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吴三桂发迹史(出书版) > 第89节

第89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刘宗周自授书给多铎的使者以后,便粒米不沾,滴水不入,只等待死。后又觉得自己的死应该警醒后人,便写下绝命词:

“信国不可为,偷生岂能久?止水与叠山,只争死先后。若云袁奉高,时地皆非偶。得正而毙矣,庶几全所受。”

刘宗周的学生见先生饿得奄奄一息了,便哭着问他:“先生可有未了之事?”

刘宗周说:“他无所事,孤忠耿耿。”然后又命令学生说,“汝停我于山,当于三年后葬。”

学生问他为什么这样?

刘宗周说:“先帝梓宫尚未落土,示致丧三年之义。”

闰六月初六,刘宗周命令全家人扶起他,并穿戴一新,肃容端坐。过一会儿向北叩头,以示君主之义。

初七日,刘宗周命令学生取来笔墨,书写“鲁”字。

初八,刘宗周气绝身亡,但人虽死,双目却炯炯有神,到了入殓之时,也没闭上。

刘宗周因为不与满人并立而绝食致死的事顿时传遍了江浙一带。众人猜想到刘宗周所书“鲁”字肯定是指要大家拥立鲁王,共抗清兵。

鲁王朱以海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世孙,世封兖州。北京沦陷后,移居于浙江的台州。南京沦陷后,鲁王又由台州迁到绍兴。

刘宗周的义举激起了兵部尚书张国维、朱大典,吏部员外郎钱肃乐,行人张煌言,诸生王羽等心中的愤慨,他们立志要举起反清的大旗。听说刘宗周临死之前书写“鲁”字,便一致拥立鲁王。鲁王即监国位,改年号为鲁监国元年。

鲁王被拥立之后,宁波,定海总兵王之仁、右浦游击张名振等以海军响应,并以钱塘江东岸为防线坚守。

由于鲁王为人颇孚众望,加之当时群龙无首,所以各地的反清复明的仁人志士均投到了鲁王的旗帜之下。

一六四五年七月,睿亲王多尔衮再次宣布剃发易服的命令之后,激起了神州大地上的汉人心中的愤慨。汉人认为这是让他们忘记祖先,是奇耻大辱,处处升起反清情绪,起而抗清之人纷纷:

给事中陈子龙,吏部主事夏允彝等起兵松江。

兵部主事吴易,举人孙兆奎起兵吴江。

行人卢象观则奉宗室之子瑞昌王起兵宜兴。

中书葛麟,主事王朝升奉宗室之子通成王起兵太湖。

主事荆本彻,员外郎沈廷扬起兵崇明岛。

副总兵王佐才起兵昆山,典吏阎应元、陈明遇起兵江阴。

佥都御吏金声与邱祖德、尹民兴、吴应箕起兵徽州宁国。

清朝顺治皇帝见处处都是兴兵反清复明的浪潮,便慌了手脚。顺治皇帝问计于多尔衮,多尔衮历来奉行的是高压政策。可如今反清队伍此起彼伏,压不胜压,多尔衮心里也没有了主意。

顺治皇帝在心中有些怪多尔衮,心想,如不是听了多尔衮的主意让吴三桂出镇锦州,此时调动起来也极方便。然而,此时肯定不行,自己刚让吴三桂去锦州,立刻又调他回来,岂不会助长他的骄横之气?顺治皇帝心里除了调拨吴三桂前去镇压之法,便再无主意。

多尔衮也在苦苦思索。他知道调动吴三桂去镇压是最佳选择,但此路不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