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明帝 > 分节阅读 330

分节阅读 33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记重拳并内外产生多么大的波动,反对,上书请愿,甚至泣血辞官的也有不少,不过他们这些人最终还是翻不出什么大浪来,除非拉起大旗造反,否则只能偃旗息鼓,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

处理完一些积压多时的政务,朱影龙这个皇帝一时间反到有些清闲下来,躲在温暖如春的大殿内,看者诸女打牌,下棋,弹弹唱唱,抱抱儿子,亲亲女儿,高兴了,自己也上去嬉闹一下,安静下来,坐到一边,若不是时不时有臣子求见,需要处理一些琐碎的政事,倒也是神仙一般的生活。

回京差不多快一个月了,过了几天舒心的日子后,这才发现年关将至,又开始繁忙起来,今年又有不少地方出现了天灾人祸,为了保证这些遭灾的百姓能过安全过冬,朱影龙下令让户部额外的划出一道款项来,作为灾荒年景时候的应急之用,并且没有皇帝的诏书和旨意,任何人都不得挪用这一笔款项,用不完的可滚入下一年。

接下来又一件令人烦心的事情,西北三边总督武之望突然病重,上书乞求朝廷另选良将接任三边总督,这个武之望朱影龙是知道的,年纪不小了,在三边军中威望颇高,但本事却不怎么样,守成有余,驭下也过于宽厚,严厉不足,致使军令废弛,大量流民都是从三边的边军中偷跑出来的逃兵,若不是辽东和江南军事上的掣肘,朱影龙早就想动一动这个三边总督武之望了,历史上武之望死后,接任三边总督的是现在的刑部尚书杨鹤,后来杨鹤的儿子杨嗣昌也做过三边总督,不过这对父子虽然知兵,但大多数是纸上谈兵,对付流民还尚可,碰到像皇太极、多尔这样天生的统帅大将就兵败如山倒了。

对于三边总督的人选问题,朱影龙属意熊廷弼,如今魏忠贤已死,罪也定了,熊廷弼已经被平反,身份也回复了,以他的地位和威望是接任三边总督的不二人选,不过三边是苦寒之地,熊廷弼在狱中受了三年的牢狱之苦,年纪也大了,本来他的想法是把他留在北京享享福的,这个时候让他去三边,未免是不太体恤臣下了,尤其他还是自己的老丈人,让熊瑚看着年迈的父亲去西北苦寒之地受苦,心中也有些不忍。

西北、青海、兰州那边相当复杂,土匪、马帮横行,还有盘踞在那里的喀尔喀部却图汗、康区白利土司顿月多吉、野心勃勃的蒙古和硕特部领袖顾实汗,准噶尔部领袖巴图尔珲台吉等人,没有一个可以镇的住这些化外夷族大将是不行的,因此朱影龙迫切需要几个能独挡一面,资历能力威望也高的年轻将领。

在西北威望日甚的也只有刚刚升任陕西巡抚的卢象升了,这也是历史上后来的抗清名将之一,只是他重任在肩,而且升的太快更加不容易服众,想想西北那块是个什么地方,等闲将领怕是压不住那些骄兵悍将。

这个时候,熊廷弼焉能看不出皇帝女婿的为难,主动提出去西北,起初朱影龙还有些犹豫,毕竟熊廷弼既是自己的臣子又是自己的岳父,从亲情上他不想看到亲人受苦,也不想看到熊瑚因为此事而不开心,毕竟皇帝也有七情六欲,没有一下子答应他的请求。

熊瑚爱惜父亲年纪也不小了,也曾偷偷的找过熊廷弼,劝说其放弃去西北的念头,不过熊廷弼也是执拗的个性,典型的说一不二,决定的事情很少会更改的,而且这件事上涉及到国家利益,即使他是国丈,也不可推诿,坚持上折要求去三边,朱影龙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孙承宗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三年之后用卢象升把熊廷弼换回来,这件事这才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本来以朝廷的惯例,像熊廷弼这样的皇亲国戚都是可以有爵位的,不少大臣都因此上奏提醒过朱影龙多次,不过这些奏折大都如泥牛如海,无影无踪,只有少数人心中清楚,皇帝并非不想分封爵位,而是他想把爵位变成一种荣誉式的奖赏,不再让其跟朝廷官职和特权挂钩,朝廷也不需要因为爵位而每年需要发放大量的钱粮来养这些无所事事的闲人,而且朱影龙更是在酝酿着逐步废除世袭和蒙荫这种制度,因此熊廷弼被任命为三边总督的时候,也就加了一个太师的头衔,多赏赐了一些财帛而已,而且还是年后才去赴任。

