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重生之皇后升职记 > 第41节

第41节(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崔绎奇怪地问:“去城外做什么?”

“眼看要开春了,得把城外荒废的农田都开垦出来,”持盈夹了一筷子炒鸡蛋喂到他嘴边,崔绎张口吃了,“跟着来的八千士兵都是西营出身,在京城时候就有过垦荒种地的经验,现在来到燕州,条件虽恶劣了些,但也还不到无法耕种的地步,得有人指挥着,安排下去该做什么。第一年会辛苦一些,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崔绎嚼着嘴里的鸡蛋,喉咙里一阵苦涩,说:“不能叫别人去吗?随便找个懂农耕的人去不就好了,你身为王妃,怎能亲自到田间地头去。”

持盈无奈地一笑,说:“叫谁去?先生每天忙着替你看折子回书信已经够忙的了,人手不够,我这个王妃也只好亲自捋袖子上了。自己端起碗来吃,你比娴儿还小么,还要我喂你才吃——待会儿吃过饭我先去看看城外的地,何处能种何处不能种,再交代曹将军去分配任务,咱们从京城带来的谷中都是最好的,数量也不多,浪费不得。”

说到谷种,崔绎想起在宣州谢家的时候,自己为她带着谷种而不是粮食金银的事发过火,其实过后仔细想想,粮食只能管一时半刻,播下谷种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持盈的做法其实是正确的。

只是当时正在气头上,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怒火照着她撒了去,完全没考虑她的感受。持盈刚失踪的那段时间,崔绎几乎天天晚上都睡不着,满脑袋都是她被自己骂时候隐忍的表情,懊悔得直捶自己脑袋。

“持盈。”

“嗯?”持盈专心吃着饭。

崔绎咽了下唾沫,诚恳地道:“在宣州的时候对你发了火,是我错了,对不住。”

持盈一笑,给他碗里夹菜:“什么时候的事?我已经忘了,吃饭吧。”

崔绎心头五味杂陈,“嗯”地点点头,端起碗大口地吃起来。

066、以食为天

吃过午饭后,崔绎陪着持盈到城外走了一趟。

燕州地广人稀,冬长夏短,每年能收获的粮食非常有限,大片的土地都是荒芜的,草长得有一人高,马车进不去,只能下地走路。

“这地方能种庄稼吗?”崔绎深表怀疑地看着那硬得锄头都刨不开的土地。

持盈蹲下去捡了块泥在手里搓了搓,笑道:“能长草就能种庄稼,只是收成会差一些,再想办法吧。燕州太冷了,这都三月份了,还在下雪,稻子是不能种了,先种麦子,等过上一两个月天气暖和了再种稻子。”

查看了几处土质后,马车驶回王府,持盈叫人把百里赞、曹迁等人全都叫了来,就连弄月也不例外。

谢永也来了。

崔绎一看到谢永就想起他那要人命的妹妹,偏过头去低声问持盈:“把他叫来干什么,光会吃不会做事的禄蠹,看到就烦。”持盈把他的头戳回去:“大家都在忙,凭什么让他闲着吃白饭?快坐好了,人都到齐了。”

堂屋里置了四席,文武分两边坐,百里赞最后一个到,怀里还抱着小桃酥,见谢永把上席坐了,也不计较,撩起衣摆就在下席落座,小桃酥轻盈地跳下地,朝着谢永“喵”了一声,谢永伸手想摸摸它,小桃酥却哧溜一下跑开了。

谢永的手伸在半中央好不尴尬,曹迁在对面不无嘲讽地说:“除了先生,小桃酥只亲夫人一个,旁的人谁也摸不得,一摸就挠人。”

小桃酥踱到持盈脚边,噌地窜上去,持盈摸摸它的背,小桃酥温顺地趴了下去,毛茸茸的尾巴在持盈手上扫来扫去。

持盈面带微笑地道:“人都到齐了,那我就开始说了,今天把大家都找来,为的是和大家商量眼下最大的问题如何解决,我有一些想法,不一定很合适,大家若有意见或者更好的建议,都可以提出来,弄月你也是一样。”

弄月受宠若惊地赶紧欠了欠身:“是。”

“大家都知道燕州地处北方,偏僻荒凉,年年都是靠朝廷接济,百姓才能勉强度日,可如今王爷被贬到燕州来做州牧,皇上是断不会管我们死活的,所以要想吃饱,穿暖,过好,都得靠咱们自己。”

持盈话音刚落,曹迁就迫不及待地说:“朝廷不拨粮食,咱们就自己种!燕州这地方连北狄人都不愿意来,士兵们都一身力气没处使,正好都去种地,在京城那会儿不也都是自己种粮食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靠人不求人也不会饿死。”

