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6(2 / 2)
“我真是太高兴了,你是专程来看我的,对吧”
亚修本想说不是,但瞧见伊琴丝那满是期待的眼神后,这句话怎样也说不出口,只好答是。
“我就知道,那我们上车再谈吧”伊琴丝手一伸,拉着亚修就往车上走。
“等、等一下,我还有事,所以在这里谈就好了。”
“可是这样在路上说话不是很奇怪吗上车再聊不是更好”伊琴丝一脸无辜、楚楚可怜,让人不忍拒绝。
亚修转头四顾,果然有不少人对着这里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不过却被侍卫隔离在远处。
“也对,在这里的确不方便,可是”
“没关系啦好久不见总是要叙叙旧,两位姊姊也一起来嘛”
伊琴丝满脸笑容,手上却悄悄的打出暗号,那被提拔至此地的队长几乎摸清了她的脾性,微微点头表示明白。
安琪莉娜和黛丝笛儿虽然不想,但也只好跟上,不过没想到已把亚修拉进车厢里的伊琴丝却是一声惊呼,探出头来歉然说道:“真是抱歉啊两位姊姊,我忘记车子太小,挤不下四个人”
她话说到一半就没有再说下去,当然是在等某些回应,这种雕虫小技自然难逃安琪莉娜和黛丝笛儿的法眼,因为在蓝贝塔城时她也玩过这种小手段。
但问题在于她是此地的公主,而亚修也是主人,她们还能怎样只好咬紧牙关,说出我们在一旁待着就行了的话,让伊琴丝放下窗帘,获得了与亚修独处的机会。
这时,队长轻声下令,驾着马车的侍卫轻拉缰绳,马车以缓慢的速度前进。
由于这辆马车建造极为精巧,加上速度并不快以及窗帘被放下的缘故,亚修根本不晓得马车已经在动,就这样糊里糊涂的被带走。
黛丝笛儿和安琪莉娜同时吃了一惊,正想有所反应时,队长来到她们身前,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说道:“真是对不起,因为马车的位置有限,只好劳驾两位稍微累点了,不过进到王宫之后,保证让两位宾至如归,不会再发生这种事。”
“什么,要进宫吗”黛丝笛儿觉得伊琴丝这手真是够狠的。
“当然,亚修阁下和公主殿下的交情非同小可,既然来到此地,怎么能够不住几晚呢再说,三日后正是公主殿下十六岁的生日,亚修阁下能在此刻来到这里,实在是极为凑巧的一件事,因为殿下在一个月前就发帖请亚修阁下来此相聚,奈何他人不在,这让殿下发了一顿脾气,最后着我们立刻派人到天启神殿寻找,但却又不见踪影,此刻能在此见着他,也算是两人有缘,自然要让他们好好的叙叙旧,不是吗”
安琪莉娜和黛丝笛儿听得面面相觑,这番话合情合理,让人无法辩驳,寻找医圣一事确实可因此暂缓几天。
不过,事情根本不是这么简单。亚修虽还没发现,但她们两人不需动用到身为女性的敏锐直觉,随便一眼就看出伊琴丝对亚修的态度是大有问题,她的眼神毫无保留,举动更是毫不避讳的积极主动,加上擅用心机,谁也无法料到她接下来会使出什么样的手段。
万一亚修出了什么乱子,问题就大了。
两人心中叫苦,就算此时警告亚修要离伊琴丝远一点可能也已来不及,因为他的心肠实在太软,绝对无法拒绝伊琴丝的软语相求。
车行已过了好一段时间,可见这城市之广大,途中不时还可听见从车内传来伊琴丝如银铃般的娇笑声和亚修爽朗的说话声,可见车内的两人相谈甚欢,但车外的两人却是无名火越来越烈。
不过她们立刻想起一件事,以亚修目前的实力,有可能在马车走了这么远的距离后还无所觉吗
那会不会是亚修已经发现伊琴丝的把戏,只是对这名曾自我放逐而被辱为乱之公主的女孩起了怜惜之意,不忍伤她才故意装糊涂。
两人心中暗叹,这只是更彰显出亚修温柔的一面而已,而这点,早在伊琴丝对他施以不堪的侮辱时就知道,那也是促成她们愿意视亚修为主人的重要契机。
再过一段时间,巴洛雅王室成员居住的宫殿出现在眼前,入目处先是长达近千步的一块空地,这是为了不让可疑份子偷偷潜入城里的第一道措施,也可作为民众聚会的场所。
接下来的是一圈又一圈,总数竟多达四圈的护城河,不过河里流动的水却是温泉水,因此烟雾弥漫,把被它守护的宫殿衬托得有如世外仙境。
此种布局最大的优点是除了里谢尔本身的城门之外,还多提供了数道强大的防御,让王宫化身成有如铜墙铁壁般的小城。而另一个显眼之处则是王宫的四个角落各有一座高耸入天的圆塔矗立。
每一道紧邻护城河的城墙之上都站着一手持金色长枪、一手拿划上国徽的长形盾,身穿闪亮银色盔甲的守卫,此刻他们将盾牌横挡在前,高举长枪对着伊琴丝的车队行礼。
行至此,马车其实还处在外围,可是随着距离慢慢接近王宫,安琪莉娜和黛丝笛儿开始觉得自己正走入一头张开大嘴,要将人吞掉的巨兽肚子里,不过巨兽要吞的只有亚修一个。
进去容易,要出来恐怕就难上加难了。
第五章治国妙道
“这真是壮观啊”
亚修忍不住发出赞叹,纵使来此之前他已经见过不少各具特色的建筑。
座落在山峦之间的天启神殿是以无上意志,用血汗和劳力一铲一锹建造而成,因此有一种充满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毅力之美,再加上它独有的宗教气息,更赋予它一种超脱尘世的神圣感。
而与天启神殿这纯粹表达人力之伟大相对的,正是人迹罕至的妖精森林,它亦是远离人类社会的自然居所。
对信仰自然的妖精们来说,天地生成的一切就是最美丽的事物,因此他们居住在人类从未想过的树屋之中,享用的食物乃至于日常用品无一不是从自然中得来。
他们的村庄依山而建、傍水而居,见不到人力多余的干涉与操控,或许没有那种令人为之屏息的磅礴气势,但自开天辟地以来,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