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明帝 > 分节阅读 463

分节阅读 46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张采、顾绛顾炎武等复社中人,如今在朝中复社是仅次于东林的带有政党性质的团体,张、张采都入朝为官,不过都不在中枢,顾绛则被朱影龙选入国子监,成为天子门生,这些人都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人物,张、张采跟两兄弟跟朱影龙关系也很深,算起来也是潜邸出来的,复社跟东林一脉很难界定,他们当中许多人即是东林党人,又是复社中人,本来东林党人一项想以儒家正统思想来挽救国家,但是由于朱影龙介入后,东林党开始转变,空谈的少了,干实事的多了,东林党变得更急务实和包容,复社的思想在朱影龙看来有些激进,年轻人嘛,谁都有些火气,因此复社与东林党正统思想一脉的还不时的有些摩擦。

当朱影龙抛出了有限的,或者说一半的废除八股的主张之时,大殿之中的群臣顿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知道年轻的皇帝是一个敢行常人所不能行的改革派君主,虽然看起来皇帝的学问连一个童生都不如,可人家肚子里有货色,而且大家也都见识过皇帝天马行空的想法,从朝廷中枢权力机构到土地到税收,再到现在的科举,可劲儿,皇帝是想把大明朝彻底的改革个遍呀

第二十四卷:周边攻略之

第一章:废除八股三

阵吵吵嚷嚷之后,大殿之中逐渐沉寂了下来。

“都说话呀,怎么了这是”朱影龙望着台阶下站着的这一帮子文武大臣,有些惊讶道。

“唐之取士以赋,而赋之末流最为冗滥。宋之取士以论策,而论策之弊亦复如之。而我大明之取士以经义,而经义之不成文又有甚于前代者。”多字数,那么多句子,又能出多少题目呢数百年里,每一章、每一节、每一句都作过了题目,都被无数的士人做烂了,于是便出现了所谓截上、截下、冒上、冒下、冒上下两截,以至长或短、有情或无情截搭题,等等难以枚举的命题门法,斩头去尾,语句不通,张冠李戴,乱点鸳鸯,无奇不有。今日科场之病,莫甚于拟题。微臣认为,科举已经到了不能不改革的地步,微臣赞成皇上的废除八股的政策,但废除八股是一件大事,微臣建议皇上不可操之过急,以免让天下的读书人彷徨无期,失了天子士子之心。”

“冒大人说得有理,科举是有诸多弊端,皇上锐意改革这也是为了造福天下读书人,让更多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能够被朝廷所用,所以臣也支持皇上废除八股,不过臣也赞同冒大人的说话,八股取士不可一下子全部废绝,不然会引起诸多连锁反应。”吏部的尚书大臣黄尊素也站出来赞同道。

有了两个赞同的,必然就会有反对的,首先反对的最强烈的是翰林院,翰林院本来是朝廷储备高级人才地地方,历来头甲三名、二甲的头几名都是先进翰林院,然后外放镀几年金。就会被调入中央,担任实权要职,进翰林院可是无数多数人的梦想,但是现在朝廷明显减少了对翰林院的重视,翰林院也就成了收罗老弱病残的地方,朝廷看不顺眼,或者说没什么才能的,又没什么大错,不到退休年龄的,实在没有办法安排的。翰林院成了首选,要是朝廷再把八股废除了,那翰林院可真就没有什么出头之日,要知道翰林院的人个个都是八股文的高手,反正他们都是闲官,平日里除了院里地事情,就是被邀请道各大书院讲学,传授科举经验了,这要是废除了八股,他们除了谢谢东西。可真就一无是处了。

正经科班出身的官员,尤其是混到朝廷中枢的官员们大多对废除八股表示了反对,想一想,朝廷在这个时候废除八股。将会产生多么大影响,尤其是朝廷对士族开刀之后,又准备向天下的读书人开刀,难道皇帝真的想做孤家寡人不成

