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明帝 > 分节阅读 180

分节阅读 18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左良玉的大军真的是粮草不济,带的粮草太多,行军速度自然会大大的减慢,一旦落在大帅攻打武昌之后,或者让岳州城有了警觉,那就难办了,不得已才想出这样一个有明显漏洞的办法来,诈一诈岳州城内的守军,骗取三天的粮草,一旦攻击岳州不顺利,他也不能坐以待毙,果然,岳州城内的守军既不敢放他们进去,又不敢担负责任,杨维垣虽有些心眼,但并不识兵仗,总兵高怀明又是个庸才,加上他承诺暂不进城,生性胆小怕事的他绝对不会因为几百担粮食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和幸福生活的。

粮食一到手,左良玉顿时改变策略,命令大军饱食休息过后,决定夜袭岳州,由于城中已经混入近一千军队,约定了子时烟花为号,打开南城城门,放大军进城。

子时刚过,城南的上空升起三多绚丽的蓝色烟花,早已埋伏在南城门附近的五百军士挥刀杀向南门,岳州守军不知道多少你没打过仗了,尤其还是被人偷袭,顿时乱成一团,根本就不是偷袭之军的对手,很快南城就失守,南城大门对左良玉大军敞开了。

左良玉提大军迅速入城,按照预先的部署,在先行混入城内的侦察斥候的引领下,将岳州城里面几个重要的衙门控制起来,擒贼先擒王,只要抓住了岳州城内的首要官员,群龙无首之下,守军不战而降,左良玉总于以微弱的代价取得了岳州,进而在洞庭湖水师将领不查的情况下,尽数被左良玉设计,一网成擒,洞庭湖水师一举被左良玉控制在手里。

第十四卷:风卷残云之

第一章:武昌战役一

起左良玉的轻装行军,熊廷弼的四万五千大军加上三补给队伍,行军速度是大打折扣,走了十五天,才进入了襄阳,休整三天后,继续往汉阳进发。

熊廷弼内心对左良玉能不能拿下岳州城也没有底,能拿下固然好,不能拿下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左良玉这支部队必要的时候是用来牺牲的,这是熊廷弼内心的想法,慈不掌兵,有的时候必要的牺牲能换来战略的主动和全局的胜利,熊廷弼还是不惜为之的。

占领岳州目的就是为了大军进攻武昌的时候,岳州府、长沙府的援兵不能及时驰援武昌,即使不能占领岳州城,凭左良玉的五千大军也能拖住援兵一时,赢得多一点的时间攻城,这就是熊廷弼的初衷,左良玉一时可能不会完全明白,一旦他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岳州城,凭他的智慧应该会明白这个战略意图的。

大军走了十六天,终于进入了汉阳府的地界,中途又从襄阳府抽调了五千大军加入了大军,这下与汉阳守军再合兵一处的话,兵力达六万之众。

熊廷弼很是担心已经进入敌人腹地的左良玉的五千大军,已经快十天没有消息了,不知道是福还是祸。

二十天前,洪承畴悄悄的将政务移交给前来接替他扬州知府职务的原詹事府少詹事姜日广,率领他的扬州水寨大半人马和船只,悄然西进,并且命令其他十七家水寨,留下少部分兵力维持江上巡逻和警戒任务,其余分批悄悄的往汉口集结待命。

洪承畴本人也在熊廷弼帅大军到达汉阳前一天,住进了汉阳府的衙门。开始了筹备攻打武昌的一切事务,这次他手下的十八大水寨只是协助将大军运送到对岸登陆,要说战斗任务就是驻扎对岸的一千水师,不过他们有将近七八千地兵力,虽然船小,但蚁多啃死大象,只要指挥得当,区区一千水师根本就不是对手。

大军悄然进入汉阳,洪承畴与汉阳知府毕自肃亲自出城相迎,汉阳知府毕自肃是从辽东兵备副使的位置上让朱影龙一道圣旨给调过来的。其用意不言而寓,他上任以来,整顿政务,大量购买被储备军粮,到目前为止,汉阳府的官仓已经能为十万大军提供大约半年的粮草,当然也与汉阳一地地理为之有关,这里湖泊众多,不会缺水,又地处长江中游。洪水之患很少,又因为夏收刚过,所以汉阳府的官仓里的粮食才这么充盈,这一战打起来地气十分充足。

“下官左盼右盼。总算把大帅给盼来了。”毕自肃见到一身衣甲鲜明的熊廷弼,心情激动的下拜道。

“下官新任湖广按察使洪承畴拜见雄大帅”洪承畴也甚为激动,虽然此次收复湖广他不是主帅,但他江防大臣的身份。注定要在登陆作战中起到关键作用,也就说说建功立业地机会到了,才三十出头的洪承畴焉能不兴奋。

“两位大人快请起”熊廷弼忙上前将两人扶了起来道。“收复湖广。本督还要仰仗两位大人的鼎力相助”

“大帅客气了。下官等自当尽心尽力,效忠朝廷。”

毕自肃与洪承畴一道将熊廷弼迎入汉阳城。设下一个简单的便宴,大战在即,一切从简,况且熊廷弼一项俭朴,搞的太丰盛了,惹总督大人不高兴,岂不得不偿失。

“大帅,您看,明洪武四年,江夏侯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将城区扩大到黄鸽山蛇山南,该山始包人城内。城周约20里,辟有9个城门,东有大东门,东南有新南门,南有保安门、望泽门,西南有竹欸门,西有平湖门,西北有汉阳门,北有草埠门,东北有小东门。嘉靖十四年,都御史顾磷重修武昌城时,改大东门为宾阳门,新南门为中和门,望泽门为望山门,竹欸门为文昌门,草埠门为武胜门,小东门为忠孝门。此外,还设有瞭望台,千里长江一览无遗,易守难攻,黄运泰来武昌之后,不断增筑箭楼,还有少量大型的床弩,他把城中一半的兵力集中防守在临江的一线。”毕自肃还肩负情报收集任务,指着沙盘中的武昌城解说道。

“城内火器如何”熊廷弼关心的是对方有没有火炮一类地重型武器,否则这仗就难打了,虽然兵力占优势,但他们进攻一方,战术上不占任何优势,况对手还有水师,如果不能一下子打进去,就有被人家赶下江的灭顶之灾,水师再一里外夹攻,再多的军队也不能挽回败局。

“据下官所知,武昌守军大约有各式火铳三千到四千支,佛朗机炮大约五百,好像只有两尊红夷大炮,全部部署在汉阳门。”

“大帅,我军各式火铳才不足五千,佛朗机跑只有四百,比武昌的守军还少。”杨肇基忧心忡忡地插话道。

“怎么会这么少”毕自肃惊讶的道。

熊廷弼平静的回答道:“皇上下令停止生产火铳,把各省武备库的火铙、佛朗机炮都给了本帅,眼下就只有这么多”

“那这仗还怎么打”毕自肃有些不理解道。

“毕大人,你别急呀,皇上为了生产出更先进地火器才停掉火铳生产的,不过,皇上并没有让我们打这个没有把握的仗,把给辽东铸造地二十门红夷大炮全部先拨给本帅了。”熊廷弼耐心地解释道。

“大帅,红夷大炮什么时候到”杨肇基一直与大军在一起,他根本就没有见到红夷大炮地影子,忍不住插嘴问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