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调教太平洋 > 分节阅读 444

分节阅读 4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一切都将在今天验证

望着面前用全新的锻造技术加工出来的六块不同厚度的钢板,他既兴奋却又无比紧张,兴奋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任务,紧张的是如果实验室中的数据在真实环境测试下得不到体现,那么毫无疑问他将失去价值

当六块不同厚度vh装甲被安放好后,他看了眼远处早已待命的几门不同口径的舰炮,心猛地一下子悬到了半空。

“日本还是有人才的。”望着镜片中面色紧张的松野,李默微微一笑,放下了望远镜。

“是啊,日本人的确有股狠劲,听说那个松野为了解决二次淬火中的表面氧化问题,连续几天几夜不眠不休,最后拿出了解决方案。”随同李默一起来观看测试的陈平也佩服了两声,不过对于开放待遇却有些担忧,说道:“皇上,让他们的孩子加入我国,会不会”

“担心泄密”李默扭头一笑,走向了边上那门身管巨大的舰炮。

“有点。”

“呵呵。”对陈平的担忧李默倒是不以为然,笑道:“任何技术都是不能长期保密的,科学技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扼杀,因为那是人类梦想的体现,就像是无线电,俄国人不也弄出来了吗我们所做的,不过是让我们提早掌握,并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罢了。”

“而且一个大国,必须具备更加开放的心态,给予他们国民待遇,不代表他们就可以离开,反而能作为榜样促使各国人才加入,你想想,美国国内的移民成分那么复杂,还不是一样能够吸引各国人才驻留”

“当他们的孩子在我们的教育下长大,当他们看到日本国内的混乱,看到我国自由富足的生活,对比后你觉得他们会选择那里”

“而且等到他们的孩子长大,已经是十几年后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我们或许有了更加先进的技术,又何必担忧老技术泄密呢”

李默的话,让陈平点了点头,除了极为机密的技术外,适当的开放一些条件,反而能让那些国外专家更死心塌地的卖命。

所以他想通了后,便和李默一起专心的查看起了面前这门巨大的舰炮,眼角立刻充满了兴奋。

这是一门真正的重炮14英寸,356毫米舰炮,45倍身管,曾是新华海军的最重点项目之一,在早年建造中华型战列舰之初,李默就受够了舰炮研制迟缓的苦,所以从德国交换到炮钢技术后还是不放心,下定决心投入大量的人力和巨资继续研制。

此时的各国,还没意识到未来舰炮的口径会越来越大,虽然也有大口径研制计划,但投入却远不如李默那么疯狂。

他虽然是位海军工程师兼狂热的bb党,但对于舰炮也是一窍不通,不过他有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很清晰的知道限制舰炮发展的重要技术以及大致的研制方向。

限制舰炮的最大问题就是材料和工艺,材料方面新华已经在融合了德英等国的技术后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工艺却一直是个心病,之前的新华由于全盘搬来了英国舰炮的生产线和制造技术,所以采用的大都是英国传统的钢丝缠紧固技术,但这项技术缺陷明显,最主要就是炮管的纵向强度严重不足,也使得后期英国在军备上舰炮大口径舰炮出现了严重落后的问题。

和英德等国比,新华在技术上的储备更加不足,但李默疯狂的提早投入却可以弥补这些,何况现在的新华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军事技术人员团队,仅仅是各类外国专家就多达六千多人,再加上近万的学生归来的华人,所以在集中全部资源后,还是顺利拿出了样炮。

而且这门样炮上,还采用了李默提出的三项关键技术,即电渣重炼,全套筒式复合炮管和内部镀铬。

套筒式炮管技术其实早在靖海级上就得到了应用,当时的几位奥匈火炮专家就采用了该技术研制出了新式的152毫米舰炮,但那时采用的是半套筒,从外面看上去炮管是分成了两节,后面仿佛套了个一层,在李默要求全身套筒后,这项技术没多久就被攻克了,所以并在存在很大问题。

而炮管内部镀铬,增加强度的技术此时在欧洲也已经有人提出,科技部得知后迅速的购买了资料并且进行了研究,并在一年多前率先应用在长江级的新152毫米舰炮上。

真正困难的是电渣重炼技术,这是一项对特殊钢铁和高级合金进行二次精炼的复杂技术,起源于美国霍普金斯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精炼法,利用电流通过熔渣时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进行熔炼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提纯金属并获得洁净组织均匀致密的钢锭。

经电渣重熔的钢,纯度高、含硫低、非金属夹杂物少、钢锭表面光滑、洁净均匀致密、化学成分均匀,而且强度也高很多。

这是一项要求加工技术很高的精炼方式,尤其是新式电渣冶炼炉的设计和工艺流程,李默也是一知半解,所以他只能提出个大概,然后交给科技部自己研制。

经过五年的努力,科技部终于在不久前突破了这项技术,不过问题是由于电渣炉一次能够加工的钢铁很少,所以耗时半年才有了目前这唯一一门大口径舰炮。

幸好舰炮是最后安装的子系统之一,所以现在开始建造更多的电渣炉还来得及,所以这次测试就极为重要了,一旦通过验收,那就意味着电渣炉将立即大规模建设。

原本李默还提出了炮管自紧工艺,但那个估计是赶不上这一波的造舰计划了。

和舰炮相比,对面的新式vh钢也是一项极为关键的技术,仿造来自于后世日本开发出来的vh钢技术,虽然它曾被很多人诟病,但经过二战后的研究表明,事实上它的确是一种很好的装甲钢,在保证了强度和抗冲击值不弱于世界最好装甲钢的同时,还保证了极好的韧性,能够和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装甲钢媲美。

而最为重要的是,vh钢的加工时间比表面渗碳工艺缩短了三分之一,价格也相应的下降了两成,这在即将开始的大规模军备竞赛中是极为重要的

要知道一艘两万吨级的战列舰身上,装甲至少需要占去三分之一重量,七千吨装甲价格下降两成,将直接导致整艘战舰的成本大幅下降。

打仗也是要讲究成本的,尤其是在大规模战争中,后世的苏联和德国就极好的阐述了这一观点,当制作精良,造价昂贵的德国坦克遇上价格便宜,结构简单的t34时,只能接受被淹没的结局。

除了战舰外,装甲车和坦克的出现,将导致各国军备的成本迅速上升,一战到了最后同盟国最终失败的原因不是军队,而是没钱再打下去了

新华不是财大气粗的美国,即使还有十年积累时间,但依然消耗不起,那个时候哪怕是能多省出一艘战列舰来,也是影响巨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