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调教太平洋 > 分节阅读 398

分节阅读 39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通中国人,也被这种通过各种手段传到他们耳朵里的振奋人心的大捷弄得心潮澎湃,或许他们不会在人前张扬,但他们却在家里,厨房里或者被窝里,狠狠地捏了一下拳头。

多少年了

汉唐以来,偌大的天朝上国似乎一直都在被外族侵袭,直至大明朝短暂中兴后,却又陷入了八旗的铁蹄下,而今天他们终于又可以抬起头,告诉整个世界,中华儿女回来了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或许这句话还不能光明正大的喊出来,但数百年后一次走出国门作战,就取得了一场歼敌十余万,收复大片国土的大捷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振奋人心的呢

当各地庆祝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到李默耳中时,他也不禁深深地吸口气,这就是他最想看到的,一个民族的强大不是光靠积累和发展就能办到的,只有唤醒民心,唤醒骄傲,唤醒民众骨子里的热血,这个国家才有希望

这个道理就连平头小老百姓都知道,没有钱可以,没有权可以,但如果没有了骨气,你只能是个奴才

能够唤醒这种骄傲的,只有战争只有收复故土的胜利捷报

所以他不仅没担忧这种群情激奋,反而通过首相府,不断地加深报道,不仅让国防部透露了一些细节,选出了一些英雄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还让逐渐完善的地方政府,用张贴公告等手段,进行一场从上到下的宣传大战。

学生们是最先觉醒的人,这些正处在热血年龄,因为推行免费教育而能够走进校园的年轻人,被一场场公布出来的胜利弄得激昂欲喊,也因为一串串触目心惊的伤亡名单悄悄抹泪,李默相信,只要再过十年,当千万学子逐渐的步入社会,走向一线岗位,这股开始弥漫的骄傲,就会在他们身上传延下去。

被这股大捷热潮烫伤的还有各国记者,和沸腾的民众相比,他们显然就有些失措,甚至是惊慌了,因为谁都没有想到,短短一个月内,在兵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竟然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可信

当他们带着各自的心思,开始将新华国内的动态通过一份份电报发往国内时,小毛奇带着他的代表团也抵达了海参崴。

虽然他这两天想象了很多次海参崴攻坚战如此迅速完成的可能,甚至还认为是俄军实力太差集体投降了,但当他在陈平的陪伴下从前进基地进入海参崴后,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巨大的海参崴要塞,到处是被炸开的石堡残垣和火药留下的痕迹,墙壁上的焦黑和血迹证明了这里曾经发生过几位惨烈的战斗

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他们真的拥有正面强行砸开要塞的能力

当一个个疑问从小毛奇心头升起时,鲁登道夫却忽然发现,脚下的黄土似乎是刚刚填好的,而且四周的焦黑也太多了,就仿佛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大火,不过这个念头也仅仅是停留了片刻,因为在他看来,黄土或许是中国人为了欢饮自己这些人掩埋了大量血迹而故意填上的,至于那些焦黑,虽然有些多,但炮弹本身就会带来火焰。

等到鲁登道夫放弃查看,开始不断追问几位新华军官战斗细节后,陈平终于是长舒了口气,心头也不禁暗骂面前的“战斗场景”布置得太过火了,让你们多弄些爆炸的痕迹,也不至于用tnt把整个海参崴都炸得七零八落,看不到一栋完整建筑吧

而且刚才的战地医院,他的几千号“伤兵”都是伤在了头手脚三个位置,就不会身上也裹点白布,抹点羊血吗

“这么说,贵军是通过飞艇和六英寸炮弹完成的攻坚战斗”

“是的。”陈平连忙抓住掩盖漏洞的机会,严肃说道:“我们使用了一些飞艇,二十多天来一直从天空投下了大概三千吨炸弹,在摧毁了主要建筑后步兵才进入,但还是遭到了一些损失。”

这个数据,让鲁登道夫瞪大了眼睛,霎时忘记了刚才的发现,心头也暗暗惊呼。三千吨,上帝,难怪见不到一栋完整的建筑了。

很快,小毛奇就结束了视察,说实在话这里根本没什么好看的,因为除了残垣断壁还是残垣断壁,整个海参崴都成了垃圾场,除了证明新华军火力强大外,什么也看不到。

“陈平阁下,我想去双。”

小毛奇话还没说完,忽然见到一位背着古怪的大背囊,背囊里延伸出一根长长天线的士兵走到了陈平身边,递上了一张纸条后又迅速的离开。

陈平偷偷扫了眼小毛奇,见到他盯着通讯兵的身影眼都不眨,心头狂喜连忙故意甩甩手中的纸条:“路德维希阁下,您想去参观双城子吗那太好了,我刚刚收到消息,几分钟前那里已经在我军的控制中。”

“几分钟前刚刚收到消息”小毛奇心头一跳,忙追问道:“请恕我直言,那位士兵是来传达消息的吗他怎么能知道几分钟前的消息难道贵军先控制了电报站吗”

上钩了

陈平假作难处,左思右想了半天才说道:“尊敬的路德维希阁下,他的确是通讯兵,但恕我不能告诉您我们是如何传递消息的,因为那属于我国的最高机密”

“最高机密”

小毛奇似乎有些明白了,事实上早从新华海军拦截日本归国舰队起,很多人都在猜测他们到底是如何定位找到日本的,那时他就怀疑新华可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技术,直到后来他听说曾在美国小有名的一位叫特斯拉的科学家曾经研究过一种无线电的长距离通讯技术,而且根据情报这个特斯拉就是发明了交流电,并把全部技术专利都转让给了李默的人,所以他怀疑这项长距离通讯技术很可能已经获得了突破

但他没有继续询问下去,作为一个国家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他也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他很清楚知道这项不依赖固定电报站,可以随时随地联络的技术有多么重要,如果可以他甚至愿意用几艘战列舰来交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