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吴三桂发迹史(出书版) > 第211节

第211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那人说:“正是!不过现在却有名有姓了!”

吴三桂一愣,问:“请教先生大名?”

那人说:“汪士荣。”

吴三桂在心中将汪士荣三字陌念了一遍。与此同时,他联想起另一个有趣的问题。当年他与那老者相聚于锦州城外之时,他曾问那书童叫什么名字,小书童说姓名乃身外之物,何必记在心上。如今,他却特意提醒自己说他已有名字!这是为何?是生活的磨练使他不得不看重名字?还是他现在才有名字?

吴三桂又想到了那老人,问:“你师傅呢?”

汪士荣说:“家师已仙逝多年了!”

吴三桂便唏嘘起来。汪士荣神态自然地陪坐着。吴三桂突然记起与那老人的相约,心中一动,难道现在正是老人所说的大势已成之时么?他的心中充满了莫名其妙的激情,激动地问:“先生可是来助我成大事的?”

汪士荣说:“正是!”

吴三桂问:“先生认为此时正是大势已成之时么?”

汪士荣说:“不是!”

吴三桂问:“那先生怎么此时出现了呢?”言下之意,按他与那老者相约,必须等到大势将成之时才来。所以,吴三桂有此一问。

汪士荣说:“若不来,恐大势难成!”

吴三桂惊诧地问:“先生何出此言?”

汪士荣说:“汪某绝非在耸人听闻!”

吴三桂平静下来,诚恳地问:“先生能否详细告知?”

汪士荣转动着手中的茶杯说:“有人说,水满则溢。其实,此话有失偏颇,对于一杯满水来说,如果不动杯子,水是不会溢出来的。”

吴三桂觉得汪士荣的话说得挺玄乎,不知是何意,但他只得认真地听,因为他知道正题在后面。

果然,汪士荣将手中之杯慢慢倾斜,让水从杯口低处流出来,然后说:“当今之势,本已有如此杯,茶杯已倾,茶水外泻。然而,平西王却在暗暗地将茶杯扶正,不使杯子继续倾斜,阻止了大势的形成!”

吴三桂急切地说:“先生何出此言?”

汪士荣说:“清兵入关之初,本呈清强明弱之势。那时,汉族民众虽有反清复明之念,但由于多数人已对大明失望而未成大势。之后,由于清兵对汉人推行愚民之策,令汉人剃头,尊满人为贵族,本已激起汉人之愤慨,但终究稍纵即逝了。”

吴三桂觉得汪士荣分析得有理,又问:“如今之势呢?”

汪士荣说:“如今之势,君权微弱,奸臣当道,朝廷昏庸,政府腐败,势利小人无忌,贪官污吏横行!苛捐杂税繁多,民众生活无靠,天下之民众均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若有人振臂一呼,拥护者必众!”

吴三桂觉得汪士荣此论有言过其实之处,便问:“民众当真在等待振臂一呼么?纵观历史,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时,并非就是起兵造反之机。我认为,其关键之处不在于民众之生活状态,而在于民众是否对当权者失去信心。如今之民众对清廷失去信心了么?”

汪士荣说:“平西王之论固然有理,但却有失偏颇。汪某刚才之论只是针对当局者而言。当局者将民众推入水深火热之中,而无人将他们救出的话,大势仍然难成。”

吴三桂说:“吴三桂不知其中之玄妙,望先生明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