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强盗传奇 > 分节阅读 4

分节阅读 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为什么在中国赢得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反而会丧失领土,中国会陷入内战直到现在,中国人还是不能知道自己光荣的历史。这些历史严肃的问题,当然中国人要负起自己民族不争气的责任,但是国际强权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上下其手的破坏与出卖的做法,也要负起同样的责任。

因此作者写这本书,其目的只有一个,告诉所有的中国人,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日的历史真相何在依照历史事实的记录而言,中国是战士,而不是人质,中国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於全世界的人类,共同追求历史的正义与和平,有著极大的贡献,但是中国在历史上应有的光荣与权利,全都被强权的政略所出卖了。

本书不是一本抗日战争全史,没有巨细靡遗的记载抗日战争中所有的重大战役与事件,它只是设法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中,挑选一些重大的事件,找到中国在这场历史大决战中的贡献,以及点出历史曲折与变化原委的所在,本书更是不讳言的指出中国在国际强权运作下,在历史中遭到出卖的挣扎。本书绝对无意丑化日本的恶劣与暴虐的意图,也不想挑拨盟国对中国出卖的是非争议,更不想要为哪一个政党的形象而辩护,本书只想设法记录一些抗日战争历史的真相,告诉全世界与所有的中国人,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究竟付出了多少代价,做出了多少的贡献,以及最后遭到多少的出卖与陷害。

但是没有人能够完全超脱自己的环境、身世与观点的历史叙述,由於涉及到历史人物与党派的批评,或者作者应该透露一点自己家世的政治背景,由於先父曾经参加过共产党抗日的军事训练活动当然不是共产党员,因此了解共产党的抗战策略,虽然先父很快的脱离共产党团体,而积极的参与国民政府的抗战工作,最后成为国军的陆军上校军官。但是在退到台湾之后,只因为过去这点的「红色」记录,成为台湾白色恐怖的牺牲者,后半生都活在政治的监视之下,失意潦倒。先父的基本立场是,看清共产党,也看轻蒋介石典型的粤派军人观念。先父当初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为了在抗日战争中,想要多出一分力量的结果,导至了后半生失去自我发展与贡献国家的机会。这也许是作者内心之中,永远感到不平与遗憾的地方。

日本对华的全面侵略迫使中国抗战御侮

作者对於第二次中日战争历史的看法,大略可以简单归纳如下:假如单就中日之间的关系而言,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原来是可以不必一定发生的,或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因为在中日长达二千年的历史关系之中,中日亲善与互不侵犯的时间,远比矛盾与冲突的时间,长得太多。就算是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中日关系出现冲突的发展,中日之间也没有爆发全面战争的绝对必要。但是由於中国成为日本与国际强权决战的战略筹码,因此在日本错估中国民族主义的力量的前题之下,冒险的发动这场战争。其实日本也曾经一直挣扎著,希望避免与中国进行全面的决战,也多次希望能够早些停止与中国全面的战争,因为日本知道,当时日本真正的敌人不是中国,而是苏联与美国,与中国进行决战,绝对是日本的历史悲剧。

根据当时历史的事实而言,中国没有能力挑起这场战争,日本没有能力结束这场战争。中日战争对於参战的两个国家,注定是没有赢家只有输家,而真正获利的超级大赢家,反倒是苏联。不过日本是在恐惧日苏历史大决战,以及未来美日之间会爆发历史冲突的战略思考下,决定要设法在中国扩大日本的战略空间,与增加决战筹码,而侵略中国,日本以为很快就会结束中日战争,但是这场战争竟然成为中日的历史决战,虽然中国付出近乎无法承担的代价,但是中国也走上浴火重生的最大突破与发展,假如不是苏联、英国联手发动另外一种对付中国的「侵略」,中国现在的历史会有不同的发展与结局。

本书将第二次中日战争的时间,上溯自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事变,与一般的抗日战争历史,从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开始,有所不同,因为依据历史的事实,日本从九一八开始第二次正式的侵略中国,假如抗日战争是从七七算起,那么如何能够解释,在中日战争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沦陷,五千万人民被奴役的事实,历史大事件应该注意其发生之因,所以作者对於这段时间的历史变化,用了不少篇幅加以论述。

