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调教太平洋 > 分节阅读 113

分节阅读 1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奶别苗头,两双美目中顿时水雾盈盈,连桌上明显是定情的手帕都忘记了再看。

“哎。”见到两人的模样,方仙琪心底微微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跟着这样整日忙进忙出,动不动就出门几月不归的男人,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四月天,樱花烂漫。

原本这是台湾一年一度观赏樱花最好的季节,但随着李大少爷莫名其妙穿越回到了这个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上,后世想要在看到春风吹,樱花飞的美丽景象,大概也只能去日本了。

因为日本殖民台湾五十年的时代再也不可能出现了,自从被李大少爷带领太平洋舰队爆了菊花,日本国力已经大不如前,据说为了筹集军费,清偿贷款,日本天皇夫妇每天只能靠小米酱菜度日。

虽然这个说法或许是那些军国主义者为了煽动情绪,讹诈民财故意宣传的,但只要看此刻偶尔出现在台北街头,远比半年前更颓丧的日本人,就可以看出这次战争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

1895年的台湾,是除了本土和美国外,拥有日本移民最多的地区了,即便朝鲜战局已经平静,但预期中的移民潮不仅没出现,反而有大量的朝鲜日本人开始回国。

当然,原本这份名单中应该加上琉球和夏威夷,但在李大少爷秋风扫落叶般的去日本化行动,已经使得两地基本上看不到了日本人的影子了。

走在少爷身后,杜大壮双手叉在衣服里,紧紧握着枪柄,只要出现一位日式装扮的人,就会引来他的无限紧张。没办法,如今李大少爷已经成了所有日本国民眼中的恶魔,恨不能食其肉挫其骨,台湾又是日本人比较多的地区,所以他这位保镖兼堵抢眼的大汉,必须无时无刻的保持警惕。

其实何止杜大壮,包括段飞和他身后几位从克科勃特勤组临时调来的精英,虽然都伪装成了随从,看似是因为第一次来好奇而四处张望,但其实个个鹰目如电,如锐利的刀锋般扫过每个企图靠近的人。

只有走在中间的李大少爷一脸轻松,对如此严密的保护并不在乎,这又不是后世资讯爆炸的年代,照片满天飞估计即便是自己站在大街上喊一声我是李默,也会被认为是疯子。

虽然李默从未来过台湾,但和后世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画面不同,此刻台北街头大都是一些两层的砖木房,或许是靠近南国,所以风气较为开放,不仅有金钱鼠尾的普通人,也有大量身着洋装,漫步街头的洋人,而其中最特殊的一群就是日本人。

他们面目和华人差不多,却个个衣着笔挺,或梳着短发,或带着黑边帽,让人一看就显得很精神。当然,也有一些身着和服的日本浪人,和电视上一样,抱着刀穿着木屐,目光流连于那些依靠着勾栏,嗑着瓜子的ji女身上。

走在台北街头,李默就仿佛自己步入了一段老电影中,比起保守顽固的北方,南方显然开放了很多,酒肆茶寮里挤满了南来北往的人,街头上渔夫苦力牛车小轿随处可见,偶尔还有一两辆老式自行车驶过,让一切都感觉非常新鲜。

从西班牙荷兰人开始,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又到施琅带领清军收复,在其后的年代里,随着海权变得越来越重要,台湾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即便是在闭关锁国的年代里,很多南方商人也利用台湾为转运点,偷偷进行对外贸易。加上靠近南洋,又是西太平洋通往中国内陆的航运必经之地,尤其是台北,更是近代以来中国对外的一个窗口。

“能够让这么块宝地,免受日本人的五十年的涂炭,少爷也算是做了件大好事吧”想到这里,李默嘴角微微一勾,悄悄碰了一下段飞,向旁边最大的茶寮走去。

舰船篇 一三七我叫李默

一三七我叫李默

步入茶寮,又是一番热闹的场景,虽然没有北方酒馆茶楼里最常见的戏班台,但依然是高朋满座,中央一块惊堂木将古今演义恩怨亲仇说得刻骨三份仇来,让第一次享受这种生活的李默大感有趣。

听了一会说书后,段飞见到大堂里实在是人多眼杂,便让小二找了间雅座,等几人到了雅座点心和茶水上来后,一直神经紧张的杜大壮总算可以暂时休息会了,就连段飞都稍微松了口气。

“坐吧,别这么紧张,这里可没人认识我们。”李默指了指杜大壮敞开衣襟里的手枪,示意他藏好后,才悠闲地抿了口茶,问段飞道:“觉得这里怎么样”

“是好地方。”段飞点了点头,自从成了掌管了情报部后,段飞也慢慢从夜鹰转变成了掌权者,身上那股子彪悍渐渐内敛,眼界也慢慢放宽了不少。知道李默不会无的放矢,所以继续说道:“从地势上看,台湾靠近南洋,北接琉球,无论是日本进出南洋,还是欧洲前往大清,都必须经过这里。”

“从底子来说,这里也比北方好很多,尤其是刘铭传入台主政后,便积极推行新政,建西式学堂,架电报线,设邮电总局,修铁路,还设立机器局自造武器,此地已经成为大清朝最西化的地方之一。”段飞说到最后,也不由笑道:“最主要的是,这里地盘够大”

“地盘确实够大,如果瓦胡岛能有台湾一半大,自己也不必那么发愁。”段飞最后这句,不仅听得李默莞尔一笑,就连杜大壮也是两眼放光,暗想难道少爷看上了这块地盘够大啊

李默心里点点头,短短几句话,就能看出段飞的确是下了苦工。但台湾也并非没有麻烦,首先是随着局势变化,台湾官员更换频繁,难以做到长期持久的施政,朝令夕改之事常有发生。而且地盘虽然够大,人口也算平均,但资源并不丰富,除了木材和樟脑外,几乎没有能看的上眼的东西。

而且台湾比琉球更靠南,气候湿热,南部更是多瘴气,经常会爆发瘟疫和疟疾,无论对谁来说,这两种疾病都是兵家大忌,历史上日军入台,倒有一半人是死在了疾病上,更别提后来的瘟疫大爆发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台湾不是少爷当家,在这里每步每行都要看别人的脸色这就好比是自己家的婆娘,你想怎么摆弄都行但要是人家的,你还得先花心思勾搭,再花前月下,送礼吃饭绕一圈,最后还得看人家答应不答应,即便是到了临门一插,也必须提防着是不是被人眼红,偷偷告诉了他家的老爷们,提着大刀赶了过来。

即便是搞定了当地的官员,在台湾还不得不看洋人的脸色,无论是霸者香港的英国人,还是远在越南的法国人,甚至是吕宋的西班牙人,全都眼巴巴盯着这里呢,如果自己在这里搞点事情,恐怕那些列强很要开着舰队来收拾自己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