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明帝 > 分节阅读 441

分节阅读 44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心动,那也是基于“这天下的还是姓朱地来坐,谁来坐都是一样的”想法,现在看起来,这朱家的江山可不是谁都能坐的,当然不敢有任何隐瞒,一五一十的将朱由的许诺说了出来。

“条件还是瞒优厚的嘛,说的展浩都有些心动了。”展浩听了之后,冷笑道。

“虽然朱由的许诺令人动心,不过左某知道他是不会成功的。”左良玉隐隐悟通了一点,那就是只要自己部队展浩有任何的隐瞒,那自己就不会有事,不然也不会是展浩一个人过来见他了,些许自信出现了左良玉的脸上。

“左司令请说。”展浩道。

“虽然朱由说的对,一旦全国发生大规模的民乱,那各大军区以及边防部队是不能动的,地方武团只是新组建的,军心未稳,也不可靠,能够调用平乱的军队只有两支,一支是北京军区新军,卫戍京畿安全,若非到了时局烂不可收拾的地步,新军是不会出动的,所以剩下的就是左某麾下的这武汉军区了,左某麾下虽然有八万大军,也都是久战精锐之师,朝廷七大军区中,除左某与西南军区的秦良玉司令,其他五大军区可谓都是皇上的嫡系,秦良玉不必说,击败了蜀王叛军,又怎么会再和这些藩王们搅和在一起呢,因此唯一可以游说的就是左某了,只要左某答应了不与他们为敌,甚至暗中相助,等他们撑过了最艰苦的几个月,发展壮大,那么就有了跟朝廷一战的实力,虽然这还是一个困局,但并非没有出困之机,如果左某所料不差,朱由恐怕此时已经在去云南的路上了,尽管这个这看起来非常可行,而且前景描绘的也非常之好,但左某料定他还是必败,其一,朱由太天真了,他只凭一腔热血行事,虽然谨慎,也有些心机,可却没有想到这里面人心是何等的叵测,其二,煽动民乱,清君侧,诛佞臣,看似一心为了朝廷,实际上难掩其勃勃野心,咱们皇上可是眼睛亮堂着呢,这点小动作岂能瞒过他的眼睛,如今引而不发,就是等朱由发动的那一刻,将这伙叛逆臣子一网打尽,展大人,不知道左某说的可对”左良玉满脸堆笑道。

展浩微微一笑,抬眼反道:“左司令可想听一听皇上对你的评价”

“展大人请说。”左良玉神情一紧道,动作也变得拘谨起来,眼神之中透露出郑重。

“皇上说你这人是有大将之才,但名利心太重,有些喜欢投机钻营,不过人无完人,只要你能尽心尽力的替朝廷办事,些许瑕疵还是可以不计的。”展浩道。

左良玉浑身一震,忙跪了下来,朝北叩拜道:“微臣多谢皇上体恤之恩”

“左司令,现在你该明白皇上为什么要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吗”展浩道。

“微臣明白了。”左良玉后背可是冷汗淋漓,刚才可是生死一线,只要他稍微答错一句话,或者有所隐瞒,那可就什么都没有了,但可也不等于前途一片光明,昨天晚上他私自接见了私自离开信地的福王世子朱由,这可是大罪,若不立下一记大功,难能不被宽恕。

“左良玉接旨”展浩突然起身站立,清喝一声。

“微臣武汉军区代司令员中将左良玉恭请圣安”

“圣恭安,这是一道密旨,左司令可自行拆看,遵旨行事。”展浩掏出火漆封好的牛皮硬纸封交到左良玉的手中。

展浩走后,左良玉心中是感慨良多,这一夜一个上午,可是比十年时间还要长,好在自己最后是悬崖勒马,否则怕是后果不堪设想,展浩的怀里一定不止一道圣旨,他已经看出来了,若是自己有什么不对,他接到的恐怕会是另外一道圣旨了。

想到这里,左良玉想到了还有一个差不过跟自己一样命运的人沐天波,此刻在前往云南路上朱由恐怕还不知道他的命运已经让人预备好了。

第二十三卷:改革开放之

第六章:伏尸千里三

佩伟率人大摇大摆的进入孝义县后,在县城的迎宾客间跨院,才知道,这孝义县朝廷的律法都抵不上现任代知县的刘荣的父亲刘老太爷一句话,前任知县就是因为在任上不断的想给刘家找麻烦,铲除这颗毒瘤,可未曾想出师未捷身先死,如今已经被革职待罪。

刘家并没有放过已经丢了官职的林知县,派人夜里放火烧了林知县的家,一家十三口全部葬身在大火之中,刘荣的给汾州的呈报是畏罪自杀,引火自焚。

如果是一个任上的知县无缘无故的葬身火海,那朝廷自是要派人查明原因,但一个被革职的县官,那他的死自然也就无人问津了,刘家打点的好,上下都连着关系网,走了一个过场,就被认定为过失失火,案子便匆匆了结。

孝义县的百姓对这位革职知县是讳莫如深,都不愿对这样一个人的过去进行深谈。

颜佩伟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首先要搞清楚的是那被关在巡检牢房中“朵尔”的身份来历,好为接下来的行动谋划。

先遣小分队已经将部分消息送到,颜佩伟召集小队研究了大半天,不得要领,只是知道了一点,这个名叫“朵尔”的人是一名车夫,车上载着一对老父亲,好像是从关外来的,只是不知怎么的,被官府从他的那辆骡车的车下搜到一把刀,就被当作乱民被抓了起来,还被诬陷为乱民的首领,下了大狱。

案子从表面上看是典型的地方官无能,诬陷良民,草菅人命,但那朵尔身上毕竟是带着刀。他一个车把式,又不是走江湖的,带把刀在身边干什么,还藏在车底下,要说不令人生疑,那也是不可能的。

再着传过来的消息说,这三人地口音似乎都是关外的,这里的县官居然无视这么大的破绽,进而将其诬陷为乱民之首,这样只手遮天。说明这孝义县已经不能算是朝廷的王法之地,到是成了这里的士绅刘家父子的自家后院了。

这样的贪官、恶官如果不铲除,孝义县的百姓就永无出头之日,先前这里的林知县怕就是触怒了刘家地利益,才落得如此下场,虽然颜佩伟不知道这位林知县是不是一个好官,但起码他没有跟本地的恶势力同流合污,最后全家都被害死,这就值得尊敬了。

一连三天,颜佩伟只是让寅小队上街打听本地的风土民情。再就是有没有兑现的酒楼、店铺什么的,当真的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到孝义县来投资的富贾商人了。

孝义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突然来了一位财大气粗的阔商。自然是瞒不过这刘家遍布全县城的眼线,代知县刘荣以及他的父亲刘老太爷很快边知道了这位姓“颜”地,来自京城的大富商。

京城的大富商又怎么会跑到这小小的孝义县来做买卖刘家父子决定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同时加紧地让“朵尔”签供画押,然后宣判斩立决,上报。拿到刑部的批文。便可正大光明的将人灭口。钱和功劳是一举两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