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征战五千年 > 分节阅读 337

分节阅读 33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算的买卖

“如此甚好,以山南东道之地拖累嘉朝,让他们自己先乱起来,然后吾等就可以在蜀中观敌自败了”罗昭牧也渐渐松了口。

“罗将军镇守山南东道多年,的确是劳苦功高,理当接受封赏回益州好生休养一番,至于他麾下的兵马,就暂且拍到黔中道去吧这些年来黔中道的土司一直不安分,正好让他们见识见识我蜀中强军的厉害。”还没等罗昭牧高兴多久,苏子灿就轻描淡写的剥夺了罗昭远的兵权,将他和士兵分割开来。

这一番借口找的正大光明,让罗昭牧也无话可说,只得收起了那点刚刚冒出来的野心,强作笑颜感谢苏子灿对他们罗家的照顾。

数日之后,端木见再次被召唤到了蜀王的大殿之中,这次在殿中等候的朝臣更少,全都是执掌蜀中的实力派,经过一番试探,苏子灿终于逼迫端木见收回了劝降的话语,亮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双方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终达成了一致协议:罗昭远和他麾下的大军立刻撤出山南东道,以证明蜀中对京城和京畿道并无觊觎之心;此外,为了彻底打消嘉朝的顾虑,以及恭贺李悠登基称帝,蜀中愿意将山南东道割让给嘉朝,并且送上银二十万两,蜀锦十万匹,粮食二十万石以道贺;在蜀中完成上述约定之后,嘉朝不再要求蜀中归降,蜀王依旧可以在蜀中安享太平。

协议既然已经达成,苏子灿等人总算是彻底放下心来,一再挽留端木见在蜀中多停留些日子,每日宴饮作乐,礼物不断,端木见都一一笑纳,同时也借着宴饮的机会观察着蜀中这些重臣彼此之间的关系。

消息传回京城,李悠大喜过望,没想到这端木见还有这分本事,部分一刀一枪就赶走了罗昭远的数万大军,拿下了山南东道,有了这块地盘,嘉朝将来进攻蜀中就更加方便了,而且罗昭远也被调回益州,边界少了这样一员宿将,真可谓是自毁长城啊

“陛下,由此可见,蜀中群臣皆是鼠目寸光、不思进取之辈,等再过上几年朝廷恢复元气,拿下蜀中想必易如反掌啊”群臣纷纷向李悠道贺,他们已经将蜀中视为囊中之物了。8

第827章 太子的教育问题

合约既成,端木见在蜀中也探查够了虚实,于是加快速度返回京城,此后罗昭远小心翼翼的带着他麾下的兵马以及山南东道的官员、士兵返回了蜀中,这片横在京畿道和黔中道之间的土地就成了嘉朝的地盘,端木见也因此受封进入政事堂,顺便给自己赢得了一个子爵的爵位,成了嘉朝新的政治明星。

收下山南东道对嘉朝来说既有好处也有麻烦,好处是不菲吹灰之力就收获了如此广袤的土地还有上百万的人口,而坏处么就是有给嘉朝的财政背上了一个大大的包袱,此地被蜀中小朝廷压榨多年,百姓民不聊生,不仅不能给嘉朝提供充裕的财赋,还需要朝廷剥除钱粮来对这块土地进行休养生息。

为了显示朝廷对山南东道的重视,李悠从淮南道将郑飞黄调来执掌山南东道,并且派遣周伯符作为统帅来给郑飞黄撑腰,让他尽快解决此地的土地兼并以及盗匪众多的问题,山南东道多山,骑兵缺乏实战的空间,所以由周伯符这个步兵统帅来负责就再合适不过了,他也可以借此来锻炼那些新加入嘉州军的士兵们,顺便演练山地作战的方略,好为将来进攻蜀中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周伯符到了山南东道之后,并未直接开始对那些盗匪进行绞杀,而是贴出了告示,生声明要是没有残害过百姓,仅仅是因为过不下去而不得不起来造反的义军,只要他们肯下山向嘉州军投降,那就既往不咎;至于那些为非作歹的匪群,也是只诛首恶,胁从不问,要是有人能够带着匪首的首级下山,还会得到嘉州军的嘉奖。