当然,中日双方是从七七之后,才进入全面战争的阶段,双方这场全面与持续的历史大决战,总共进行了八年一个月三天,两军双方总共进行过二十二次的会战双方动员兵力在十万人以上,一千一百十七次以上的战斗双方兵力在一万人以上,以及三万八千九百三十一次的小型接战,中国军方伤亡了三百六十万人,日军伤亡了一百一十万人,中国平民死亡了三千五百万人,中国人民的财产损失估计,超过六千亿美元,另外中国无数的文物与古迹,都遭到日军大量的摧毁与劫掠。最后日本在中国战区共有一百二十万部队向中国投降,六十万的关东军向苏联投降,日军的主力部队,几乎全限制在中国的战场。这就是中国对於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无与伦比的贡献,这些数据就是一个驳不倒的事实,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会成为联合国四强的根本原因,历史的叙述可以受到观点的扭曲,但是数字仍然会说话。

孤军抗日牺牲最大

整个中日战争,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四一年,是中国孤军奋战的时期,在这个长达十年的时间中,先是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日本是想尽办法步步蚕食中国的东北、内蒙与华北,中国是忍辱负重的设法争取时间,完成统一与建设,以凝聚国力来面对中国民族生死存亡之历史决战。

在七七事变之后,中国虽然没有准备完成,但是被迫全面的应战,日本是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以优势的兵力,击溃中国的抗战意志,不过中国采取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焦土作战,在重大的军民伤亡中,让日本陷入中国的战略泥淖之中。而在武汉会战之后,日本企图改用以战养战的战略,扶植汉奸政权,来搜刮中国作战资源,并且迫使国民政府最后因为力竭而放弃抵抗。此时国民政府采取长期战略相持的方式,消耗日军的作战能力,迫使日本在面临战争资源面临耗竭之前,悍然的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夺取南洋的战争资源。

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五年,中国与全球反法西斯国家联合,共同对日本作战,中国在形式上结束了孤军的态势,但是由於盟国对於中国战区,是采取极端歧视的战略资源分配次序,苏联又切断中国的对外联络通道,因此造成中国在一九四五年之前,不但没有得到更多的援助,反而还要分出已经不足的军力与资源,维护缅甸的战略地带安全。更糟的是,由於企图分裂与弱化中国的国际势力,藉著机会渗入中国战区之中,造成中国战区的外援有如望梅止渴,引爆内部的纷争不断扩大,结果使得中国在一九四四年,遭到一连串的作战失利,近乎亡国,直到一九四五年,中国战区的局势才出现好转,但是已经伏下中国将遭到出卖的历史悲剧命运了。



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常不自觉的追念先父,曾在抗日时代,为了爱国牺牲一切,一介文人投身戎马,成为所有抗日无名英雄中的一位,最终半生坎坷,也是为了这场战争,他所付出的血汗泪,其实就是这部不朽中国历史的一个小缩影。当然家慈亦复如此,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在那个被遗忘的时代,她是历史巨变过程的见证人之一。因此作者与兄弟们,从小也就从父母的言谈中,建立了最初对於抗日战争的印象。

推而广之,作者的三叔郑永平现居澳门办报也曾在广东参加抗日的游击队,大舅李承恩是东北军的骑兵团长为国牺牲,二舅李北光是国民党东北的抗日地下工作人员,在被日军逮捕后遭到严刑烤打。单是作者这个小小的家族中,就与抗日战争,有著如此众多的关系,那些曾经历过中日战争时代的五亿多的中国人,以及三千五百万牺牲的同胞的事实,更是让这个抗日战争的历史,成为与每个中国人都有切身关系的事件,他们都应该是历史上不朽的英雄。单是为了这些无名英雄的血泪牺牲,我们就不能让这个历史被有意的遗忘与扭曲。哪个中国人有这种权力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