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调教太平洋 > 分节阅读 653

分节阅读 65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议长说的很多,土地不是越多越好,早年的东西伯利亚地广人稀,我们控制多大都没问题,但越往西人口越是稠密,尤其是进入中亚后更是如此,这些地方民族成分众多,即使我们现在占了,谁能保证几十年后不会出问题

现在我们的确可以去要求俄国割让,但那样问题很大,何况我们控制了半个西西伯利亚后,这里就等于被我们半包围了起来,只要限制俄国驻军,削弱俄国的存在感,那么这些民族肯定会发生质变。

所以我觉得皇上的办法不错,既然现在控制了以后还是会出问题,那还不如放弃目前的一部分利益,让这些民族自治或者建国,这样我们和俄国之间就多了很多屏障,他们国家未来的精力不会都被牵着在平叛和剿匪上来。”

唐绍仪的话引来了众人点头,如果能够顺利得到半个西西伯利亚和澳大利亚,帝国仅土地疆域已经接近3千万平方公里,而且距离遥远,岛屿众多,如果继续扩张迟早会出问题,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巩固和强化控制,至于土地已经已经不要很多了,只要能确保控制些战略要地就成。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使德国让步,必须给俄国留下一个安稳的入海口,这样俄国才不至于被过分削弱。”唐绍仪继续说道:“另外西伯利亚铁路改扩建要提起速度来,多利用现在战俘还在我们手里的机会,此外参谋部还提出了修建由乌鲁木齐经巴尔喀什湖抵达秋明的乌秋铁路,我也已经原则同意了,加上西北地区通讯,交通不畅,电话线架设,无线电通讯保障之类的也要提前规划起来,移民也要考虑进去,免得谈判结束后手忙脚乱。”

“首相大人,这么多计划,您是要逼死敦彦啊。”钟文耀斜了眼愁眉苦脸的梁敦彦,呵呵大笑起来,要知道光是铁路和通讯建设这两项,就要耗费天量巨资,对现在紧巴巴的财政部来说,压力实在是不小。

“呵呵,这点文耀可以放心了,那批东西我们已经到手了,目前已经抵达了大科威特基地,正准备分批准运回来而且皇上已经对我保证,除非危机要不然酒不会挪用这批钱做军费。”唐绍仪刚说完,所有人都眼睛放亮,梁敦彦更是激动的问道:“真的有统计数字了吗”

“夜鹰发回来了,一共是1220吨黄金,还有大量的钻石和珠宝,估计价值也有200吨黄金左右。”说道从俄国打劫回来的这批宝藏,唐绍仪也勾起了嘴角。

“太好了”梁敦彦击掌道:“不算其它的,光是黄金就可以让我们发行13亿新货币,这些投入市场最好的办法就是建设,通过建设融入国家经济中,有了这笔钱别说一条乌秋铁路了,再修个十几条大动脉都足够了。”

梁敦彦激动地甚至给大家讲资金运作了,不过大家也都没注意,因为这实在是个大消息,一年的战争已经让财政资金链越来越紧,有了这笔横财补充,很多计划终于可以上马了。

“咚咚。”敲门声忽然打断了这次内阁会议,国务秘书在大家的注视下走了进来:“首相,刚刚接到陆征祥大使的电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内部已经原则同意了我们提出的条件,不过却否决的德国的要求,此外大使还说,他们希望能尽快得到援助,因为目前俄国的情况很糟糕,英国军队于昨夜凌晨驱逐了所有喀琅施塔得要塞的俄军,还将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中的十几艘主力舰带出了海,根据目前情况判断,他们可能是想把这些军舰带回英国”

“嘶。”严复吸了口气,他是在座为数不多懂军事的大臣,自然看得出英国这个机会抓地太好了,目前德国主力舰队基本残废,如果早几天或许德国还能排他们拦截,但现在肯定是开始接受维修了,即使能派出几艘前往拦截,谁也不敢需要多大的代价才能留下有6艘主力战列舰的舰队。

国务秘书继续说道:“英法美等协约国也已经开始接触俄国临时政府,并且派特使去见了苏洛夫亲王和邓尼金,试图说服他们不要退出战争,据说还提出了通过北冰洋航线向俄国价值20亿美元的食物、物资和武器的条件,此外高尔察克也开始在高加索收拢残军,并且驻扎在乌法的军队已经于昨夜宣布接受他的领导,效忠新政府。

另外一件事,列宁正式提出要求我们引渡尼古拉二世和,他带走的所有东西,说那是俄国财产。”

舰船篇 六七一 精确打击时代即将来临

六七一 精确打击时代即将来临

开道的装甲车上,机枪手警惕扫视着四周,身后三辆车头悬挂着国旗,几乎一摸一样的轿车内,皇家禁卫们紧握冲锋枪,鹰目森冷。

车窗外平整的水泥马路沿着青山绿草穿行而过,远处的田野里不时可以看到拖拉机来回奔走,迎面试过的小卡车更让人仿佛感觉再看30年代的美国乡村影片,可偏偏这里不是美国,而是太平洋上另一个庞然大物。

原本李默一行是乘坐飞机直飞奉天飞机制造厂试飞院的,可由于天气原因才改为汽车,倒是让他有机会亲身体验农村的变化。

李默前世就是思想较为西化的技术人员,换成早年意识形态对峙的年代,他这类人即使有一身本事也别想出头,甚至还会被扣上大帽子。

现在不同了,他回来了,回到了一个几乎是白纸的年代,可以慢慢勾画出最美丽的蓝图,加上建国初期跟随他身边的几乎都是吸收了西方文化的海外华人,所以国家建设不可避免的带上了一些西化烙印,比如城市建设,乡村规划等等,都结合了一些西方特色。

尤其是获得了西伯利亚和婆罗洲等几乎是空白土地后,国内人口开始稀释,根据战前的人口普查来看,光是东西伯利亚和婆罗洲就稀释了4千万人口,再加上新几内亚等岛屿,有近6千万人口离开,这使得国内耕地不在紧张,加上农业部严格采纳了他提出的控制耕地扩张,推行集约化耕种,加强林业保护等根据后世绿色环保理念改变来的新技术和理念,使得国家环境保护和人口粮食等问题得到了平衡。

这就是李默最想要的东西,当人口扩张减速,而土地开始增多后,分配到每个人头上的资源就会多起来。

后世很多人说中国人创新性不行,但在李默看来那是需求造成的,一个僵化的市场是无法拥有创造的,所以他奉行的是自由经济,一切以需求为标准。

国民的需求,成为了企业最好的动力,不去适应,不研究新技术,你就会被淘汰,就像现在这样,拖拉机已经不再是稀罕物,汽车走入寻常人家,甚至农用飞机都不算新鲜,这使得很多人开始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如果不是因为这场战争,发展的脚步还将快上几步。

随着俄国剧变,解决战争成为了如何打赢战争之后又一个最重要的课题,看似类似的两个命题,实际上却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这就像现在俄国的局势,只要有时间,趁着俄国内乱西北军推进到乌拉尔山毫无悬念,但胜利后呢赔款,割让,民族问题,战后东西方冲撞等等,都将成为了一个长期问题。

从一开始,李默和总参核心人员就没把德国作为看成能够长期相处的盟友,东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差异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所以新华需要俄国,或者说苏联。

作为转世之人,李默最能体会百年国际关系中的微妙,历史上德国和俄国打了一战、二战,死伤千万,割地赔款从未间断,仇恨之深已经不用多说,可后世德国依然是能影响俄国政治走向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

这就是地缘政治的影响力,也是每位杰出政治家所需要做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