贴出了这份告示之后,周伯符就带领大军一边在山南东道选择合适的地方安营扎寨训练,一边带着参谋团队和精锐士兵不断熟悉此地的地形,将山南东道里的土匪据点打听的清清楚楚,顺带还送了不少人进入蜀中,去查探黔中道、山南西道和剑南道各地的情况。

此外在他的武力支持下,郑飞黄也得以在山南东道大展拳脚,重新丈量土地,清除隐田隐户,期间并非没有本地豪绅仗着自己是地头蛇而不断阻挠清理田亩的工作,可是在周伯符的雷霆之击下,这些土豪劣绅纷纷被连根拔起,无数孤苦无依的百姓得到了自己的土地,这些人的家产也变成了周伯符的军费以及郑飞黄衙门里的公务费用。

同时,顾将子、江随云以及司农卿也和在关内道一样,派来了麾下的得力人手在山南东道勘察矿藏、筹划道路、兴建学校、教习耕种,山南东道的风气顿时为之一变,那些躲在山上迟迟不敢下来的义军们也在家人的劝说下纷纷来到衙门里请降。

在确保这些人并没有犯下残害百姓的罪过之后,郑飞黄和周伯符对这些人进行了安置,有志于从军者在经过筛选后纳入嘉州军之中,这些人虽说在纪律性上多有欠缺,战阵厮杀也远远比不上嘉州军中的老兵,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绝活,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是最好的山地兵兵源,为了日后平定蜀中着想,周伯符也吸纳了不少这样的人加入军中。

若是不想从军,同样也有合适的安排,或是去矿山、工坊之中寻一份差事,或是由当地官员分给土地供他们耕种,要是此前受够了折磨不想留在山南东道这个伤心地也没有问题,河东道有大片尚未开荒的土地等着他们去耕种,到了那里他们将获得远比山南东道更多的土地,只要他们连续耕种三年,开荒出来的土地就归塔恩自己所有,而且朝廷还会为他们提供种子、农具以及初始资金,前三年还不用缴纳一文钱的税,这也吸引了许多百姓进入河东道,山南东道的人口压力大大减轻,而河东道也在他们的努力下渐渐充满了生气。

朝廷在慢慢的改变着山南东道、河东道与关内道的形势,只要这些地方恢复生气,嘉朝就将再次聚集起庞大的军队,最终解决蜀中、漠北草原和河东道的事情,但是在此之前,天下出现了短暂的和平。

李悠也在这时候迎来了他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孩子,李令月在西园之中诞下了一个儿子,被取名为李顼,郑妍儿则是诞下了一位公主,取名为李珈,而他的长子李珏也已经到该入学读书的时候了,如何培育后代的问题也渐渐提上了日程。

在立长立贤之间李悠还是倾向于前一种方案,毕竟这种方案似乎更加有利于朝廷的稳定,所以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李珏就将成为太子。

若是按照周南的想法,她还是比较倾向于选拔博学鸿儒到皇宫之中来给李珏讲学,但是李悠却不太喜欢这个方案。

自古以来,除了开国时一两代的皇帝之外,其余的皇帝大多都是养于深宫之中,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皇帝是一项要求很严格的工作,要求他们必须深刻的了解这个帝国的运行规律,拥有敏锐的目光而不至于被群臣蒙蔽。

但是指望这些很少接触过民间疾苦,仅仅从书本上学习知识的人做到这些也太过勉为其难了,以他们对天下的浅薄认识,又怎么斗得过那些老奸巨猾的朝臣,从而将整个帝国牢牢掌握在手中呢更别说他们从书本里学到的那些知识还是经过朝臣所加工的,这其中未尝没有与虎谋皮的味道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