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官场之人品系统 > 分节阅读 134

分节阅读 13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们和戴湛同僚多年,自然知道这货扮猪食老虎,是个裸的阴谋家。眼前竟然让吴添这个新嫩,直接一击偷袭成功,这是最近以来最意外的一幕。

汪清源添了一头猛虎助手几大常委都不约而发出这样的感慨。而汪清源却是心花怒放,吴添给他的印象,就是一个头脑简单喜用暴力的货。这是他首次见识吴添的攻击力。万料不到,他一出手,竟然把戴湛这头老狐狸羞辱一番,这教他如何不喜出望外。

要知道,纵是他自己,也自认在政治手段上,比戴湛高不出多少。

吴添等的就是戴湛的这句话,目的一达到,他也就不再逼。毕竟面子这东西,逼得太过,那就容易狗急跳墙。

“既然如此,那我就再尝试一下努力。关于政府的支援,财政既然拿不出更多的钱,那么我需要政策的支援。具体什么政策,一时之间,我也想不好。这样,我也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整个项目着想。汪书记以及几位常委,你们能否给我一个底线,让我通过政府的政策增加一条筹集资金的渠道。”

汪清源一愕,道:“你要什么底线”

吴添想了想,道:“如果有一间企业愿意全资建设这个新污水处理厂,但是收益全部归他,我们政府不插手管理,也不收取费用。也就是说,将污水处理让对方经营,我们只负责提供网道建设,以及生活污水。而我们收缴老百姓的污水处理费用后,按照他处理的量,每年给他结账一次。你们觉得这样,好不好政府肯不肯给予这样的优惠政策”

他这设想一出,诸人眼神大亮。

虽则吴添只是说出初步构想,但是这绝对是个奇思妙想。

在这些常委眼里,清新县建污水厂别说想赚钱,就想着每年别往里面补贴就算最好的结果。要知道,那两间旧的污水厂县财政每年拨出的人工开支和设备维护一年至少就二十万。现今新开污水厂,前期投资固然惊人,但是后面更是一笔长期的烂债。

如果如吴添构想般,将污水厂交给私人经营和建设,政府完全只是做个中间人的角色,帮助收下老百姓的污水费,然后一年结一次账,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损耗。这是何乐而不为

民营企业自主经营,成本肯定也有。但由于是私人经营,不存在什么人员臃肿、领导多过工作人员这些状况,每年有稳定的生意来源,那也是稳赚不赔的生意。皆大欢喜。

戴湛却摇头道:“不行,我们县政府可是投入两百万,再加上那大块土地,如果分文不得。将利益全交给企业,老百姓会怎么说这不是贱送国有企业财产么”

“县政府投入的两百万,一是用在铺设管渠,这个至少要七八十万。这些是政府财产,并不归私人所有。第二,那两间旧污水厂的升级改造,至少也要近百万,也就是说,我们县财政的两百万,根本用不到人家的头上。第二,就是土地的问题,这的确是个问题。然我们可以只出租,将土地免费出租其使用三十年,禁止其改变土地性质和另作它用。”

戴湛再也挑不出问题来,这个方案稍微的缺点,就是土地免费出租三十年。但是如果作了吴添所说硬性规定,便不是什么问题。吴添这信手捻来的政策,无论是功能,还是服务,新污水厂是私人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已然没有什么分别。如果硬说有的话,那就是县财政节约了数百万的投入,以及不用尾大不掉地填坑。

吴添顿一顿道:“这些都是我初步想法,可以在细节改善。我现在想要的就是政策”

第229回 相争

周一:求推荐啊

汪清源沉思一会,道:“新污水厂的建设是省里的政治任务,又是为老百姓造福的大好事。商人逐利,肯定是要赚钱的。政府出让点利益,而百姓获利,无疑物有所值。这个方案里,政府唯一的付出就是那块大土地。但那块土地是闲置的荒地,经济意义不大,性质又只是出租,所以这也不算是资产流失。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只要是建新污水厂,那块地就被一直占着。”

“从另一角度来说,政府什么也没有干,就能完成这个政治任务吴添同志这个建议,如果能够成功实施的话,我认为是很完美的一个方案。”

其它常委自然也瞧出其中的妙处,是以虽则不想吴添通过,但都是不吭声。毕竟道理上站不住脚,无理取闹,那就太过了。

“不过,缺口资金巨大,即使大大地让利于企业,这招收合作伙伴也不是这么容易。”

他这话却又说到诸人意识里去,六百万,可是笔巨大投资。尤其商人很多都不是信任政府政策的持续性,最怕前任走后,后任赖账的局面。

吴添道:“这个不用担心,只要给我政策就好。如果能够将那块土地让我支配,那我就有充足信心,完成任务。”他顿一顿,道:“也就是说,我要的底线就是那块地,将这块地的三十年出租权给我,我利用它去想办法,找投资。我保证给你们弄一座完全符合日处理两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回来。当然,免费出租三十年是底线,我在和对方谈判时,尽量看看能不能弄些租金,给政府补贴一下。”

我靠,还有钱赚建污水厂本来就是赔钱货,现在还有得赚

诸人再也没话可说。

汪清源扫巡诸人一眼,对吴添的惊艳表现委实满意。

最终,常委会通过吴添的建议。

吴添第一次的正式出招,锋芒逼人,干净利落,终于让这帮常委重新认识他。

有了这块地的支配权,吴添心里大定,虽则还有困难,但是比邓月娥那个计划则是不知优化多少倍。

最重要的是商人对政府的盈利能力最没信心,什么企业一到政府管理,立即就亏损。甚至到了官员本身也不信任政府的能力。如果让他们花这么大投资和官老爷合作,那他们肯定不会考虑。现今这个方案,最突出一条,就是让商人能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撇开政府。第二点是:清新县的每年生活污水都是稳定供应,两个条件一相加,那么有兴趣的人必然大增。

他让邓月娥按照着自己思路重新订做计划书,特别交待一下紧要的细节。

邓月娥一听到这个方案,立即便知道有戏了自从接到这个任务,她领同一帮下属,一天到晚琢磨着各式各样的计划和卖点,想尽快地找出一个最少缺点的方案。是以她非常清楚这份方案的诱惑力。

她递交第一份方案,到处推销,却门可罗雀无人问津,后来又再而三地修改出数个方案,但都没有一个投资商瞅上一眼。

两相对照,在这份吴清方案面前,那些方案简直弱爆了。她现今拥有强大信心,拉来投资并不是不可能

看着吴添滔滔不着叮嘱着计划的要点,她对吴添佩服得五体投地,这种佩服不仅是源自于他在常委会争取来巨大的筹码,而是他这个方案的创新,几乎巧妙天工。

在之前和吴添的接触,她便发现吴添虽外表粗犷作风豪迈,但是非常有能耐,好像对事情与环境有一种非常强大的控制力。但那是一种非常轻浅的直觉,并没太强硬的凭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