也不能再醒来了,只剩下窗外漫天的大雨瓢泼而下,一直隆隆作响的雷电声,和屋内屋外的哭声响成一片

就在当日,皇帝下令为陈太后举行国葬,皇帝亲自带孝一日,举国悼念。三日后,陈太后葬入隆庆皇帝的昭陵。而且,将她的陵位与为李太后预留的陵位并列,共同位于先帝的对面。

李太后真正到了独掌后宫的这一天,感觉有些悲凉,特别是“姐姐”陈太后最后走前那一幕好象刺激了她,她也变得不怎么爱出门了,而且逐渐爱上了吃斋。

一个星期后,皇帝正准备颁布对张贵妃和朱存孝的特赦令,却由已经渐渐宽松的冷宫传来消息,张贵妃因为长期受冻挨饿,而且遭受苦役,变得脆弱无比,在改善伙食、免除苦役的第三天,竟然因为吃得肚子暴撑而死

皇帝和李太后闻讯赶到冷宫的时候,看到的是张贵妃的尸首,让人唏嘘感叹中,皇帝看见她苍白的脸上带着笑容。

一个人身陷囹圄的时候,其实盼望的并不多,只是象一个普通人一样的自由;一个人吃不饱的时候,其实盼望的并不多,只是一顿饱饭而已。谁又会想到,这一顿饱饭就要了她的性命

而其实再过几天,她就将和她的孩子一起获得真正的自由了。

只是,她走的时候应该也是满足的,因为她的脸上带着笑容。

皇帝和李太后都很后悔,他们把跪在地上的朱存孝扶了起来,他今天只有八岁,小小年纪的他已经经历了太多,现在如果让他出宫去,也只能沿街乞讨,度日如年。

于是,李太后发了善心,破例让他住在离慈宁宫不远的偏殿,平日里让他和皇帝的亲弟弟朱翊镠一起玩耍、一起读书。

皇帝的亲弟弟朱翊镠,今天已经十岁了,他好象对这个突然到来的小弟弟朱存孝很好,两个人很能玩到一块儿,吃住都在一起,还经常以哥哥的身份照顾他。慢慢地,连皇帝也发现,母亲李太后也开始出奇地疼爱这个本来被废入冷宫的“小弟弟”朱存孝,而且简直到了言听计从、溺爱无比的地步,甚至超过了自己和亲弟弟朱翊镠。

或许是为了致一份歉意,没有完成“姐姐”陈太后交待还张贵妃一个自由身份的遗憾;或许是为了还一份心愿,代替“姐姐”陈太后完成抚育远房重外孙的愿望。

一个多星期以来,朱翊钧的心思绝大部分仍在应对黄河决口上。他后来才知道,就在陈太后驾崩的那一天,不光京城下了一场暴雨,山东德州地区更是连下了三天三夜,把工部尚书、河道总理朱衡辛辛苦苦修起来了十多条新渠全部冲毁了,而且决口处仍在不断扩大,洪水正在冲毁更多的良田和村庄。

他坐不住了,谁都不见,把自己关在上书房里,每天都在书房里踱来踱去,一心只等待抗灾前方朱衡和吕调阳来的加急密奏折子。

可是,两人来的密奏折子并不多,倒是等来了很多山东官员参奏朱衡和吕调阳的密奏折子,说他俩刚愎自用、妄自尊大、劳而无功、劳民伤财。到了后来,甚至京城里也有些大臣跟着起哄,说他俩作为部门主官,不问政事,专管抗洪,但抗洪毫无进展,又耽误了日常政事的处理

这哪里是在说朱衡和吕调阳,分明就是在指责他这个做皇帝的决策失误,无能至极

天啊老天你这是真的要亡我么

好容易找着了两个能干实事的得力干将,可是老天不长眼,不但不帮忙,还导致群臣群起而攻之,这样下去,真会全盘崩溃的。

怎么办撤回朱衡和吕调阳,让山东官员们处置灾情那相当于自己扇自己一个最响亮的耳光,而且皇帝不光在山东官员面前,在山东百姓面前,也将彻底地失去威信。

不撤,仍然坚持那么朝廷群臣越来越大的怨愤声一旦爆发出来,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搞不好就会发生宫廷政变

他真是脑袋都快炸了

第四十三章 初战告捷今奏凯

怎么办密折抽屉给他带来的权衡之术还是让他最终冷静了下来,这个时候,各方都在较劲,只要冷静,就能获得主动,眼前的困难,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