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征战五千年 > 分节阅读 388

分节阅读 38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如果能够凭借展示武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再好也不过了,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李悠让王承恩前去把希斯罗带了进来,希斯罗进来之后连忙行礼道,“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在下带来了印度的情报还有英吉利国的友谊,在下在马尼拉亲眼目睹了贵国海军大败西班牙舰队的雄姿,实在是让在下佩服不已;另外前去欧洲招募那些科学家的船只已经出发,相信用不了多久陛下就会得到好消息了。”

“好,希望能早日在大明见到他们。”等笛卡尔、费马、伽利略等人来到大明之后,李悠会用最优厚的条件让他们留下,只是不知道失去了这些天才科学家,欧洲的发展会不会出现延缓呢对此李悠十分期待,“此事也将形成惯例,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科学家,来到我大明之后都会受到最热情的欢迎,大明会为他们提供最宽松的研究环境、最丰厚的科研资金,只要你们能办好这件事,大明也会给你们最优惠的商业条件。”李悠打算将这件事作为一项长期政策来实施,将来如果能够把牛顿和莱布尼茨拐到大明就更好了。

“多谢陛下的厚待,在下一定尽心竭力完成这项任务。”在希斯罗的心中,把这件事的很重要程度又往高调了一级。

“好了,现在吉时已到,现在你也一起来看看我大明的最新战舰吧,据闻英吉利乃是泰西数一数二的海军强国,只是不知道英吉利的战舰和我大明的这艘新战舰比起来又如何呢”说罢李悠起身,带着卢象升、王洽、俞咨皋等人一起前往海边,而希斯罗则瞪大眼睛跟在了后面,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上帝啊,这艘战舰竟然如此巨大等看到这艘新战舰的时候,希斯罗顿时瞪大了眼睛,只见这艘战舰体积之大、炮口之多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甚至比他在英吉利海军中所见到的最大战舰还要庞大。

“陛下,这艘战舰排水量达1500吨,长707米,吃水56米,航速10节,拥有104门火炮,其中20门60磅炮,8门30磅炮,32门18磅炮,44门9磅炮,船上可运载800名舰员,尺寸上比起当初三宝太监下西洋时船队中最大的宝船或有不如,可战斗力却是远远超出。”俞咨皋自豪的给李悠介绍着这艘战舰的数据,因为大明的这座造船厂一开始就引入了大量的泰西工匠、传教士,所以他们也继承了许多欧洲的度量衡单位。

“有此战舰,我大明之海域无忧矣只可惜这艘战舰下水的时间终究是晚了些,要不然马尼拉一战我大明也不会遭受那么多的损失了。”李悠忍不住赞道,而外围的希斯则伸长耳朵全神贯注的听着俞咨皋的介绍,生怕漏过任何一个字。

“可惜微臣老了,已经没有力气再出海了,若是能再年轻五岁,那怕是只做一名擦甲板的小兵,也要到这艘战舰上去服役啊。”俞咨皋看着这艘战舰也是满脸的羡慕,如今大明水师的将士可是比自己当年幸福的太多了。

“俞将军能够督造出这般战舰,与国实有大功,当重重封赏。”俞咨皋这些年虽然只参与过讨伐建奴的那一战,此后就一直在水师学堂里进行管理,同时还负责津门船厂的工作,论起战功来和卢象升、曹文诏、陈光福等人颇有不如,可是对大明军队的贡献却不在这些人之下,他理应受到封赏。

“老臣谢过陛下恩典。”俞咨皋连忙行李谢恩,谢恩完毕后他继续问道,“敢问陛下,这艘战舰当赐予何名”对这艘战舰的命名还得李悠亲自来才行。

“这艘战舰就送到南方充当南方水师的旗舰吧,至于名字么从今以后我大明水师的旗舰都以代名将的名字命名好了,而这艘战舰就叫王玄策号好了。”李悠拿出了早就想好的名字,至于用意想必众人都知道吧。

第949章 金兰湾

“敢问这位大人,陛下方才所说的王玄策是什么样的人物”卢象升、王洽乃是饱读诗书之人当然久闻过王玄策的大名,而俞咨皋等武将虽然不一定读过多少书,可军校中也开有战史一课,他们在这里也曾听说过王玄策的事迹,在场的唯有希斯罗弄不清楚,他能够学会大明官话就已经很厉害了,至于史书还来不及学习。

“这位王玄策大人乃是我华夏约莫八百年前的一位名将,他受唐太宗之命出使天竺,却遇到天竺大臣阿尔裘那篡位,将王玄策投入大牢,王玄策设法脱离后孤身来到吐蕃,向吐蕃和尼泊尔借了数千兵马,随即返回天竺,以数千兵马攻破阿尔裘那数万大军,并将其拿回大唐献于唐太宗面前,我华夏历史悠长。名将辈出,但像王玄策大人这样一人灭一国的却也不多见。”好不容易遇到可以向外国人宣扬我华夏光辉的机会,礼部官员当然不肯错过,他立刻神采飞扬的将王玄策的事迹讲述了一遍。

“这位王玄策将军真是不可思议啊,这天竺可是如今的印度”希斯罗连忙问道,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已然明白了李悠将这艘战舰命名为王玄策号的原因,卡那里这位皇帝陛下已经将印度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了,他纵然心有不甘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在西班牙和荷兰人被击败之后,东亚和南亚一带已经没有可以阻挡大明南方水师的力量了,欧洲诸国又打得火热,短时间内根本抽不出力量到亚洲来,而印度本土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抵挡大明的军队,那么就竭力配合大明的印度行动,好为公司谋取更多的利益吧。

“陛下,您是有意天竺”卢象升等人也明白了李悠以此命名的原因,连忙追问道,而俞咨皋则有些舍不得这艘战舰离开津门,但是他也知道如今北方水师的敌人已经被全部清除,无论是倭国还是朝鲜,都对大明无比恭顺,看来短时间内北方水师是没有机会打仗了,像这样威力巨大的战舰留在北方也是浪费。

“是的,水师在击败西班牙人和荷兰人之后,已经控制住了大明到天竺的航道,相较于交趾、暹罗等国,天竺疆域更广,人口更多,物产更为丰富,也只有天竺方才能够吃下我大明产出的许多货物,从而养活那些做工的大明百姓。”宋应星主持研发的各种新型器械逐渐在大明推广开来,一座座新的工坊也建立起来,这些工坊吸纳了许多失去土地的百姓,让大明境内的紧张局势得以舒缓,但是这些工坊所生产的货物终究需要市场,除了大明国内的市场之外,这些商人也将货物运送到倭国、朝鲜、交趾、暹罗等国销售,当然也少不了和泰西诸国的交易,如今乍看起来这些商品大都是供不应求,但是李悠却知道,如果拿不下印度,用不了多久向这些国家的出口数额就会到达瓶颈。

“可天竺毕竟是一方大国,且西北西南道路艰难,恐怕主力还是得走海路,如此以来需要多少船只才能将数十万大军运到天竺”卢象升顿时感到压力山大,按照之前收集到的情报显示,天竺也是个领土广袤、人口众多的国家,想要灭亡天竺这样的大国,非得派出书十万兵马不可,可如此以来却又超出了大明现在的能力范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