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征战五千年 > 分节阅读 149

分节阅读 14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看呢李悠陷入了思索,此去长安又要花费数月的时间,可是为了一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风采,花费数月的功夫完全值得;上次云台二十八将就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实力,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在后世的名声更加响亮,想必收获也会更在云台二十八将之上。

为了这个机会,还是去一趟长安吧至于能否进入凌烟阁,李悠觉得问题不大,高仙芝向来不会隐瞒自己的功劳,有这样的大功李隆基定然会接见自己,到时候自己再提出这样的请求,想必他不会不同意。

“文阳,不知此战之后你有何安排”或许是喝了酒,高仙芝的语气越发的亲切起来,甚至称呼起了他的字,“我安西都护府正需要文阳这样的人才,文阳文武双全,更兼军略过人,若是留在安西,不出二十年定可接任安西都护之职。”

这个安排到是不错,只可惜我却不是大唐人,因而李悠婉言谢绝,“末将此次奉命运送军械工匠前往安西,如今任务已经完成,还需回长安复命,至于日后的事情,末将谨遵朝廷之命行事。”

“那好吧,稍后我会命人押送俘虏前往长安,文阳就和他们一道吧”高仙芝稍感遗憾,随即做了安排;此次俘虏之中颇有些西域各国的贵人,将他们送到长安,想必能让皇帝陛下开心一些吧。

“末将遵命。”李悠抱拳称是。

数日后,碎叶城外,李悠和奉命押送俘虏前往长安的李嗣业带着大队人马挥别了送行的众人,先行一步缓缓踏上东去长安的路程,在他身后,岑参吟诵的诗句回荡在众人的脑海之中,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碎叶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次回归长安,除了俘虏和献给李隆基及京中诸官的礼物之外,李悠还把那些通晓制造霹雳弹的工匠全都顺道带上,这项大杀器可不太适合放到边关重将手中。

一路上李悠、李嗣业和潘凤三人每日较量武艺、比试箭术,好不痛快;虽然她没有获得数值上的增长,但也感到自己的武艺比之前圆润了许多。

数月之后,李悠等人穿越河西走廊,进入到关中平原,长安的城墙渐渐映入他们的眼帘,这个时代全球最伟大的城市到了。

第372章 请君暂上凌烟阁

“这就是长安啊”遥望着巍然耸立的城墙,许多从未到过长安的安西都护府士兵长大了嘴巴,囚车之中那些康国、石国等西域小国的贵人们也瞪大了眼睛,就连黑衣大食的将领们也纷纷露出不可思议的眼神,即使在他们的国家,也从未见过这么繁华的城市。

城门口出城入城的车队绵延不绝,丝绸、瓷器等在西域贵比黄金的奢侈品在这里随处可见,大唐百姓身上那种骄傲和自信让人李悠感到无比欣慰,这才是华夏子民应有的气质。

“贤弟,你这是多久没有回过长安了”一旁的李嗣业推了推有些发愣的李悠,他此前多次来过长安,却是比其他人容易适应一些。

上次来到长安的时候还是汉武帝建元年间,距离现在已经有将近九百年了,这九百年间长安城不知道换了多少主人,但这座城市依旧是华夏的中心,是天下诸国仰望的存在。

“来者何人前来长安有何要事”看到这支队伍,长安的守军远远迎了上来,警惕地看着他们,但当看到他们的旗号事,眼中的警戒略有放松。

“本将乃是右威卫将军李嗣业,奉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左金吾卫大将军高仙芝之命押送黑衣大食、石国、康国等国俘虏入京献俘陛下”说罢李嗣业抬高了嗓音,“我大唐安西都护府远征怛罗斯城,大败黑衣大食联军十万,阵斩五万,俘虏两万余,缴获战马军械俘虏敌军国王大将无算,扬我大唐威名与万里之外”

“我大唐万胜万胜”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长安守军和周围的百姓齐声发出欢呼,即使对大唐来说,击败十万大军也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

“果毅都尉李悠奉命押送工匠、军械前往西域,如今完成任务回京缴旨。”李悠接着说道,从怀中掏出相关文书送上。

“李都尉此次亦为大唐的获胜立下汗马功劳”李嗣业不失时机地夸赞自己这位兄弟,“李都尉此战与万军之中阵斩黑衣大食名将齐亚德与侯梅德此次大胜李都尉当居首功。”

于万军之中阵斩敌军大将乃是百姓们最喜欢听闻的传说,随即无数的百姓向这边涌过来,试图从李悠这里弄到一些故事,好让他们可以回去向街坊四邻吹嘘;长安守军的将领羡慕地看着李悠,他知道有了这样的功绩,连升三级也是不在话下。

“大丈夫当如是也”人群中不知道那个读书人激动之下喊出了这样的话语,随即这句话渐渐传开,百姓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李悠等人的赞赏和钦佩。

“都散了吧日后朝廷定会有相关庆典,到时候再看不迟。”历来大胜还朝之后朝廷都会举办献俘等庆祝仪式,这也是长安百姓最喜欢看的节目之一,等驱散百姓这名将领随即带着李嗣业和李悠前去办理入城手续。

他们率领的大军是不能贸然入城的,暂且只能和押送的俘虏一起留在城外军营稍事歇息,李悠和李嗣业则带着亲兵赶往朝廷相关衙门。

此次大胜的奏章早已被高仙芝快马加鞭送到长安,李隆基看了大为欣喜,如今听闻李嗣业和李悠押送俘虏归来,立刻传令入宫奏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