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征战五千年 > 分节阅读 350

分节阅读 35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获胜就该早早传回消息,将这些危机消弭于无形之中。

“嗯,张将军所言极是,王尚书,去起草一份捷报送回京城。”那些官员在自己离开之后会做什么事情,李悠那会猜不到,他之所以答应张之极的请求,一是为了震慑众人,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二是为了让张皇后和周皇后稍微安心,免得她们受群臣蒙蔽,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来。

“微臣遵旨。”王洽总算放下心来,能捞到这样的差事,就证明皇帝日后还要用他,自己的前途依旧光明,只是有一个问题他需要先请教下,“只是微臣有一事不明,还请陛下示下,这这位岳将军和他麾下的兵马到底该写成何等名目”

“嗯王尚书莫不是糊涂了这不是你从京营之中选拔出来的精锐么若非王尚书整治京营得力,那会有如今这场大胜”李悠粗暴的将这支宋军说成了京营,这就是他当初带领京营御驾亲征的又一个原因,解决宋军的身份问题。

啊京营要是有这分本事,我就能孤身仗剑杀入沈阳,将皇太极的级取来王洽顿时就懵逼了,接着他心中一寒,陛下这是还不想让我们知道这支大军的来历啊不过如果说这支军队乃是京营的话,那么自己整顿京营的功劳岂不是坐实了惊慌瞬间又转为窃喜,一般人那有给陛下背锅的荣幸啊,看来等回到京城之后自己入阁肯定没问题了,考虑清楚的王洽连连点头答应,立刻写就一份花团锦簇的捷报,派人以八百里飞骑送往京城。

“京营虽是由王尚书整顿,但若非英国公苦心经营多年,又怎能选出这般精锐,此战能够获胜,英国公当居功。”这口锅王洽一个人是背不动,还得英国公这样的勋贵帮着背一背啊,所以李悠看了一眼张之极轻飘飘的说道。

“微臣不敢居功,这都是陛下的厚爱,京营才有如今这般威势,末将父子日后定会再接再厉,依照陛下的旨意行事。”张之极立刻跪地献上英国公府的忠诚。

直到如今这两个朝廷重臣才被自己连哄带吓的彻底收服,再加上京城的曹化淳和骆养性,李悠在这个世界才算是有了自己最为基础的班底。

“今日征战辛苦,诸位都会去歇息吧,明日一早再攻破遵化城,将奴酋洪太的级取下以告慰历年来陨与东事中的百姓将士。”说罢李悠先行回到御帐歇息,诸将也各自散去。

第二日一早,李悠本以为又会是一场激战,但出乎预料的是在宋军试探性的进攻之下,主力甚至还没有上阵,遵化城就轻而易举的被攻破了,抓住一些来不及逃走的建奴士兵一问才知道,原来昨天回到遵化城后,皇太极就觉得守不住,所以连夜就带着大军跑路了。

这皇太极还真是果决啊,怪不得能在努尔哈赤时期女真已经逐渐显出颓势的时候将局势重新扭转过来,若是换成其他人,恐怕还真没有这么容易做出决定。

“建奴现在逃出去多远了”要是他们已经走远的话,还真不好去追,因为如今大明内部的局势尚不稳定,李悠也不能离开京城太久。

“昨夜子时走的,现在怕是已经走远了。”后面还有一些跑得慢的蒙古士兵,而是这些就算是杀了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骑兵追击,追出三十里然后收兵。”不过好在建奴走的时候为了加快行军度,还多劫掠来的物资都没有来得及带上,他们这次破关算是亏了血本,而且皇太极的威望也大大损害,接下来阿敏、代善等人或许会尝试着反击,起码短时间内他们是没办法再次入关了。

岳云带着骑兵追杀一阵,又斩获了数千级,然后回到遵化城中,王洽见状奏道,“陛下,如今建奴已经被赶出关去,此次御驾亲征已经大胜,还请陛下早日回京。”

“回京”李悠缓缓摇头,“建奴是暂时被我们打退了,但若是不扫清他们在关内的内应,他们迟早还是会壮大起来的,因而朕暂且不能回京,而是要先把这些里通外国的奸细给解决了再说。”8

第859章 张家口为那一刹的迷彩加更

张家口最早是大明在北方的马市,所谓马市并非只用来交易牲畜,而是定期开市的大型集贸市场,来自山西的商人用北方草原上所需要的茶叶、盐、布匹等物来交换牛羊马匹、皮毛等草原上的特产,以谋取利润,由于草原上物资匮乏,所以他们获得了高额的利润,并通过垄断这条商道而积累起海量的财富。

说起晋商,他们的家要起源于明朝初年,明朝建国后,国防的重点在北方,主要是防止蒙古人卷土重来,朱家王朝在北方边境部署了百万军队,这就需要大量的军需物质。朝廷以盐引为酬谢,鼓励商人把粮食草料运输到边塞,这就是明朝的“开中制”。所谓“盐引”,就是在政府专控盐业的条件下,获取购买销售食盐的额度凭证。山西商人敏锐地捕捉了这个商业机会,他们从河南、山东以及江南地区将粮食运往北部边镇,以换得“盐引”,再折身辗转两淮、河东、四川等地出产食盐的地方凭“盐引”购买食盐,最后到全国其他地方出售食盐获利,可以说是他们能够有如今的财富正是因为大明防备北方蛮夷的需要,但是为了谋求更多的利润,他们却开始充当蛮夷攻打大明的走狗。

建奴起家之后,大明朝廷严令将粮食、铁器等物销售给北方的蛮夷,如果这一政策能够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那么缺少粮食和铁器的建奴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两回事,更别提日后能够一统天下了;如今是小冰河期,辽东的土地虽然广袤,可出产却不多,所产出的粮食甚至不能满足建奴所需,而他们的冶炼技术更是不堪,所以努尔哈赤能拿出十三副铠甲已经是将家底都掏空了,这一情况一直到他从大明掳掠到大量的工匠才稍有好转。

但是商人是以追逐利益为目的的,只要有额的利润他们就肯冒着砍头的风险,所以在朝廷下令断绝与辽东的贸易之后,总有不怕苦不怕死的晋商不顾明朝政府禁令,跋山涉水与满清进行贸易,为建奴提供各种生活和军需物质。

到如今更是形成了一条利益链,建奴入关劫掠,从大明的百姓那里掳掠财物,然后将这些染着大明百姓鲜血的财物便宜销售给晋商,而这些晋商则为建奴提供他们急需的粮草、铁器乃是兵器、情报,他们躺在大明百姓的尸山血海身上了大财。

而在朝廷上,这些晋商也有万全的准备,他们一边在各处资助那些出身贫寒、但颇有天分的学子,一边和朝廷大佬进行联姻以壮大自身的势力,比如万历年间的辅张四维、兵部尚书王崇古都可以说是晋商在朝堂上的势力。

用大笔的钱财摆平当地的官员,和朝廷大佬结党,晋商用这种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安全,然后在满清入关以后摇身一变成了满清的皇商,可以说是用大明百姓的鲜血为自己的家族挣得了百年的富贵。

要想解决建奴,晋商就成了李悠必须要对付的势力,如果在留在京城下圣旨处置这些人,恐怕在朝堂上就会被那些和晋商穿一条裤子的朝廷官员驳回去;就算勉强通过,派出的钦差也会被晋商的银子砸晕,顶多抓上一两个小虾米应付差事,对那些掌握着辽东商贸的晋商八大家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所以李悠在将皇太极赶出关之后就立刻带着兵马直奔张家口而来,他要亲自来解决这个趴在大明身上不停吸取鲜血的毒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