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之梦 > 分节阅读 312

分节阅读 31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了拿出来50多亿美元,作为战略储备,支持国内的各个项目之外,其他的150亿美元,是专门为建设高科技园区而准备的,也已经完全得到位了,剩下的就是园区的项目问题了。

经过了几个月的深思熟虑,李云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构想,也就是说,在35年之内,在园区建设35个龙头企业,这35个企业要求全部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先进程度要求不低于国际的主流水准。

第一项目,也就是李云最开始投入的项目,新能源项目,虽然新能源项目由于受着种种的制约,现在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石油等能源的价格持续走低,让人们仿佛忘掉了这种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总量在下降,新能源的项目没有人愿意给与投资,推广的难度也比较大,但是有谁知道,未来的5年内,以石油为首的能源疯狂涨价,带动着原材料也狂涨,由此引发了一次经济的大萧条,彷佛一夜之间,新能源从以往的无人认知变成了炎手可热的东西,任何一家公司只要沾了新能源的边,都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从乌鸡变成了凤凰。

别人在现在不看好新能源,李云是非常的重视,趁着现在还没有人看重的时候,先期占领这个领域的制高点,对于将来至关重要,所以李云在嘱咐林俊杰他们的梦想基金收购新能源的公司之外,在南京高科技园区首先成立的项目就是新能源项目。

这个新能源的项目是在飞驰电动卒厂的电池研究所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年多以来,飞驰电动卒虽然受着众多摩托卒的影响,销量不广。但是也逐步的形成了一定的市场,随着电池技术的完善,在性能上面已经可以和摩托卒媲美了,如果不是电池的充电时间还是比较长的话,就可以完全地超越摩托卒,而且在李云的重视下,不少的人才其聚飞驰公司,特别是滇池方面的人才。形成了一个很强大地开发团体,仅仅一年时间,就开发出来5个大项,碧个品种的电池。其中数个品种更是有过激的领先水平。

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n市地局限性逐步的显现,由于周围没有一个大地大学带,后续的支持有些不够。再加上交通不便利,电池实验室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瓶颈。这一次的高科技园区地建设,给了电池实验室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长江三角洲的大学带,仅次于北京的大学带。可以为新能源地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后续的人才,而且这里长期的富庶,手工业。制造业相当的发达,仅仅是磨具钳工等技术工种的绝对数量,在全国遥遥领先,补充了新兴工业必不可少的技工人才缺口。

这个项目也是李云最看好,而且实现的难度最少的项目,果然,短短的一个小时,就已经达成了飞驰能源公司同南京高科技园区的合作意向,飞驰公司投入10亿人民币,外加完整的生产线及技术支持,投资兴建一个集电动卒电池,太阳能电池,新型节能材料,风力及地热发电研究在内的众多新型能源项目的集团公司。

公司成立的同时,在南京市政府及教育部的牵头下,在南京周边,上海交大,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数十所高校成立基础研究实验室,由飞驰集团提供经费及办公器材,各高校提供人力资源,共同研究新能源有关的各项技术,成品技术飞驰集团拥有优先转化为生产力的权利,而各个高校也拥有部分的产权,享有获取部分产品利润的权利。

这项政策改变了原有的学校实验室和国家级实验室长期依赖国家拨款的现状,由优势企业投资,研究更加适合于现代化的企业结构,让科学技术于商业化的运营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推动研究的发展。

完成了第一项,也就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几个项目,虽然比较的困难,但是无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第二项就是芯片制造技术,在世界上面,芯片制造技术属于最高精尖的技术,其先进程度甚至超过了核武器的难度,至今为止,国际上除了美国等少数国家之外,其他国家没有一个掌握和新技术。

中国的中国芯计划从90年代初开始,至今取得的成果还是很少,当然了资金问题是制约着计刑实施的关键,按照李云的计刑,让中国芯计刑并入公司,然后凭借着全国高校的人力资源的支持,再加上idt和ib的微处理器制造部门,争取能够获得完整的486586级的微处理器制造工艺,掌握全部的核心技术,然后再逐步的改进,让这个芯片生产线逐步的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当然了这个芯片制造业也是李云他们投资最大的部分,按照梦想基金的计算,仅仅是收购idt和ib的微处理器制造部门,需要的资金就数以十亿计,剩下的人员招聘,生产线的引进,等等的花费更多了,这还是美国方面愿意的结果,如果对方控制着项目的出口的话,再多的钱都买不到的。

不过虽然困难重重,这个项目也是李云最毫不犹豫,最舍得花钱的项目,知道后面几年历史的李云清楚的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微处理器都需要进口的话,他在军事和民用设备领域就已经没有秘密了,未来的战争是高技术的战争,但是在高技术的领域,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话,战斗还没有打响之前,就已经先输了,输赢又从何谈起。

这也是中国军方为什么花费有限的军费开支,投入到中国芯建设的原因,但是起步太晚,在加上美国的封锁。到了2002年龙芯研究成功的时候,他的速率仅仅相当于2地水平,和世界先进的水平整整差了5年的时间,5年啊,在电脑界,根据摩尔定律,18个月更新换代一倍,也就是说几乎差了4代。这样的结果是李云不愿意看到的,现在的李云拥有这样的机会,怎么也不会让龙芯计刑输在起跑线上,收购idt和ib微处理器部门是第一步。剩下的就是在拥有自主地cu技术的产权的基砝上,改革芯片技术,花大力气跳过03505微米的技术区域,直接开发025018微米技术。争取在35年内,赶上国际地先进水平。中国的技术腾飞,也要有一个真正跳动的“芯”的支持。

接下来就是更加长远地软件工程,早在同金山公司合作开始的时候,李云就有这个设想了。当时这个想法还不是特别地强烈,现在随着资本的雅厚,李云的心开始更大了,长期以来。软件业所使用的基础编程工具,都是建立在英文地基础上面,对与习惯使用中文的中国软件工程是来说,本身就走了不少的弯路,既然要开发完全属于中国的中国芯,那么为什么不能开发出来中文编程软件呢,如果中国芯所使用地指令集依然是英文的话,那和黄皮白兼的香蕉又有什么区别,既然要开发完全属于自己的“芯”,那么从里到外的东西都必须是自己的,虽然这个工程相当的庞大,但是两弹一星,哪一个不是非常庞大,只要有这个信心,那么一定会有实现的一天,但是你不能第一步就退却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