第二十卷:变法自强之

第九章:新的一年一

轻轻的抚摸着皇太极进贡的紫貂皮裘,头下枕着嫣红腿,朱影龙惬意的闭上了双眼,任由嫣红温柔的摆弄着自己不得已蓄起的飘飘长发。

一旁,蓝蓉用她那如羊脂白玉般的纤纤细手,籍着一个铁丝缓慢的拨动炭盘中燃烧的木炭,以期让火烧的更旺一下,殿中也就更暖和一下。

不过朱影龙始终不能理解的是,蓝蓉一个女人,还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人,她那双几乎没有瑕疵的玉手怎么就能拉动那么重的一张弓

也许千万女人中只能出一个蓝蓉,正好让他给碰到了,这个解释应该是最能让人理解的一个吧。

册封皇后大典之后,宁妃周宁正式就任皇后,并且从以前的勤宫搬到了皇后居住的坤宁宫,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接受百官朝拜,同时,皇长子朱慈煌被册封为皇太子,国之储君,其他诸皇子公主皆有封赏。

朱影龙本不欲现在就册封皇太子,但为了稳定,也为了周宁在后宫的地位,也为了后宫的宁静,更加为了防患于未然,不得已,他只得将一个还在襁褓之中,嗷嗷待哺的婴儿推上一个至高的位置。

严打的风暴首先从京城开始刮起,不过京城的治安在史可法的治理下,宵小之辈已经很少,那些豪门贵族在朱影龙斩了若丰城候李永祚之后,纷纷告诫家中的小辈注意收敛自己的行为,因此严打对京城百姓的生活并没有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倒是严打之风吹到山东、河北以及山西等地之时,平地里刮起了一层风暴。

首先是为祸一方的地痞恶霸,他们以为这不过是新皇帝登基做做样子,新官上任还三把火呢。更何况皇帝因此,恶照做,女人照抢、照睡,反正上上下下都连在一起地,当官的欺负善良的老百姓还可以,想要对他们动手,可没那个胆子,等风声一过,那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朝廷是动真格的了,凡知县严打不力者,知县严办,轻者罢官,重者勾结地方贪污压榨百姓着,查有实据者,刑部批文一下,即刻处斩,拘捕着当场格杀,官匪勾结者视情节轻重。轻者劳役,重者杀头,一时间各地冥顽不宁者纷纷被请到大狱中,反抗者更是从重量刑。

严打之风波及全国。百姓额手称快,常年欺负他们的人都得到了报应,杀头的杀头,坐牢的坐牢。许多贪官、庸官也因这股严打之风纷纷落马,影响波及深远,直到许多年后。在这一次严打之风中被提拔上来的官员提起这段往事都是感叹不已。没有这一次严打。也没有他们这些正直官员的未来,也没有一个强大而健康地朝廷。也没有一个令世界为之震颤的明帝国。

同时朱影龙也很清楚,这种“严打”式的运动不能持久,持久了就会给让国家元气大伤,因为这种运动在起初都是好的,正常的,一旦时间过长就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会被一些怀有异心的人利用,从而产生新的地方恶势力,因此需要适可而止,避免牵连太广,治国也需要刚柔并济,太刚了,易折,太柔了,又镇不住局面,同时也需要一张一弛,这才是文武之道。

颜佩韦是吴三桂的副手,从辽东到通州军校,再到现在的大明第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他都是以吴三桂最好地搭档存在着,尤其他比吴三桂年龄要大,却甘心一直做他的副手,这在军中是很少见的。

而吴三桂也很尊敬他这个老大哥式的副手,颜佩韦身上没有他那种沉稳和内敛,两人相辅相成几乎是天生地搭档。

这一天,外面下着大雪,常规训练难以开展,于是颜佩韦正打算叫上几个弟兄在自己屋内喝酒聊天,他没有家室,军营就是他的家。

酒喝的正酣热,冷不防严封密布的门被人推开了,大家都惊鄂朝门口望去,脸上血气上涌。

“准备一下,有行动”来人没有多说,只丢下一句冷冰冰地话,连洞开的门都没有带上,任由刺骨的寒风吹醒屋子里地众人。

颜佩韦有些不解,这么冷地天,外面下这么大地雪,哪有什么行动,但是军令如山,尽管他是这座军营中除了吴三桂以外最大的一个,也得遵从命令,立刻起身大喝一声:“没听到命令吗,还不回去准备,一炷香时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