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带个超市去清朝 > 分节阅读 112

分节阅读 11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奉天街与市府大路交会处附近的一处寺庙里,有座石碑,上面镌刻着一段挥之不去的民族记忆,那就是一位抗日名将捐助重修家乡建筑的历史。

耿凤鸣,原籍安徽省寿县耿庄子乡,生年不详,卒于据安徽省寿县寿州志记载:“耿凤鸣,花翎记名、总兵两江、尽先副将”。

清朝光绪年间,耿凤鸣曾先后担任了提督军门、马步军十营统领、两江总兵等职务,并荣获朝廷“国勇巴图鲁”称号,赐戴“二品顶戴双眼花翎”。因为功勋显著,最后晋升至二品武官、御赐武官四品世袭。为表彰耿凤鸣业绩,皇上还御赐了耿凤鸣后代家谱:其子为以下排列为国、家”。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前,耿凤鸣便驻守盛京。甲午战争期间,耿凤鸣曾率领清军镇守营口海港,以防日军入侵。史料记载的他的事迹主要如下:

叶志超率军分批过江,选择要地驻扎,与刘盛休、吕本元、聂士成等将领,以及奉天省所派的张锡銮、耿凤鸣等各营,分别紧紧扼住上下游各要隘,以防日军偷渡者。

后来大军于先后至鸭绿江。驻鸭绿江北的军队,其中之一为耿凤鸣部,其余为宋庆、吕本元、孙显寅、聂桂林等所部。当天,日军从义州偷渡,并偷偷架了浮桥日晨光微露时分,炮轰清军,以掩护渡桥。诸军望风奔溃,聂士成也只好退渡。

战事激烈之时,聂士成、吕本元等曾电报汇报:日军十分猖獗,初九四更日军来了几百人,清军夏青云早有准备,于是开战,耿凤鸣急忙带队接应,虽然清军和日军各有损伤,但终于敌人被击退。

在抗日的战场上,清军名将左宝贵身穿黄马褂指挥战斗,在平壤之战中,左宝贵被敌人发现。在大炮轰击下,左宝贵临危不变色,依然英勇奋战,但终于不幸中弹身亡。耿凤鸣知道此消息后,立即率队赶赴战场,冒死从敌军阵地上抢回左宝贵的遗体、遗物,并且辗转运回盛京。

耿凤鸣保卫国家的信念和在战场上大无畏的勇气以及对朋友的热忱,都是沈阳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记忆。

由奉天街想到的“奉天省”与“奉天府”

奉天街是文化的遗存,是沈阳市历史变迁的见证,那么奉天省和奉天府,它们是怎样的呢今日的奉天街是为了纪念吗“奉天”一词,还有两个解释:旧省名与旧市名。

一是旧省名,清朝康熙年间改镇守辽东等处将军为镇守奉天等处将军,光绪年间裁将军,改设奉天省,省会为奉天府,辖境为今辽宁省以及内蒙古兴安盟、哲里木盟一部分、吉林西北西南一部分。奉天省1929年改名为辽宁省。

二是旧市名,清初盛京城设立奉天府,从此,沈阳又有奉天之称。

奉天是清朝龙兴之地,又安葬着太祖太宗两朝皇帝,因此清初改盛京为奉天,是为了表示不忘本,以及对太祖太宗皇帝的追思。

顺治元年,盛京置内大臣统辖东北全境,后改内大臣为昂邦章京章京为官名。康熙年间改称为镇守辽东等处地方将军,后改镇守奉天等处地方将军。至乾隆年间定名为盛京将军,主要负责当地军政事务,并兼管奉天府尹事务大臣,监督府尹。

顺治时设辽阳府,管辖辽阳及海城,后取消了辽阳府,在盛京设置奉天府,设府尹一名,专门管盛京地方各种事务。康熙年间增设承德﹑盖平﹑开原﹑铁岭四县,升辽阳县为州。锦州府及所属州县,都要受到奉天府尹管辖。

雍正年间奉天府所管辖的地方进一步扩大,辖境北至长宁县松花江870里的蒙古界,东北至永吉州穆稜河2040余里的宁古塔界,西北至义县大宁堡450余里界,可谓十分之大。到咸丰年间奉天府尹只统辖奉天、锦州二府,以及辽阳等四州和五厅八县,这些府县主要分布在辽河两岸和滨海地区。

光绪年间盛京将军又兼管奉天府尹,加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总督奉天旗民地方军务兼粮饷关防等。后裁撤盛京将军,改设奉天省,设置巡抚。

到了宣统年间奉天省共领四道﹑八府﹑五直隶厅﹑三散厅﹑六州﹑三十二县。

那么奉天府的地理范围又到哪里呢

清初,在当时的盛京古城也就是后来的奉天府所在地,于城外增筑一圈圆形周长16公里的夯土关墙,又设八个关,开设八个边门与内城的八门相对应。

关的称谓以地名为主,即大东边门大东关、小东边门小东关;大南边门大南关、小南边门小南关;大西边门大西关、小西边门小西关;大北边门大北关、小北边门小北关。

这是沈阳奠定古城“八门八关”的城郭规制,是未来两三百年间东北地区最完备壮观的古代城池。沈阳古城城建规划由此而来初具都市规模,如今在新民境内,可见当年清王朝修建的柳条边墙遗存。

如今的奉天街北接天后宫路,南接风雨坛街,中间又和多条大路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