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梦 > 分节阅读 456

分节阅读 45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闲之人连见一面都非常的困难,但是在钱明昌的介绍下,纷纷地加入了李云的实验室计划,一时间,李云的这个实验室的技术力量几乎达到了世界级的。

更为幸运的是,这些科学家听说了李云的教学体系计划之后,对于这个计划都很感兴趣,纷纷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与了不少的帮助,这些都是老教授们几十年的心血和经验,李云非常的重视,专门的把这些经验汇总起来,按照实验的难易程度,检出来最容易实现的项目,在第一时间发到全国,对于整个基金投入计划进行调整。

教授和资深学者们基本上已经搞定了,这个不过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是万万不能的,但是要想这个实验室有活力,更加的有发展的持久性,还必须充实中青年的学者和科研人才,这样才能够持续的发展,这个问题对于别人来说非常的困难,这些中青年的专家,大多数是行业里面的中坚力量,不容易挖过来,但是对于现在的李云他们来说,却是最简单的,钱明昌这些资深科学家的学生满天下,一辈子不知道培养了多少中青年的精英学者,其中不乏在各自领域里面有着非同凡响的建树的中青年学者,通过了自己的老师,在知道了国内会成立这样一大批投入巨大,资金充足的实验室,纷纷表达了要效力的意向。特别是一些国外工作的科研工作着,他们接到了统治之后,几乎都毫不犹豫的答应回国效力,一些已经签署了长约的,甚至不惜毁约,自己赔偿损失,也要回来,把自己的能力贡献给自己的国家。

看到了这个局面,李云不得不感慨万分,在中国出外的这些科学家中间,远没有媒体报道的那么的不堪,只要是有机会,或者有可能,还是会回到国内效力的,关键是有的时候报国无门,或者在国内的简陋的条件和设备,根本无法发挥自己的水平,让自己的专业浪费掉了,科学家最悲哀的地方莫过于此,对于中青年专家来说,是他们最辉煌的时间,谁不想要在这个时间段里面,留下来点什么。现在国内有这样一个非常好多实验室,甚至是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并且在全世界范围里面,引进先进的设备,让他可以比美于国外的国家实验室,这样的好机会,谁都不愿意错过。

大量留学国外的中青年学者,在这个机会中,纷纷的回国,让所在国的政府从最开始的惊奇,到震惊,然后到恐慌,特别y国和国,纷纷开始叫嚣中国威胁论,声称大量年轻学者的回国,宣布了中国在数个领域将获得史无前例的提高,会让中国的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力量。

对于这些国外回国的也好,国内的中坚力量也好,李云都一视同仁,甚至由于学者太多,他的几个实验室的计划一扩再扩,从最开始的12个一般性的实验室,变成了12个综合性的基础实验室,到最后的24个综合实验室,总投入几乎增加了5倍,并且在这些基础实验室的基础上面,追加了部分的实验器材,成立了近百个中小型的专业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是以基础实验室为基础的,可以最全面的利用这些基础实验室的设备,在添加了一些专业的设备,再投入相当的资金,就可以进行高端的研究,让那些回国的科研工作者们,尽可能全部的发挥作用。

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里面,李云一直留在北京,负责协调关系,主持出个基础实验室和近百个各种实验室的兴建工作,钱犹如流水般的花了出去,让他都有些肉疼,那些全国铺开的中小学建设,都没有那么的费钱,不过到了后面的一两个月,随着各地的中心学校建设的开展,一些大商家投资中西部地区,回收了部分的资金,这才让李云稍微的缓过来点劲。

特别是在这几个月里面,李云动用了几乎所有的关系,四处的购置各种精密仪器,检测和实验仪器,充实整个实验室的建设,天堂公司,梦想基金,以及中央政府,该找的全部都找到了,甚至动用了一部分刚刚从那次日本投资中间获得的成果,最终把24个实验室给建设起来了,并且保证了设备居于世界前列的水平。

并且,这24个最最基础的实验室,其中的一半,也就是十二个,位于西部地区,特别是资源矿产吧比较丰富的地方,可以就近的研究,同时更多的贴近实用性,让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尽可能多的转化为实力的优势。而近百个其他类型的实验室,除了和能源矿产密切相关的放在西部地区,其他重视实用性的都放在了比较富庶的长三角和珠三角,这里的工业发达,一旦有了成果,可以迅速的转化为必要的生产力,也算是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了。

第四百七十六章奠基仪式

实验室的事情,耗费了李云太多的精力、设备、人员、资金,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他的牵头,虽然有诸位资深学者的帮助,但是也把李云累了个够呛,即便是在国外的几次重要的投资都没有这么的累。不过对于这个,李云并不叫苦,这个项目是未来中国腾飞的关键,成为了世界首富,富可敌国又能如何,自己的国家不强盛,怎么可能直起腰杆子。

24个项目,可以说没有轻重缓急之分,每一个都重要,每一个都对相关的行业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不能偏向,只能全部重视。唯一庆幸的一点就是,资金比较的充足,让他们可以选择的余地较大,即便这样,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已经是几个月之后了。

算算时间,差不多一年多都没有回到总公司那边了,把所有的事情交给林清雅一个人,肯定要把她累个够呛。李云本来想要回到总公司,帮助林清雅减轻负担,但是接下来的请柬,却让他的行程更改了。

请柬是刘享雨亲自送过来的,总理邀请的,这样的情况下,李云怎么敢怠慢立刻改变了自己的行程。更何况这个项目也是李云非常支持的,如果不是有了教育基金这个项目,他肯定要支持的项目。

这段时间太忙,他忙,刘享雨也不闲,跟着总理也是东跑西点的,虽然大多数时间在同样的一个城市,见面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这次的见面,也是时间有限,趁着这个时间,俩哥俩倒是好好地聊了一下,相互介绍了一些情况。

李云虽然支持,不过这一年来,他的心思都被教育基金的事情牵扯去了,特别是后面的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简直是竭尽心机的,几乎没有时间关注别的情况。在刘享雨的介绍下,对于目高速铁路的建设情况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