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征战五千年 > 分节阅读 342

分节阅读 3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以为进入蜀中的道路却并非只有这一处,现在山南东道进入蜀中这条路摆不下这么多兵马,我们不如考虑从岭南道和江南西道进军,同时从两个或者三个方向发起进攻,蜀中的兵力本就不多,如果他们再分兵的话就更容易获胜了。”早年间曾经游历天下的许光发话了,他当年就走过从江南西道过黔中道进入益州的这条路。

“如此以来,最然乍一看所用的兵马更多,消耗的钱粮也随之增加,但却可用更少的时间解决蜀中,这笔账算起来还是很划算的。”范蠡轻抚长须,点头表示了对许光的支持。

“岭南道驻军不多,若是从其他地方调集恐怕短时间内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兼之岭南道到达益州路途遥远,因此另一路还是从江南西道出发的好。”江南西道乃是李悠的起家之地,又有嘉州这样的军事重镇,如果从这里调集人马比岭南道轻松得多。

“陛下,臣请南下嘉州,整顿兵马进军黔中道。”李悠的话音刚落,许光就按捺不住了,立刻出来主动请战,这些年来他一直看着秦士信、罗世绩、周伯符等人征讨四方,心里难免有些羡慕,此前由于要在李悠亲征之时镇守根据地,不能轻易离开,而如今京中尽在李悠的掌握之中,这一次他又不可能御驾亲征,所以许光才有了领军出征的希望,当然不肯放过,毕竟他的年纪要比周伯符等人大得多,下一次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的机会了。

“许将军熟悉地形,又有在蜀中游历的经历,蜀中的豪杰也多有佩服,由许将军率领这支兵马再合适不过了。”许光在嘉州军中的资历最老,几乎无人可相比拟,所以在他主动请战之后,那些原来还有点想法的都纷纷退缩,向许光表示了支持。

“许将军兵法韬略远胜我等,有许将军出马定会马到功成。”周伯符、罗世绩等人纷纷站出来帮许光说话。

“既然许将军不嫌路途遥远、蜀道难行,那么这支兵马就交给许将军了。”被许光照顾了这么久,李悠自然愿意看到他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而且许光的能力也足以让人信任,他肯定能很好地完成这次任务。

接着众人又渐渐完善了两路并进的方略,对于各路人马的统兵人选李悠也做出了抉择,许光率领嘉州的驻军由黔中道进入蜀中,江随云和他一同前往,负责处理沿途改土归流的事情;周伯符率领山南东道的驻军从水陆两路同时禁军山南西道,孙初阳负责后勤事务;范蠡负责为他们筹备粮草,顾将子也将周正心派到军中负责检验新型武器在战场上的应用情况,并收集数据为下一次的改进提供基础。

嘉朝的实力已经是今非昔比,两路合计十多万兵马派出去,北边却根本不用减少驻军,依旧保持着对河东道北边各部落以及漠北诸部的巨大威胁,钱骅的船队依旧在海面上扫荡着所剩无几的海盗,让那些海商可以平平安安的将产自中原的商品送往周边诸国,换回来大量的粮食、妇女及其他中原稀缺的物品。

人选既然已经安排妥当,那么接下来就该专心备战了,许光同周伯符等人整日呆在沙盘室里和参谋们仔细的商讨着进军的策略和细节,李悠也偶尔前来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讨论的间隙他未尝没有几分遗憾,看来从今以后自己亲临战场的机会恐怕是越来越少了啊

第839章 大明崇祯十一年

已经习惯了征战四方、枕戈待旦的日子,这几年老是憋在京城里处理那些繁琐至极、永远也处理不完的政务,早就把李悠给憋坏了,而且虎符也似乎没了消息,迟迟不肯给他布任务,现在眼见着大战将起,自己却不能领兵出战,李悠心里难免有些郁闷。

可这也是逼不得已的事情,现在天下方定,需要他处理的事情多不胜数,而且哪些将领也需要有建立功勋的机会,像是讨伐蜀中这样的小阵仗李悠都要御驾亲征的话,恐怕就连这些将领也会感到不满了吧身为君上也应该给下属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李悠才将这次领兵的任务交给了周伯符和许光,今后恐怕只有进军漠北或者攻入河东道的时候他才有机会再次披挂上阵、御驾亲征了,而那将会是在蜀中彻底平定之后的事情。

“这几日你和学堂里请几天假,随朕一起到总参谋部看看率军征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李悠将心中的郁闷暂且放下,转而利用其这个难得机会教导起李珏来,古语有云:国之大事,在戎在祀,身为一国之君决不可对战争一无所知。

他可以不懂带兵打仗,但一定要明白战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战争的胜负又涉及那些方面,身为一国之君要采取什么样的做法才能让己方在战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而这一切光看兵书远不如去总参谋部来的直观,李珏现在正是吸取知识最旺盛的年纪,提前给他灌输正确的理论和观念大大的有益。

那有男孩子不对战争充满憧憬的,所以一听到有这样的机会,李珏当然高兴,唯有周南却有些心疼孩子,生怕那些粗鲁的武将冲撞了李珏,但是一想李悠也会和他一同前往,就彻底放下了担忧。

“臣等拜见陛下,拜见秦王殿下”换了一身亲王服饰的李珏气质大变,小小的年纪就有了几分威严,待众人行礼结束之后微微回礼。

“小王此来乃是为了向诸位将军了解征战的要点,诸位无需顾忌小王,只需和往常一般行事即可。”李珏条理清晰的说道,众人领命而去,继续围着沙盘讨论起作战的细节,另外他们也安排了一名机灵的参谋陪在李珏身边给他耐心地解释着其中的关键。

渐渐地众人进入到工作状态,似乎忘了李珏的存在,大声的表着自己的看法,李珏却不以为忤,而是耐心地听着他们的言语,并且时不时向参谋提出自己的疑问,“敢问为何许将军、周将军他们说了半天也没说到行军布阵、谋划用计的事情而是一个劲儿的在讨论粮草的供应、道路的通畅”

听起来和自己在话本里、说书先生口中所见过的那些智谋百出的统帅完全不一样啊反倒是反倒是像个锱铢必究的商人这就是李珏对他们的初始印象。

“殿下,所谓妙计百出不过是说书先生的胡言乱语罢了,真正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却不是这些,而是将士们能不能吃饱饭、有没有精良的装备、合格的训练。”参谋如实答道,“战事胜负的关键有一半在后勤、三分在训练、一分在情报、最后的一分方才是临阵指挥,以我嘉州军的实力,只要保证粮道通畅,蜀中的军队就根本不是对手,而周将军和许将军他们现在商议的正是如何保证这一点。”

李珏微微皱眉,细细品味着这名参谋的言辞,在他的心中一闪崭新的传呼就此打开,让他看到了和昔日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片刻之后他就对此有了新的认识,“小王明白了,这就好比前朝皇帝御驾亲征关内道,却被袁章打得落花流水一般;若非大魏禁军断了粮草供应,军心涣散,袁章怎么如此轻松就能获胜”

这一战乃是李悠成名的第一战,李珏平日里也没少听人说起过,他很快就将参谋的话融会贯通,运用到对这一战的分析上,“而且听闻大魏禁军平日里操练也是十分懒散,除了少部分精锐之外,大多都不堪一战,如此说来他们在后勤和训练上已经远远路后语袁章的北虏骑兵,又因为朝官隔绝了消息,让他们失去了正确的情报来源,所以这一战的失败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