没有几个人知道朱影龙下的决心有多大。但是亲近的几个老臣一个都没有开口,早在开封的时候,朱影龙就对手下这帮子老臣子们提到过他对朝廷科举制度的不满。这些他们都知道。但是朱影龙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来要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到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其实这也不能怪朱影龙,他是要借助自己刚刚砍下来的屠刀。趁血迹还没有干之时再砍上一刀,不等天下缓过气来,将教育改革狠狠地向前跨一大步,这样一记连环勾拳,将大方向定下来,为日后更多、更猛烈的改革铺平道路。

血淋淋的屠刀告诉天下人,没有人能阻拦皇帝亲自推行的改革,谁阻挡,谁地下场就只有死路一条,一旦皇帝下决心要做某一件事,阻拦是不行的,只会激来更大的怒火,因此尽管在庙堂之上,许多人对废除八股都没有开口,他们选择沉默。

废除八股可不是说一句话,下一道旨意那么简单的事情,首先要考虑地事,废除八股之后,朝廷科举该怎么考,考试如果没有一个规矩,那对阅卷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还有考试内容,这才是废除八股的核心内容,是不是还考四书五经如果还是考这些儒家经典地话,那废八股也没什么八股文也不是科举考试地唯一格式,只是到了大明才兴起地,换个别的格式,只要是同样地内容,问题也不大,也就是俗称的“换汤不换药”,相信天下的读书人只会认为朝廷想搞点新意,不会有太大的反对,再者说,要是换个什么考试方式是天下的读书人都不会考的,科举也就没了意义,如果这一点天下的读书人都看不明白的话,那还考什么科举,干脆回家种地好了

取消四书、五经不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那简直就是自杀的行为,搞不准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儒家的实力不在武力上,而在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和认知上,这是一种无形的力

也就是俗称人心的力量,朱影龙没有傻到直接去对抗儒家的“愚民”做的实在是太好了,他只能去利用它,并且改变它,所以改革必须从根上做起,正如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是一个道理。

经过内阁数天的会议以及多方讨论征求意见,最后还是权衡考虑直接废除八股将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内阁原则上提交了一份同意今后科举不限定作文格式,也就是说,就算是不用八股文的格式,也可用于科举考试,当然也有些限制,比如字数等等,还有考试时间也有所缩短,并增加了大明律的考试,以选择题的模式,并公布了考试办法,还有教育部进入实质性的改革阶段,建立以乡学、县学以及府学到大学的四个等级的国家教育体系,而今后的童生试、乡试将会成为县学到府学以及府学到大学的升级考试,考试合格则入学下一个等级,大学毕业合格方可参加科举,为了不想后世那样限制年龄,学子可以任意跳级,但必须通过一定的考试,就算你是一个三岁的小孩子,只要通过大学的毕业考试,那么就可参加科举,中国历来就缺少天才,所以不能给天才捆上太多的框框,那么天才也会变成庸才了。

再就是教材,朱影龙根据后世的教材编撰之法,划定了必修教材和选秀教材以及课外辅导教材三个大类,启蒙一类的教材不用太操心,就是增加了算术、绘画、体育等等,童生试后,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必须到府学攻读,当然也可以在家自己攻读,但是课程将会大大的增加,除了儒家的经典之外,法家,算术,地理、天文,音乐,绘画等等都需要涉猎,增设预科考试,不管是必修的,还是选修的都必须及格,否则是不能参加乡试的,乡试不分文理,但必须参加至少五个科目的考试,当然也可以参加更多,选取其中三门主修,两门选修科目最高分相加,就是一个人的乡试成绩,乡试成绩达到标准线,就算是中举了,中举之后,两条出路,一是还是在家攻读,二是去大学读书,去大学读书也有两种办法,一是去参加自己想要进去读书的入学考试,考取了就能进入读书,第二条就是大学录取,只要乡试成绩突出,而大学想要你去读书的话,那就可以免去入学考试,直接进入读书,另外还有高额的奖学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