“正是这样,”持盈朝他点了个头,又说,“但燕州不比京城土地肥沃,庄稼种下去,说不定还没有野草长得快,光种地还是不行的。燕州多山,山高林密,林中少不了有飞禽走兽,还得分一部分人去打猎,城里的肉价今日不知怎的突然翻了几倍,要不打猎,大家伙儿可就只能吃素了。”

说是“不知怎的”,其实就是说给谢永听的,你们以为不给燕州将士肉吃,王爷就得陪着笑脸把谢家的千金捧在家里供着?不好意思,要是没有叶氏把自己逼走的事,持盈不定还会替谢玉婵说个情,怎么着人家也是嫁给你崔绎了,一夜夫妻还百日恩呢,但谢家先赶尽杀绝在前,那她也不会留半点情面,谢玉婵这疯子王妃的帽子,她是扣定了。

谢永听了她的话,也没表态,倒是杨琼说:“前几日军营里还有弟兄在商量偷偷上山去打猎,被我制止了,如果王爷下令让大家去,那又不一样了。”

崔绎沉声道:“从前燕州每年的贡品几乎都是熊胆、貂皮等物,普通猎户单枪匹马很难有收获,但徐老将军带着家丁上山围猎,往往能捉到大家伙。”

“徐老将军?”

“前燕州牧徐冲,年初时候告老还乡了。”

持盈点点头,自己来得晚,没见到这位年近六旬的老将,不过听崔绎的意思,似乎和徐冲还聊过公事以外的事,就说:“王爷与他相谈甚欢?还聊到了打猎的事。”

崔绎面无表情地道:“父皇就喜欢那种说话阿谀奉承,做事拐弯抹角的卑鄙小人,徐老将军为人耿直,不投父皇所好,才被派到燕州来驻守,本王与他也算是同病相怜。”

“徐老将军……算了,反正也没成,”提到徐冲,百里赞似乎有什么想说的,却又不打算说了,而是换了个话题,“燕州的冬天要持续到三月底,今春种下去的粮食,至少要到九月才能成熟,可是库房里的粮食已经不够吃到那时候了,银子倒是还有不少……”

换句话说,要去买粮食,可是去哪儿买呢?燕州紧邻甘州和宣州,甘州常年遭受战火洗劫,状况比燕州也好不了多少,有钱也买不到粮食,而宣州则是谢家的底盘,谢效能让燕州的肉价翻几倍,同样也能让宣州的米商拒绝和燕州军做生意。

持盈笑得饱含深意:“粮食肯定得买,不过买之前还得派个人去把各地的粮价调查调查,谁愿意去?”

谢永不紧不慢地道:“何必如此大费周章,燕州缺粮草,王爷只需修书一封给家父,不日便可解此燃眉之急,宣州鱼米丰饶,一斗米只卖十八文钱,就算是江南三州也没有比这更低的价了。”

他话音刚落,百里赞就笑了:“谢公子是豪门大少爷,又离开了宣州一年多,竟然连家乡的米价都了若指掌,真是佩服佩服。”

谢永瞥他一眼,说:“未雨绸缪罢了。”

百里赞也就笑而不语了,至于是未雨绸缪还是有备而来,大家心照不宣。

一直没出声的弄月忽地问:“从燕州到东阊远吗?”

东阊是大楚东边的一个附属国,疆域和一整个燕州差不多,虽然同在北方,但三面环海,长夏无冬,倒是一片乐土。崔绎显然是对这一代的地形十分了解,答道:“不远,翻过阿玛多尔山就是东阊国。”

弄月说道:“我跟在端妃娘娘身边的时候,曾听说东阊国也是鱼米之乡,咱们何不上他们那儿买粮食去?”

“弄月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持盈笑吟吟地道,“王爷现在是皇上的眼中钉,谢大人虽说是王爷的岳丈,但也是天子脚下臣,公然接济王爷只怕容易引来朝廷的非议,还是不要太过为难谢大人的好,东阊既是大楚的附属国,两国素有商贸往来,咱们去买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东阊的商人定不会放着上门的买卖不做的。”

说着,朝弄月递了一个赞许的眼神。

谢永轻笑一声,不快地道:“夫人既然都已经有打算了,又何必让我们出什么主意。”

持盈假装看不出他的懊丧,仍旧笑着说:“集思广益不是吗?谢大人若能筹集些许粮食、帮助王爷度过难关自然好,若不能,王爷也不会勉强,总得有条后路不是吗?这样吧,有劳先生去一趟东阊,带着银子去,能买多少就买多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